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风 《中国减灾》2011,(18):16-17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再见!"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  相似文献   

2.
注定有缘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已过了不惑之年。细细想来,我已在残联工作了十几个年头。"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每当悠扬的歌声响起,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我走进残联的第一天起,我就有个心愿,希望所有的残疾人能走出家门,走进自然,融人社会。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去感受身边的温暖……  相似文献   

3.
追忆中山游     
一九八五年四月底,我先向我在美国德州工作的图书馆请好了假,便经旧金山和东京去北京看古迹;五月十日才从广州流花路的东方宾馆包了一部车子回中山石岐故乡。这一天是我将近四十年来第一次回乡的日子!我最心急去石岐看我的二姑姐刘蕴碧,她是我爹爹刘崇龄唯一的妹妹。我的阿爷(祖父)、阿嫲(祖母)在台湾先后逝世时,我爹爹在灵堂一再许愿要照顾他那穷困无依的亲妹妹,可是台湾海峡硬将他们隔开半个世纪之久。  相似文献   

4.
詹志芳 《台声》2011,(3):58-59
我认识花俊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记得一天,廖秋忠从外面回来说:“明天去张昭庆家聚会,每家带一个菜,在联合国工作的朋友花俊雄来了。”  相似文献   

5.
<正>1993年3月27日,疼爱我们的父亲走了,走得很匆忙,未能等到清明节,没有留下一句遗言。父亲穿军装多年,天职使他与家人聚少离多。真正与父亲朝夕相处,保持近距离的接触,是在父亲的生命即将走完人生历程的那二十几天中,幸亏父亲给了我们一个亲近、服侍和报答他的机会,否则,我们做子女的会因没能尽孝而抱恨终生!那天,我正在单位三楼开会,有人告诉我:"你父亲病了,家中来电话,让你直接到医院去。"我愣了一  相似文献   

6.
宋庆龄旧居位于热闹繁杂的两路口,高楼林立,车来人往,那闲雅宁静的小院恍若闹市里的隐者,安之若素。走进去,便走进前尘,走进一个女人寓言般的一生。天飘飞着细雨,庭前的草坪,楼旁的大树,都在这微风微雨中舒展着绿意,仿佛在摇曳久远而新鲜的记忆。相对于院落里那尊过于"庄严"的塑像,我更喜欢陈列室里那一帧帧黑白的照片。纯粹,自然,优雅,神情明澈,有一种柔软的韵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代表团驻地京西宾馆,一位身穿民族服装的维吾尔族年轻女代表手拿一张登有中央领导同志和少数民族代表、委员在一起的照片的报纸,指着照片上坐在江泽民和乔石中间的自己,兴高采烈地说:"真想不到,总书记、委员长就像年长的朋友一样和我聊天。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告诉家乡的父老乡亲,让他们分享我的喜悦。"一席话,引起各族代表纷纷争看当天的报纸。这位女代表就是新疆杂技团魔术师茹先古丽·阿不都拉。5月12日是她难忘的一天。这天晚上,出席"两会"的少数民族代表、委员来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央统战部等单位举办的茶话会。茹先  相似文献   

8.
身在最高层     
我们一家被高高地举上六接,算来已有三年半的时光了,此间的上上下下,使我对身居高层建筑感触颇多。身居六楼,给人的快慰就是高高在上,俨然是人上之人,仰可观阴阳之变、日月之行,平可跳白云出岫、丹霞黄天,俯可察芸芸众生、人间万象。真有君临天下、惟我独尊的霸气和自豪。所以,每当有朋友问我家住几楼,我就会非常自信地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朋友心领神会:"原来是六楼。"六楼怎么了?科学家研究发现人每量一级台阶,可延长生命3秒钟,我一生能延长务长的生命,你知道吗!?"那只不过是科学家在你六楼的上空为…  相似文献   

9.
事出有因     
事出有因一足球队教练在中场休息时气愤地质问守门员:“你的眼瞎啦,为什么放着球不去扑,却朝人扑?”守门员委屈他说:“那家伙挂着个胸像,我看那上面的照片很像是我的未婚妻。”事出有因...  相似文献   

10.
警官信箱     
经本人同意使用的婚妙照,还会侵犯著作权吗?编辑同志: 我是一家摄影楼的老板,前段时间,我经好友的同意,将他在“梦幻”摄影楼拍摄的婚纱照洗了一套放到我的影楼做样品。因为他的照片拍摄、制作水平较高,人物、色彩搭配等比较完美,吸引了许多顾客,我的生意也兴隆起来了。但出人意料的是,我的邻居─—“梦幻”摄影楼的老板却一纸诉状把我告上了法庭,说那些照片是他照的,告我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我百思不得其解:照片是我朋友的,并且我使用这些照片是经其同意的,我怎么会侵犯到他人的著作权呢? 李东李东读者: 从法律上看,顾客…  相似文献   

11.
正真正的老"地下"工作者我有幸看到这样一张照片:时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的张洽随从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出访柬埔寨时,接受西哈努克亲王赠送纪念品的照片。画面中,满头银发的张洽身着一袭得体的深色西装,面带微笑,恭敬地站在西哈努克国王面前,彬彬有礼。那无疑是一场重大的外事活动。看了这张照片,读者恐  相似文献   

12.
妈妈     
一天晚上,我到朋友家去串门。我们坐在沙发上,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突然房门大开,我那位朋友的小儿子站在门口,哭喊着:“妈妈! 妈妈!……” “妈妈不在,”朋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妈妈上班去了。你怎么啦? 摔了一跤? 自己摔的是不是! 那还哭什么。”他给儿  相似文献   

13.
<正>端午节放假三天,我回到家里,却总是心神不定。一会儿想,太阳大气温高,村里的百香果淋水了没有,会不会被晒干了?一会又担心,第二块地的苗已经长高过了原先立的竹竿,没地方再往上爬了,是不是得赶快立上水泥柱子了……儿子见我不停打电话回村里询问情况,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便说:"妈妈,你干脆回村里算了,去看你的百香果‘儿子’吧。"的确,村里的那十亩百香果,现在就是我的另一个"儿子"。一天不去看它们,我这心里就会空落落的。要知道,这  相似文献   

14.
开心乐园     
有一个小男孩急匆匆地跑到警察局,对着警察说:“不好了不好了,我爸爸和邻居打起来了!快去吧!要不会出人命的!”警察问:“什么时间开始的?”“都快半小时了。”“那你怎么早不来报告?”“刚才一直是我爸爸占上风的,可现在我看他要吃亏了!”报案的理由孙子骄傲地把记分册给祖父看。祖父说:“唉,我读书时,历史成绩总是100分,而你才99分。”孙子感到很委屈:“爷爷,你读书的时候,历史要短得多啊!”委屈一封情有一书位。男子给他的女朋友写了为了更强烈地表示爱意,他在信封的背面画了很多桃心,还用箭穿着。可不幸的是,那女子在回信中写道——“信…  相似文献   

15.
怀念     
<正>祖父已离世多年,我却时常回想着他、怀念着他。祖父有一手好手艺,是远近有名的"豆芽大王"。他一年又一年地劳作在作坊与水井间,日久天长,身躯弯成了一张弓,黄豆芽绿豆芽,就这样合着祖父的体温奔向了梦想的豆芽林。祖父培育的豆芽粗壮、色白,很受消费者欢迎。青杠、来凤、中兴、丁家、璧山都有市场,大家经常爱买他的豆芽,见着他时都亲切的叫他"王豆芽"。祖父是个勤劳的人。土地包产到户后,祖父经常干好自家的活后就去帮几个儿子和邻居干活,别看他那时六、七十岁,干起活来可精干啦。祖父和祖母一直心地善良,和左邻右舍关系相处的十分融洽,口碑很好,  相似文献   

16.
我选择了你     
美国时代杂志评选20世纪全球20名英雄与偶象,有球王贝利,有王妃戴安娜,有武打明星李小龙。李小龙的魅力,在他逼人的武术、逼人的眼神、逼人的精神。但是下一世纪最抢眼的,恐怕不会是丽人球星或武打英雄,而是PC机旁的数字英雄。当然,不可能谁都和数字合辙押韵,世界因为缤纷才美丽才有色彩。前不久朋友说及1986年他们盖了一座很好的专家楼,挨批了。我过去一看说,我以为多美丽呢,就这楼还有人说话?朋友说那是86年呵!我说86年又怎样?然后我把我的记忆像倒录像带那样尽可能倒回86年。哦,我看到了,86年我还住在一个破败的居民区,86年我的书柜、衣柜  相似文献   

17.
张涛 《北京观察》2012,(4):54-57
正没有精美的壁挂,没有华丽的装潢,甚至连一张压在桌角的照片都找不到。这样的房间与其说属于一个儒雅的学者,倒不如说属于一个悟道的老僧更为令人信服。那"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的典故如果说出自这里,我想定会有人相信。我兀自胡思乱想着,房间的主  相似文献   

18.
台下风景     
《台声》2016,(7)
正筵席上,有人谈到她的朋友,当年他丧妻之后非常沮丧,出国散心,那趟旅行遇到的导游就是他后来的妻子……我忍不住打断:"本来听到‘他丧妻之后非常沮丧’觉得满感动的,没想到下一句是:‘遇到的导游就是他后来的妻子’……"朋友笑说:"那不是重点啦!"哎,我想起,做编辑,就是常常张望一些不是重点的事情啊。我刚到副刊组时,编的是在北美发行的《世界日报·副  相似文献   

19.
我一生中最崇敬的沈嵩生老师离开我已经二百多天了,这二百多天里,他的影子几乎是没有一天不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只要一闭眼,就觉得他那清癯的面容和那高雅亲切的微笑正在面前,可睁开时就倏忽不见,直到现在我甚至也不敢相信他真的走了。我甚至还在想象着,如果哪一天去小西天他家里仍然可以看到他的。我常常不解,按中国人的相术,沈老师应该长寿的,他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瘦高的身材,不是常有人说:“有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0月,我漫步在台北南京东路上。我抬头一看,电线杆上并排挂着一黑一红两张海报,那黑色海报上的照片好熟悉。一看,那不就是傅聪吗?在傅聪头像的下方,写着"拥有萧邦灵魂的当代东方传奇"。在红色海报上,则写着"傅聪80大寿演奏会"。哦,岁月飞逝,这位当年的"青年钢琴家"都已经"望八"了!傅聪是著名翻译家傅雷的长子。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傅雷夫妇在"文革"中含冤离世的报告文学《傅雷之死》,美国《华侨日报》在转载时把标题改为《傅聪之父傅雷之死》,这表明在海外华人中,傅聪的名气比他的父亲傅雷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