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成都电视台播出的根据我省藏族作家阿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尘埃落定》,引起了众多观众的兴趣,有报纸考证,剧中的麦其土司和土司太太就是曾在我省嘉绒藏区风云一时的卓克基土司索观瀛及其夫人柯玉霞。事实真如此吗?其实,小说和电视剧中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相差甚远。真正的索观瀛是一位在四川藏区享有很高声誉,曾为阿坝州和平解放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民族上层进步人士。  相似文献   

2.
阿来重塑的神话《格萨尔王》不仅仅是将史诗用小说的形式写出来,更重要的是阿来加入了藏族史诗说唱人的成长历程。独特的叙事手法让小说亮点更多,用叙事学的理论分析文本,能够读出作品的深层意义。阿来通过这部小说来向全世界,特别是藏族人民宣读了自己的心声。作者期望能够有更多的族人一同加入他的寻根之旅。  相似文献   

3.
阿来的简历通常都是这样写:藏族,作家。1959年出生于四川阿坝藏区马尔康县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山寨。初中毕业回乡务农,后考入马尔康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5年中学教师。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1985年后逐渐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循着红军当年长征的足迹,慕名来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梭磨河畔的卓克基土司官寨。红军当年长征来到这里时,毛泽东和中央红军机关的不少领导同志曾在土司官寨住过一个星期。毛泽东不仅在此指挥红军北上抗日,还在官寨里阅读了官寨主人收藏的《三国演义》。著名青年作家阿来的成名作《尘埃落定》的主人公原型就是卓克基土司官寨的主人,后来热播的同名电视剧也多处取景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卓克基土司官寨被确立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旅游的升温,卓克基土司官寨又成为红…  相似文献   

5.
开栏的话: 《新青年》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原创性谈话节目,其《新青年访谈录》版块以人物专访的形式,展现全国各行各业杰出青年身上“耀眼的光环和光环背后的酸甜苦辣”。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本刊编辑部与《新青年》栏目组联手出击,借用这些“酸甜苦辣”共同调制一份精美的“文化点心”──《新青年》故事.奉献给所有立志成才的读者朋友。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于2000年10月12日揭晓,张平的《抉择》、阿来的《尘埃落定》、王安忆的《长恨歌》、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1、2)获此殊荣。这些作品或关注现实,或怀想历史,或思考…  相似文献   

6.
四川的藏族     
四川的藏族主要居住在川西北高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据最近一次人口调查 ,四川的藏族人口有108万多人。早在汉代 ,今四川藏区就有冉、、白狼、白马等藏族部落。元、明、清三朝 ,四川藏区分别受中央王朝分封的土司统治 ,土司制度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废除。在四川藏区 ,土司、头人和上层喇嘛是统治者 ,农奴则被称为“差巴”和“科巴”。由于居住的不同 ,四川的藏族有多种称呼 ,川西北牧区为“安多哇” ,西部藏区称“康巴” ,阿坝南部及甘孜东部的农区藏族称“哥邻”或“嘉戒哇…  相似文献   

7.
川西北嘉戎藏族的土屯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年间,清王朝对川西北嘉戎藏族的杂谷土司和大、小金川土司实行“改土归流”,在今理县、金川县和小金县改置和汉族地区相同的地方行政机构——直隶厅,直隶厅之下的乡级基层政权实行土屯制度,以嘉戎藏族头人充任土守备等土弁。这种土屯制是一般的屯田制?还是以屯田为名的土司制?学术界迄今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我认为它是清代一种独特形式的土司制。现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论述。不当之处,清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8.
小说是否就一定要裸露性具呢?艺术的写作又未必尽然。《尘埃落定》也大量地表现过男女之间的恋情,其中涉及我(傻子)与大小卓玛、与仆人塔娜和贵族塔娜的感情,涉及我的父亲(麦其土司)与汉族女人(我的母亲)、与央宗的感情,涉及我的哥哥与塔娜的野合。据不完全统计,小说通篇涉……  相似文献   

9.
你省1986年11月14日《关于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请示》收悉。同意你省: 一、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二、撤销茂汶羌族自治县,恢复茂县,以原茂汶羌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为茂县的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10.
《贵州政报》2014,(2):32
正黔府函[2014]1号省文化厅:你厅《关于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海龙屯保护管理规划(2013-2030)〈的请示》(黔文呈[2013]113号)及附件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海龙屯保护管理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由你厅组织实施。二、你厅要按照《国家文物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保护土司遗产的联合协定》的要求,加强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组织协调工作,强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保护管理的整体性、协同性,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坚实基础。三、你厅要加强与遵义市衔接,将海龙屯保护管理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总体规  相似文献   

11.
《明史·贵州土司传》是研究明代贵州民族史的基础史料之一 ,历代史学者出于对《明史》的信赖和遵从 ,也十分珍视《明史·贵州土司传》。但由于《明史》主编及参撰人员对土司列传类的内容重视不够 ,再加编修《明史》时已去明初三百余年、距明亡亦近一个世纪。因此 ,《明史·贵州土司传》出现了诸如史实交待欠明晰、领属关系不清楚、地望考订不周详等重大误漏 ,给相关民族史研究造成了诸多的混乱和失误 ,本文依据《明实录》对其进行了初步订正  相似文献   

12.
星闻人物     
秦音 《观察与思考》2006,(20):64-64
<正>蒲巴甲:主演《喜玛拉雅王子》日前,在上海举行的电影《喜马拉雅王子》新闻发布会上,导演胡雪桦携音乐何训田、服装莫小敏、编舞侯宏澜和男女主演蒲巴甲、卓嘎全部到场。由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出品发行的《喜玛拉雅王子》是一部全面启用藏族演员,全部在西藏拍摄的藏语电影开篇巨作。藏族作家扎西达娃把浓郁的藏族风情和戏剧化语言整合成的“莎士比亚+西藏”的故事叙述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加油好男儿”全国总冠军蒲巴甲扮演王子拉摩洛丹,表演可圈可点,尤其是多场决斗戏、情感戏、心理戏都拿捏得体、酣畅淋漓,尽显王子风范。  相似文献   

13.
跑马山下走来的藏族作家记全国青联委员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意西泽仁田闻一从《康定情歌》中滋生出的文学种子处于横断山脉的康定城,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我省藏族作家意西泽仁1952年就出生在这座城里。童年的他,在精神上是充足的,但在物质上是艰难的。阿妈...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土官底簿》(以下简称《底簿》)的形成,《四库全书·史部·职官类》《土官底簿·提要》说:“凡明正德以前,云贵诸省土司爵代、因袭皆载焉。观其命名与缮写之式,疑当时案牍之文,而好事者录存之也”。由此可见,《底簿》是明王朝在西南边疆推行土官统治的过程中产生的,是明代推行土司制度的产物。明代设置土司的地区主要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广东的海南岛,西北的甘肃和中南的江西也有少量土司分布。《底簿》所录土官,都属文职系统的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土主簿、土巡检一类,则《底簿》实出自于吏部验封司。方国瑜先生在《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说:“是书所载者为土官,而土司不在内,则出自吏部验封司案牍之文,即编缀土官袭职存档,以备稽查者,故名为底簿”。  相似文献   

15.
房名是嘉绒藏族最基本的社会单元。最初的房名获得来源于土司统治下的份地制度。房名以长子继承为主,无子则长女继承,表现为父系血缘和母系血缘亲属均可继承的两可继承关系。亲属称谓和房名继承,均表现出血缘和居处原则共同发挥作用的特点。村落内的社会关系,由房名这一基本社会单元的互动关系建立。山神信仰是家屋整合为村落的纽带,也是区域社会结合的思想基础。房名制度的存在,体现了嘉绒藏族家屋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享有"东方荷马史诗"的美誉,全方位展现了藏族社会结构、生产与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藏族民间文学的集大成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格萨尔王传》采用诸多篇幅全面展示了藏族群众对自然界、生活环境方面的认识,形成了生态美学的思想理念,对实现生态环境的最优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放在生态美学视野下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土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管理制度,其在历史上的实施,以西南地区最为广泛,这使得西南地区成为我国民族史和边疆史地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长期以来,土司研究重其名实、性质、职分、世系等讨论,对其置废、分布,特别是长官驻地、辖境范围等历史地理状况研究较少。基于从事《清史·地理志》编撰和《清史地图集》编绘工作积累的经验和认识,推进土司历史地理研究可弥补学术界在土司驻地、建制、管理层级和辖境范围等方面上考察的不足,也是从更高、更深视域的疆土管理等中央与地方关系审视土司制度的需要。具体上,可以采取“世袭职授查其沿革,政体建置考其地理”,纵横经纬结合的历史地理研究方法,并在一手档案资料基础上重视制度史与实际运作的过程讨论,积极开展土司历史地理研究乃至编绘土司历史地图,全景式展示土司演变状况,对民族史、边疆学和地方治理等边疆民族史研究的多学科建构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明清云南改土归流的文化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云南改土归流的文化条件沈海梅一明承元制,在平定云南后,分封了一些土官、土司。同时,明王朝对土司的承袭、衔品、考覆、贡赋、征调作了规定,从而形成一套完备的土司制度。据《土官底簿》所载及一些学者的统计,〔1〕明初在云南任用了一大批土官,共150家之多...  相似文献   

19.
《明史·云南土司传》将云南的土司分为三传进行叙述,并非随意而为,而是有着深刻的用意。这样列传,结合了三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气候、发展状况和地貌环境差异,也与三个地区民族关系和军事关系紧密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明史》卷三一三《云南土司传一》顺宁府条载:“顺宁府,本蒲蛮地,名庆甸。……元泰定间始内附。天历初,置顺宁府并庆甸县,后省入府”(中华书局标点本第8079页)。我认为这条史料有误,顺宁府设置时间不是天历初,而是元泰定四年(1327年)。《云南地州市县概况·临沧地区分册》凤庆县建置沿革条载:“元天历元年(1329年)始置顺宁土府”。(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我认为也是错误。《明史》卷四六《地理志七》载:“顺宁府,元泰定四年十一月置。”按:所说并见于《明太祖实录》卷一四三及一五九。此与上举《明史·云南土司传一》所说为同一史事,但顺宁府设置时间一说“天历初”,一说“元泰定四年十一月置”,究竟谁是谁非?我以为应当以后说为是。理由有三:1.《明史》中除了《云南土司传一》载“天历初,置顺宁府并庆甸县,后省入府”外,他处不复记载。而《明史》的《地理志七》明确载“元泰定四年(1327年)十一月置”。此外,《明太祖实录》也载此说。更为重要的是,《明实录》是《明史》的重要史料来源。《明史》中《云南土司传一》与《明实录》的记载出现差别,当是《明史·云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