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东亚认同:意义、问题与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 《当代亚太》2007,(6):3-10
构建东亚认同有助于增进东亚的凝聚力、推动区域合作、提高东亚的国际地位.历史上东亚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和现今东亚区域内已有的经济联系,在心理和物质两个方面为东亚认同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东亚认同逐渐浮出水面,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文化交流合作能够推进东亚区域内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与相互影响,增加地区共同文化和区域意识的内涵,唤醒东亚尘封在历史中的集体记忆并培养新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目前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在以东盟为中心、中日韩以及亚太经合组织三大框架下全面推进,取得显著进展。但在东亚地区力量对比发生重要改变和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面临着地区国家间政治互信脆弱、机制化建设亟待提高和美国加大介入力度等来自内外的双重挑战。作为地区大国,中国应积极承担地区责任,高度重视并主动推进东亚地区粮食合作,加大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机制化建设投入,并加强与美国的沟通与协调。  相似文献   

3.
论东亚一体化的动力与源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东亚一体化的原动力之一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体化,最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中国-东盟合作则为东亚一体化进程增添了新的动力.冷战结束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步伐逐步加快,从发展双边的经济贸易关系开始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提出和启动,为更大范围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中国-东盟合作有可能成为推动整个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4.
王少普  杨剑 《当代亚太》2006,(11):26-31
民进党追求“台独”面临着东亚区域合作产生的压力,两岸政策和区域政策出现断裂。基于绝对收益的考虑,台湾当局力图参与东亚区域合作,但遭遇两岸关系的牵制。在两岸关系中,民进党因坚持“台独”路线而视中国大陆为敌,相对收益的思维占据上风。对相对收益的考虑减少了台湾地区在两岸经济关系上的绝对收益,却未增加安全方面的优势,更造成了其在地区合作中的边缘化。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台湾地区在东亚地区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都呈现衰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奥巴马政府的东亚政策及其对东亚一体化的影响.作者认为:奥巴马政府的东亚政策可以用安全、繁荣、人权和环保四个词来概括,在安全和经贸方面大体会延续前任政府的政策,在环保和人权方面会进行一定的变革,在经贸方面也会和以往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奥巴马的东亚政策对东亚一体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必须认识到其消极的一面.最后,针对美国的关注与担忧及如何推动东亚一体化,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方银 《当代亚太》2012,(5):4-32,157
文章对中国崛起背景下东亚格局的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中国的崛起在性质上改变了东亚格局的面貌,在东亚地区形成了经济中心与安全中心相互分离的二元格局,该格局的形成是中国的经济崛起、美国的"接触加遏制"的对华政策以及众多东亚国家在中美之间两面下注的政策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一格局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东亚国家两面下注的政策。二元格局的存在,对东亚合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地区内大国和重要行为体更多地把地区制度作为战略性工具来使用,使地区制度安排成为服务于权力竞争的手段。总体来说,东亚二元格局会在未来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持续,我们需要在这一前提下,探索东亚秩序的稳定持续与有效运作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东亚秩序的稳定和效率,需要中美探索共处之道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7.
东亚区域合作的新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以来,中国社科院亚太所举办了一系列学术讲座,内容涉及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既有前沿、热点问题的分析,也有相关背景分析和理论思考。2009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学部主任张蕴岭研究员应邀来我所就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趋势做了一场专题报告。为扩大学术交流,特将其报告内容整理刊发。(所刊登的内容根据讲话录音整理,并经演讲者本人修改定稿。  相似文献   

8.
此文为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东亚跨世纪的巨变与重新崛起--东亚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前言,对东亚变革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东亚发展的理论问题、发展的模式与基本经验教训等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东亚"一词源自日语,其中有着沉痛的战争记忆。如今"东亚"作为一种文化概念,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对象。近十余年来,在台湾学界的努力下,"东亚儒学"已足以构成一独立的研究领域,并已到了对此研究领域的已有成果及将来发展等问题进行总结反省的阶段。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来审视儒学的未来发展,既有必要坚持文化多元论的立场,也有必要树立具体普遍性的观念,以此作为尊重"他者"、展开文明对话的基础,同时又能与"文化自信"的确立产生良性互动,因为"自信"绝不是意味着无视"他者"的夜郎自大。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构想、困境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实现东亚单一货币.目前,关于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有六种代表性构想,每一种构想都有其优势和缺陷.在东亚实际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东亚汇率制度的选择面临困境.选择东亚合意汇率制度、构建东亚固定汇率区,首先要实现双边汇率稳定,再实现"次区域"汇率稳定,最后实现东亚整体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11.
安全预期、经济收益与东亚安全秩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丰 《当代亚太》2011,(3):6-25,5
冷战后,东亚地区不仅没有进入一个充满紧张和冲突的时期,反而维持了相对长时间的和平状态。有关东亚安全秩序的既有解释主要强调的是体系结构或过程,但不足以解释东亚安全秩序内部的动力和机制,以及这种秩序蕴含的内在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了一种功能论的解释,认为美国和中国分别为东亚地区提供了安全预期和经济收益两项最为重要的公共产品,是维系当前东亚安全秩序的基础。然而,在中国崛起和美国重返东亚带来的冲击下,这两种地区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脱节和供给矛盾使既有东亚安全秩序面临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达到稳定周边环境和缓解崛起疑虑的效果,中国在为本地区提供稳定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需要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采取积极的安全保障措施,营造东亚安全秩序的新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十余年来,由于受到全球化大潮的冲击,在东亚也出现了地域化思潮。面对同样的挑战,东亚各国已经意识到采取共同的经济文化防卫机制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其中,东盟各国表现出了强烈的主体性与话语意识。本文力图从经济、贸易的角度分析东亚地域所产生的地域化、本土化趋势的实质,确证东盟各国对东亚共同体形成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东亚国际关系舞台上曾相继出现了两种地区秩序:以"门户开放"为特征、美国主导建立的华盛顿体系和以"大东亚共荣圈"为特征、日本企图建立的"大东亚新秩序".对它们进行回溯、比较,对今天构建和平与友好的东亚新秩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亚共同体:构想与进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东亚共同体”作为一种东亚地区整合的构想,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马哈蒂尔倡议”。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 3合作机制启动,东亚地区合作蓬勃兴起。《东亚展望小组报告》和《东亚研究小组最终报告》系统规划了“东亚共同体”建设的蓝图,日本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马来西亚则是“东亚共同体”构想和进程的持续推动者。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回顾了东亚各国签订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历程,认为随着东亚各国相互依赖的加强,东亚的经济一体化将进一步加深,并提出了未来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三种可能方案,进而分析了各种方案可能性的程度。韩国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战略方面,都应该在建立东亚合作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东盟和韩国在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达成的过程中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在中日之间也发挥着协调者和推动者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文墩  姚帅 《当代韩国》2010,(4):39-46
本文首先阐述了韩国过去与现在的贸易政策,以及韩国FTA政策从区域内向区域外的转变,并分别从国际、地区和国内三个层面详细分析了这一转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韩国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东亚区域主义的影响。随着更多的亚洲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将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积极影响。东亚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东亚各国是否有能力来共同协调相互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东亚安全:合作模式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安全体簇生的东亚地区,并存有美国主导的东亚联盟体系式安全合作、东盟地区主义式安全合作、中国倡行的多边协治式安全合作等三种安全合作模式,其中,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式安全合作模式在复合型的东亚安全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东盟和中国所倡行的安全合作模式,还停留在安全合作观念倡导和通过集体联合来尝试性建构地区制度性安全纽带的层面。东亚地区所存在的三种安全合作模式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力相互制衡关系。再加上地区范围内大国间的结构性对抗和潜在冲突,东亚安全困境的产生和存在成为必然。东亚目前不具备建构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可能,三种安全合作模式的共存仍将是地区安全结构的主要内容,复合型的安全结构态势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8.
原产地规则是FTA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东亚FTA体系中原产地规则的特征,然后从理论上研究了现有的原产地规则对东亚生产体系的不利影响,重点分析了影响机制和渠道。最后,结合东亚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一体化传统模式是以“同质”成员体为基础,通过区内核心力量协调成员利益来实现区域机制共建,但它无法适用“异质”成员的东亚一体化。然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逐渐放松传统模式的约束条件,推动着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创新。由此,东亚一体化可以突破传统模式而前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如何设计区域制度、降低制度变迁供给主体的政治成本以及发挥区域的吸引力与全球化并行不悖等理论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日本积极倡导"东亚共同体"建设,并自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亚洲领袖.但极端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意识导致日本难以做到以平等的姿态与中国和亚洲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创造和平与繁荣的东亚新秩序,这成为该设想难以变成现实的主要症结.近代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后,极端的民族主义就日益凸显出来,这一方面表现为对内的专制,另一方面表现为对亚洲邻国的轻蔑和对欧美强国潜在的对抗意识.今天,日本极端的民族主义影响没有彻底清除,不能适应东亚经济政治区域化的历史要求.日本非科学的、缺乏民主和世界主义的民族主义,与其"东亚共同体"的设想存在着内在冲突,给日本的东亚政策造成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