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李佳蔚 《法制与社会》2014,(11):245-246
电影《被告山杠爷》中具有法律争议的情节折射出乡土社会与现代法治的种种冲突,这是由于现代法治根植的土壤,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等都与乡土社会的治理是两条不同的思维路径。冲突可抽象为司法与行政、礼治与法治、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冲突。协调这些冲突需要以解决纠纷为中心,重视民间法的力量,关注村民的法律创造力,并用反司法理论治理基层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艳照门"事件中,一些媒体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罔顾新闻道德、新闻伦理、社会责任的现象初现端倪。媒体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单纯的为追求商业利益,将公众与社会利益置于一旁。  相似文献   

3.
宪法文本中"公共利益"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张力 ,如何在两者的冲突中寻求合理的平衡 ,实现国家、社会与个人共同利益 ,是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公共利益价值的合理认定首先应回归到宪法文本 ,从文本的角度提供解释公共利益的价值基础、基本原则与具体规则 ,使公共利益的实现获得宪法基础 ,避免对公共利益理解上的随意性与主观性  相似文献   

4.
滕彪,1991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在北大求学凡十一年,获博士学位。现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任教,讲授法理学、法哲学与法社会学、法律语言学、法律与文学等课程。因与同窗许志永、俞江在“孙志刚事件”中呼吁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而被评选为2003年度法治人物,获《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社会良知奖、美国格雷兹曼基金会“社会成就奖”。 现在,他正在为一起“救助站”事件呼号。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孤独意识.从自然环境上来看,康拉德小说中的人物大多背井离乡,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地域之中,从社会环境上来看,康拉德小说中的人物大多与社会相脱节,内心世界不为人所知.用拉康的主体理论,从语言、自然、社会等方面对康拉德小说中的孤独意识进行分析,可以加深对其小说意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俗放,雁过留声,人过留影。伴随着现代化疾进的步伐,摄影成像已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现实社会中,许多场合都能将人们的行为举止记录在磁带、  相似文献   

7.
肖南 《法制与经济》2009,(12):53-54,56
建立我国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依法有条件地对那些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开辟一条真正无择业上局限、人格上的歧视、社会地位的降低的生存、发展之路,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一个趋势。同时,在当前这一制度的试点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法理与实践方面的一些不足,需要我国进一步加强未成年司法体系与社会矫正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混合法的制度设计:"法律"与"法官"的折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今人的分析方式对中国古代法律进行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法律兼有大陆法系的"制定法"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特征,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体系中,律的稳定性与权威性不容置疑,但律文的简明扼要又为法官在司法实践中的"造法"留有充分的空间.这种"制定"与"判例"并重的混合特征,使中国古代法律样式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法官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也举足轻重.法律与法官的折中正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社会混合法体系所具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社会"的私法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社会"构建理念的提出,意味着它将成为中国社会体制的结构性存在.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多元、理性、正义、法治、平衡和稳定有序的社会.市民社会的本质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市民社会应当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私法是市民社会的法律形式,是法治社会的基本法.所以,它是和谐社会法治构建的基本法.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当以私法构建为核心.私法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发挥主要通过私法的系统结构的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亲亲相隐"制度是我国传统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法律思想,是传统社会中礼治与儒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定人伦背景及社会实存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指出"亲亲相隐"制度充分体现了法律对人性的关怀,符合效益原则,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1.
曾宪义  马小红 《法学家》2004,(1):134-144
中国传统法自秦玉朝后,与高度统一的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相辅相成,呈现出"一统"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在"律"的制定、执行和礼的价值观(法的精神)方面.在"一统"的前提下,传统法按其效力范围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其表现为古代社会中礼与法的多种形式.如礼所包含的朝廷的纲纪、社会等级、家法族规等;法所包含的朝廷各部门的规章、地方政府的宪规章程以至政府认可的乡规民约.鉴于中国传统法的产生背景及特征,本文认为在中国传统法的研究中使用"民间法"一词,即扭曲了西方社会学法学派有关"民间法"的定义,又不符合中国传统法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2.
美术作为人们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媒介。从艺术心理的角度分析美术创造与教学中的张力,可以更好地探究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完成审美素养培养的可能性。通过个案研究发现,现实中美术教学与儿童的创作存在目的性、逻辑性与功能性三个层面的张力。因此,需要美术教师通过美术教学向儿童传达审美与艺术教育,按照艺术心理的发展特点,提高儿童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美术教师与儿童进行意义建构与社会互动,由此促进儿童身体与心理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目前的社会生活,立法状况和审判实践来看,"性骚扰"的界定都具有必要性."性骚扰"的界定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即"性骚扰"是发生在工作场合中、骚扰者以与"性"有关的行为故意制造的一种性别歧视的敌意工作氛围,该行为是受骚扰者所不欢迎的。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社会还远非理想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行为模式,构成一种强大的不良刺激,诱惑着识别力和免疫力低下的社会成员。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城市犯罪中,外来务工人员所占比例在逐步加大,其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从"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危机管理中的动员问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危机管理需要高效动员机制的支撑.相当长时期内政治动员成为我国危机管理的主要动员模式,这时的动员是一种"对社会动员"."由社会动员"在危机管理中不仅必要,而且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代条件下,把政治动员作为危机管理动员的主要模式,可能产生一些消极后果.随着共产党执政方略向依法治国的转变、社会的逐步成熟以及有限政府模式的确立,使得危机管理动员从政治动员为主的"对社会动员"模式走向以社会自主动员为主的"由社会动员"模式具有了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熟人社会是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客观地说,中国社会至今也没有走出熟人社会。熟人社会的存在给社会风气和政治文化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我国的行政伦理建设提出了严正的挑战。因此,积极地应对这一挑战,对于推进我国的行政伦理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我国熟人社会的现状入手,剖析了其对行政伦理的冲击,在此基础上尝试探讨了熟人社会中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民主社会中总有宗教、哲学和道德等诸种学说,且这些学说观点不尽一致,甚至相互对峙、相互冲突、相互斗争。因而,为了寻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就必须寻找这些学说的共识,即罗尔斯的重叠共识。重叠共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与繁荣发展。当前,对于马克思中国化而言,形成某种重叠共识就迫切需要。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重叠共识的理性选择,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中国重叠共识的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重叠共识的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中华民族不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而且仍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8.
杨磊 《中国司法》2002,(12):39-39
公证业务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已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也为我们创建“信誉社会”的经济宗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职能作用。但是毕竟我国公证事业起步比较晚,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与国外几百年的经验积累相比的确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不正当竞争给公证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公证机构渐渐被推向社会,经济效益也成了各公证处不可或缺的存在因素。公证处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处理得稍有不妥,在实践中就不可避免地落入不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19.
判例法在中国的"可行"与"缓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拥军 《政治与法律》2006,4(6):141-146
判例法能弥补成文法之缺陷这一功用为我国引进判例法在理论上提供了可能性;司法解释自身的不足为我国引进判例法提供了现实上的可能性.但就我国现实来讲,阻碍它实行的因素也很多,与之配套的改革和社会心理的调整是必需的.因此判例法虽能实行,但不能"急行",只能"缓行",即只能以审慎的态度稳健地、循序渐进地、在不断地调试中推行.  相似文献   

20.
对价,亦即约因(consideration),作为英美契约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有其浓厚的法律文化背景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过程,通过法官的司法判例确立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原则。合同法在各国社会生活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合同制度的存在有效的保障了社会的经济秩序。所以对正处于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我国,了解别国的合同法律制度,尤其是与我国的合同法存在着显著不同的国家的合同法律制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