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孟潮 《北京观察》2013,(10):72-73
今年是华揽洪先生诞辰100周年,去年12月12日华先生在巴黎逝世。从1951年华先生举家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到1977年退休后回巴黎.前前后后在北京生活工作42年,他一生最好的年华都贡献给了他的祖国、他的故乡北京。  相似文献   

2.
李辉 《乡音》2014,(3):47-47
50岁。已经50岁了。他的人生却迎来流亡。巴黎火车站。当他不得不从这里离开自己的祖国到邻国避难的时候,他的护照上的名字不再是大名鼎鼎的维克多·雨果,而是一个请人伪造的假名“兰文”先生;  相似文献   

3.
现年74岁的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如今已是满头银发。日前他在巴黎的家中接受某记采访时称,自己已经做好准备竞选秘鲁下届总统。1991年秋退休的德奎利亚尔并没有回到自己的祖国,而是在巴黎安了家,过着安逸的生活。但是“秘鲁的局势使我痛苦。如果我不做点什么,国家将处于混乱状态。”德奎利亚尔这样阐述他的动机。“尽管藤森总统在治理通货膨胀、加速经济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一切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没能减少贫困。”德奎利亚尔准备近期返回利马,正式宣布参加竞选。越来越多的支持者认为,“德奎利亚尔是…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教育史上延续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在千百年中逐步形成并凝聚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浓厚感情,是对祖国锦绣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生长于斯的乡土的无比热爱之情,是关心祖国命运,维护祖国独立,反对外来侵略,参加祖国建设并使之强盛的使命感和奉献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根本所在,是各族人民爱国爱家,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是动员广大群众奋起御侮的鲜明旗帜,也是激励人民建设祖国的强大动力。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上,出现过灿若群星…  相似文献   

5.
到巴黎不去凡尔赛宫,就好比到北京不看故宫一样。凡尔赛宫在巴黎西南郊20公里处,起初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路易十三于1624年在这里建了一座狩猎城堡,他的儿子路易十四又改造扩建成王宫,1689年才完成。  相似文献   

6.
巴黎“红玫瑰”在温州落户──记旅法华商曾旭光祝裕在服装王国巴黎,曾旭光被绚丽多采的时装迷住。因而他有了一个梦,闯入这神奇的服装世界。十几年后的今天,他不仅拥有了这一个梦,同时又在他的故乡开办了一个服装企业——华士服装公司。曾先生体魄健壮,朗朗健谈,炯...  相似文献   

7.
李崇淮是位不甘寂寞的人,如同他居住50年的武汉大学校园内的樱花一样。樱花为春天、为大地无私绽放所有的艳;李崇淮为祖国、为人民默默捧出赤子心。“坐标定位”李崇淮1916年出生在江苏淮阴的一个教育世家。6岁丧母,11岁丧父,多年艰辛的历程塑造了他坚韧不拔...  相似文献   

8.
报刊撷英     
1991年1月,前驻比利时大使馆首席馆员、政务参赞吴建民,出任中国外交部新闻司第九任司长。差不多在吴建民就任新闻司司长的同时,他的同龄夫人、前驻比利时政务参赞施燕华,被任命为外交部翻译室主任。 1939年生于四川重庆的吴建民,是一个汽车司机的儿子,少时举家迁至南京。吴建民于1955年夏在南京二中结束了自己的全部中等教  相似文献   

9.
谈吐优雅,风度翩翩的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查培新是名副其实的外交家。他从1972年起外派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美国联络处,1978年回国在外交部美大司,1990年又外派驻加拿大大使馆任参赞、公使衔参赞,1993年回国到国务院外事办公室,1997年担任,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儿子,你好:你在来信中说,在你工作的村子里审判了一名过去的警察──祖国的叛徒,他在20年前曾迫害过苏联人,杀死并折磨过游击队员、老人和妇女。他是在苏维埃国家出生,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人,但却突然变成祖国的敌人。“要知道,生活本身在于教育。”你感叹道。……你也来给自己提出这些问题,思考一下:如果一个人在心灵中没有一颗神圣的火种,使人得到幸福的火种,即对人们的热爱,那就等于自己把自己推向孤独的深渊,为什么一个诚实的、热爱劳动的妇女的儿子成了叛徒?难道他没有过愉快和无忧无虑的童年吗?从表面…  相似文献   

11.
《今日上海》2011,(5):2-2
丹麦商业贸易委员会在京、沪、穗、渝、港都设有办事处,负责中国所有商务活动的商务参赞亚历山大·舒尔茨是受过严格培训的经济学家,1999年便在丹麦外交部任职,2007年被派驻中国.他的中国名字叫朱阳。  相似文献   

12.
在巴黎19区维莱特大道一间临街房间里,一位年已古稀的老妇人正在专心致志地草拟一份发往北京的电报。这位老妇人就是法国华侨教育基金会主席汪漱芬女士。此时她的心里充满了激动和欣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她的夙愿终于快要实现了。她在电文中写道:为促进祖国教育事业,由她发起成立的“华侨教育基金会”将向“希望工程”捐款,为1000名祖国失学儿童提供学费。当笔者来访时,她满面笑容地说:向“希望工程”捐款的事已经正式落实了。成立一个“教育基金会”,帮助国內贫困地  相似文献   

13.
思斯 《统一论坛》2000,(3):21-23
香港新亚洲文化基金会主席、景范教育基金会创办人范止安先生,是香港出版界的知名人士,也是宋代大儒、贤臣、名将范仲淹(谥文正公)第三十世孙。他深以此为荣,更以此为鞭策,承继先人的品德、学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出钱出力,乐此不疲。目前,他的一个庞大计划正在实施中,就是要在我国教育落后和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6,(1):5-5
我是中国的总理,又是很平凡的人。如果说我的祖国是一棵常青树,我就是一片叶子。——2005年12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演讲前的自我介绍。什么叫大事,什么叫小事,大事和小事是相对的,在你看可能是小事,在他可能就是大事,你不关心他的小事,他怎能关心你的大事?  相似文献   

15.
一位老党员和他的“外出十条”共产党员王遇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工程兵部的离休干部。他1938年参加革命,1961年因意外车祸致残离休。30多年来,他把全部的爱倾注给下一代。他拖着伤残的身板.跑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开展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目前,他已被565家院校、机关团体、企业聘为思想教育顾问、“关心下一代协会”名誉主席、校外辅导员、兼职教授等。自从被中宣部和团中央聘为中国青年思想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报告员后,已在全国28个省市演讲1600多场,直接听众逾百万人次。王遐方早在1989年就给自己定出了“外出十条”,并把…  相似文献   

16.
妙荐     
1831年,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华沙起义失败后,只身流亡至法国的巴黎定居。虽然年轻的肖邦才华横溢,但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为求生计,只得以教书为生,处境甚为落魄。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肖邦结识了大名鼎鼎的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两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当时的李斯特,在巴黎上流文艺沙龙中已是名闻遐迩的骄子。他对默默无闻、才华横溢的肖邦极为赞赏。他想:绝不能让肖邦这样的优秀人才被埋没,必须帮他早日成才。一天,巴黎街头广告登出了钢琴大师李斯特举行个人演奏会的消息,剧场售票处热闹非凡,门票一售而空……紫红色…  相似文献   

17.
马铸材,藏族(藏名荣坤·次仁桑珠,外号甲米次仁),是德高望重的旅印老华侨。他1890年5月13日出生在云南省中甸县一个贫困的农牧家庭,历岁时外出帮工度日。1921年由西藏进入印度的喝伦堡经商,并在那里定居生活了40余年。1962年,他在侨居国掀起的反华恶浪中受到严重冲击而愤然回国定居,受到祖国人民的高规格的接待,中央有关方面负责人方方等亲到机场迎接。陈毅副总理兼外长,何香凝副委员长及廖承志(中侨委主任)等领导分别接见和宴请了他。此情此景使老人热泪盈眶,说:“我是一个极平凡的华侨,想不到会得到祖国这样亲切的关怀、…  相似文献   

18.
清末的湖南保卫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98年7月27日在湖南长沙创立的湖南保卫局,首开了中国近代警察史的先河,成为中国警政的前身。这与其创立者黄遵宪是分不开的。黄遵宪,子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时期的政治活动家,“新派”诗人。他先后任驻日使馆参赞、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二等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等职,1894年卸任回国。后加入强学会上海分会,成为改良派中的积极分子。1896年,黄遵宪筹划主办《时务报》,并邀请梁启超由北京来上海任主笔。同年8月9日,《时务报》正式出版,10天一册,每册20余页。门类有论说、谕…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我在巴黎会见了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先生,谈起上海世博会,他的眼神里闪出了兴奋的光芒。洛塞泰斯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他担任国际展览局秘书长已经17年了,他把上海世博会视为他国际展览局秘书长生涯中的大事,他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上海世博会是世博运动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人类文明的盛会。  相似文献   

20.
法国青年人才“乘高技术列车”西去当埃里克·迪贝内代托从巴黎埃瑟克管理研究生院拿到学位时,他是准备前往硅谷的少数人中的一个。那是1989年,迪贝内代托知道,在法国,他也许得等15年才可能升迁到有点儿地位的位置。而在加利福尼亚高技术圣地,他的事业已经起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