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拔苗助长与文化快餐之类张斌上幼儿园的女儿中午放学回家,兴冲冲地背一首唐诗给我听,并说老师以后每天都要教一首诗,回家背给父母听,背上后要大人写个100分给她交给老师,一学期看谁得的100分多,就给谁奖状。望着尚待咿咿学语的女儿,看她背唐诗的那股吃力劲,...  相似文献   

2.
丈夫被轧死,不给我死亡补偿费对吗?编辑同志:我丈夫是一位教师,因公被汽车轧死,为了妥善处理此事故,我与肇事单位签订了《协议书》,写有“对父母子女4人扶养费及埋葬一切费用共计40000元”一句,公婆据此《协议书》提出:这40000元由他们和子女4人平分...  相似文献   

3.
遍地英雄     
总有人问我崇拜谁,我回答说崇拜我的父母。有时候我会表达得准确些,回答说崇拜我的农民父母。我的回答多少让人有点意外,多数人会说爱他们的父母,但不至于崇拜,可我一直都是这么回答别人的,崇拜父母,从我小时候开始。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我爷爷的爷爷开始,他们就居住在抚河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地里劳作。长年累月的脸朝黑土背朝天,使我父亲的性格也像他脚下的土地一样,这就是沉默。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总看见父亲扳着脸,几乎就没见他笑过。为此,我从小就很怕父亲。他从地里回来,我从不敢看他的脸,以至于有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4.
清明怀想     
广敏 《人民政坛》2014,(4):38-39
当清明的冷雨,打在窗前的叶片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多么像逝去了的时间的喟叹,每一声都落在我的心上。扫墓归来的午后,清静悠长,我试图忆起父母年轻时的样貌,却朦胧无依。记忆中的他们,已然是银发佝肩的模样,  相似文献   

5.
侯立楠 《半月谈》2005,(7):57-57
如果发现自己的日记被父母偷看了,我会心平气和地找父母谈一次话。首先我会告诉他们,既然会偷看我的日记,说明他们对我很关心,想要了解我的情况,我很感谢他们的关爱。然后,对于日记的内容,他们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因为我已经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了,有自己特有的思考方式和见解,日记是最好的倾诉对象,他们应该给我保留这么一个小小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由于担心升初中要交纳高昂的择校费会给父母带来负担,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永远地离开了人间。她在留给父母的短短100多字的遗书里说,“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南方都市报》,7月25日)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心     
父亲的心刘飞跃“发工资哆!”手里拿着第一月工资,除去一月的伙食费和学习费用还剩下190元,我沉默了很久,然后激情地喊了一句:“我要马上到商店买香烟和酒寄给我的父亲!”父亲家里穷没有读过书,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他的心里一向认为唯有当官才有威风,才有出息...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独生女,也是家里的“小太阳”。爷爷、奶奶、父母等都围着我转,因而从小养成了任性、撒娇、固执的性格。家里样样事都得照着我的意见办,稍不如意便在家中如孙悟空般“大闹天宫”。因此也就谈不上孝敬父母这一道德修养了。父母把我看成了心头肉,常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给我吃,用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钱供我读书。为了使我上学不迟到,一大早就起来买早餐给我吃。他们对我的爱是人与人之间最深情的爱,是最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爱。然而原来的我却不能体会到父母对我的一片爱心,反而时常向父母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无理要求。记得有一…  相似文献   

9.
我出生于赤贫家庭,自幼跟着父母沿门乞讨。解放了,社会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因父母的多病体衰,家境仍摆脱不了个“穷”字。承蒙人民政府关心和学校的多方照顾,我从小学直到读完大学,从未交过一分钱的学费。年年全免。伙食费嘛,全指望那几个助学金。初中6.90元,高中7.20元,大学15元,牙缝子里节省点,凑凑和和还算能熬得过去。可课本,没免的,得自个儿掏腰包去买。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14,(14):67-67
编辑同志:我和宋某于一年前协议离婚,离婚协议上约定儿子由我抚养,宋某每月支付抚养费5000元直至儿子22岁止。现在宋某认为这样的约定很不公平,想要减少抚养费的支付。然而宋某收入每月有将近5万元,我该怎么办?王晓娟读者: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乙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  相似文献   

11.
周文辉 《台声》2001,(6):44-45
“亲不亲,故乡人。我几十年在台湾,做梦都是故乡的一树一木、一丘一壑的熟悉环境。我到美国看望女儿,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就自豪地回答:我是中国人。” 4月 19日,回故乡莆田省亲的台湾文化大学教授吴东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吴教授老家在莆田县西天尾镇东星村, 1946年在家乡项青中学初中毕业,即随表兄到台湾谋生。当记者问他初中文化怎么当上教授的?吴教授感叹地说:“离开父母,才知父母的恩情。我 17岁到台湾,假如自己稍不努力,就一事无成。我先在财政部门当雇员,抄抄写写,什么都干,看到别人文化比我高,我就发奋…  相似文献   

12.
人魔     
一   再过几个小时就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元宵节,然而此时的元秋伏已经再也无法忍受夜的黑暗,他从冰冷的被窝里慢慢地钻出来,点燃一支烟定了定神儿。   外面下着雪。   元秋伏出门时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他仰头看了看天,漫天飞雪,白茫茫的一片。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踏着弯曲山路上的积雪,无声无息地离开了父母亲人,离开了曾给他留下许多童年记忆的小山村。   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后,元秋伏走进了河南省林州市公安局原康派出所。   “我来投案,我杀人了!”元秋伏抖了抖满身的雪花,站在派出所院里对值班民警彭增现大声说。   元…  相似文献   

13.
这天长汀老家来了人,说老家的莲花阿婆去世了。 记忆中的莲花阿婆常常佝偻着背,衣着褴褛,一只裤脚高一只裤脚低地从水井里打一大桶的水,然后提着水蹒跚在幽深的小巷。我无法看清她的面容,抑或一头灰白的发挡住了她的脸庞,抑或她的背实在佝偻得厉害,整个脸都要埋到膝盖处。  相似文献   

14.
于天佑 《半月谈》2004,(16):73-73
在去赶集的三轮车上,几名中年农妇正在闲聊:一个说我那女儿叫我多赢钱,学校放假就带她和小弟也去旅游一回;接茬的说,打牌要手气.我前日到店里买东西.三缺一,我上桌一上午就赢了28元,昨日在隔壁三婶家陪客又输掉了38元,手气背了;有人归结说.如今处处都一样.手里有点钱,不是上庙就是打牌……  相似文献   

15.
在政治课上,我们开展了一项十分有意义自活动——“一问,二算,三比”活动。老师为什主要让我们开展这一项活动呢?目的就是通过七项活动,使学生懂得不能铺张浪费的道理。我的家庭并不十分富裕,父母的工资待遇L不算高,而我却不太注重这些。我用在买零食L的零花钱,一个月开支下来竟是一笔不小的改目。父母竭力为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可我却不懂得珍惜。吃饭总爱挑食,寸不合口味的饭菜,常常随便丢掉、倒掉;就是多口的饭菜也是吃得丢三落四,满桌都是。我从二年级开始就会背《悯农》这首诗了:“锄禾日当干,汗滴禾下…  相似文献   

16.
当保安久了,不免有些想家。尽管我的工作单位离家乡很近,每月能回去一趟,住个四五天,但回到单位后,还是情不自禁地惦记着家中的乖小子。一次回到家,他纠缠很久,要我为他照张相,于是我就想方设法逗他,首先要他背上一首前段时间教的古诗《锄禾》。只见他两手一插腰,歪着小脑袋背起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背完后还结结巴巴解释一番,然后问:“背得对不对?”“对、对、对”我早已准备好相机连连回答。乖小子开心地笑了,紧接着我按下了相机快门。相片冲洗出来,乖小子的“乖”样把我逗乐了,当然…  相似文献   

17.
在我来到人间41年后的今天,我已无权再延续自己的生命父母离异,兄妹约增,父亲不认亲生儿子.母亲不知在何方,我没有亲人,我该走向何方……我叫杨阳,今年41岁,系一名上海籍死囚犯。我出生于一个双职工家庭,但家庭并没有给我的童年带来幸福和欢乐。我共有四个兄妹,姐姐、哥哥及妹妹。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就听到父母整日争吵,这给我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1965年的一天,父母离婚了,厄运当头,遭到不幸的首先是我们兄妹四人。我的大哥与妹妹由母亲领养,我和姐姐由父亲抚育。父母离异,家庭破碎,姐弟不来往.兄妹不相认…  相似文献   

18.
却说依旧     
我开始记事的时候,农村已经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家里还是相当的困难。四个挨着长大的儿女和一个古稀的老人张着口等饭吃,伸着手等衣穿。父母不是贪早摸黑扑在地里,就是肩挑豆腐东奔西走地叫卖以维持家中的生计,即使是下雨下雪的恶劣天气也是如此。懂事的姐姐和哥哥每天放学也帮着去干活。父母经常把最小的我往地上一放,拉上门就干活去了,家中就剩下我孤零零的。父母经常夸我年少时懂事不缠人,其实,无望的我在偌大的房间里哭过多少回,摔过多少跤,只有我身上的疤还隐约记得。   有一天,我一个人待在家中越想越害怕就拼命…  相似文献   

19.
乡井     
中学时代,我一直困惑古时候人为何将辞别家乡远走天涯叫背井离乡,远离家乡就叫离乡呗,怎么还最不能忘记家门前的那口井呢?难道那口井比至爱双亲父母还重要吗?我甚至天真地想为什么不把背井离乡叫做背父(母)离乡呢?窃以为那不过是文人骚客的杜撰。可是,终于有一天,久离故土的我,突然就怀念起家乡村头的那口老井来。乡井就像烙印一样留在记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残疾人》2006,(11):52-53
邵梦我是农村女孩,小时候有听力,现在成了一个真正的聋人。我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很少说话,父母是文盲,有时他们有事对我说,总是大声地喊叫,可是我听不见。我很想和父母聊天,也很想为父母分担一些生活上遇到的麻烦事。请大家给我提供点办法。我该怎么办?神龙你可以教你父母学手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