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他们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涵义并不相同。本考察的是最后两个时期的思想。笔认为,第三时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的思想,与第二时期大体相同。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尚未放弃亚洲社会特殊论,但已把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放到了人类发展序列中的第一阶段。在第四时期(摩尔根发表《古代社会》一书以后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作出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的结论,并且用原始社会取代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在人类发展序列中的位置,最后完成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学术界有人认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是斯大林创立的。这种主张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概念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经济”(The New Economy)是现在各类媒体使用较频的词汇,实际上起源于经济学家对美国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中有别于传统经济特征的现象的重新解释。最早见之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该周刊记者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新经济的胜利》。 什么是“新经济”呢?目前,媒体上关于新经济的说法有十种之多,有网络经济、商务经济、高科技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风险经济、创新经济、全球化经济等,但概括起来,无非是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看法是,新经济是基于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狭义的看法是,新经济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全球化经济,以新型企业和新产业为主。其实,最早宣传“新经济”思想的《商业周刊》,在界定这个名词时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对应,政治文明侧重于民主的制度建设、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本土资源”指民主制度赖以建立的支持性条件的总和,其内容包括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公民社会的建设、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法治传统的形成。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史再再证明,民主的实现必须从培育“本土资源”入手。  相似文献   

4.
王运征 《党政论坛》2011,(13):41-43
一、“社会建设”概念辨析(一)、“社会建设”与“社会”建设1.“社会”概念。在马克思之前的旧哲学中,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神学政治论,一种是理念论。神学政治论认为,“上帝作为造物主,是作为被造物的人的主,社会是主赋予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因此社会高于人”。  相似文献   

5.
6.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7.
“和而不同”与“和谐”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即将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为会议的主要议题,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战略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对此,本刊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理论本质和重大意义等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作了较为深刻的阐述;同时,也针对时下一些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8.
基本概念既是历史的载体,又是理论建构和话语建构的基础。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是一系列基本概念生成、演变乃至被替代的历史。"新民主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建构的典型。"新民主主义"概念的历史与实践彰显了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的核心地位。从学术史来看,"新民主主义"概念自《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率先发表和系统阐述后便受到热烈讨论并广泛传播。现有研究成果部分涉及对"新民主主义"的概念考察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知识基础,但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新的研究方法如概念史方法的引入便是突破研究困境的契机。深化"新民主主义"概念史研究既需要方法上的创新与自觉,如综合运用并严格遵守概念史与话语分析规则;也需要在研究内容上有所深入,如注重"新民主主义"概念的意义转换、建构功能和文化史取径。  相似文献   

9.
西方"分析马克思主义"学者运用经济哲学、阶级分析等方法,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变化和发展,对马克思传统的剥削概念作出了理论拓展和新的构建。但其对剥削概念的一般化处理,扭曲了剥削的本质,掩盖了问题的实质;对当代社会剥削形式的多元解释乃至剥削概念在道德问题上的观点,虽有其合理成分,但不够严密科学,分析也不够充分全面。  相似文献   

10.
葛兰西“历史总体”概念,是为了批判本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庸俗进化论”、“经济决定论”和“机械唯物论”倾向,正确解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提出来的。本世纪初,由于害怕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和取得更大胜利,各种资产阶级哲学加紧进攻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实证主义和新康德主义,它们伪装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英国马克思主义"在通过发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方面树立了最值得人们重视的榜样。它的经验表明,要想在发展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首先要能准确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批判的方法论本质,其次要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研究本土问题的自觉意识,最后要能找到"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的恰当方式或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机制"一词被乱用、滥用现象。本文对机制一词进行了定义,概括了机制的六个特性,对与机制相关、容易混淆的四个概念进行了辨析,对西方经济学的机制设计理论进行了简要评价分析,提出了社会科学中机制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罗竞 《学理论》2011,(21):48-49
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提出的宏伟目标。在详细分析了当前和谐社会本质的几种学说后,认为不应该把和谐社会的现象当成和谐社会的本质,而应该把和谐社会界定为法治社会,并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论证了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这一命题,指明了这一界定为我们正在致力于建设的和谐社会提供了着力点,为我们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提供了传统文化的资源,对于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能够推动协调行动的社会结构资源,社会资本对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个案研究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长远发展,有赖于本土社会资本和外发型社会资本的有效结合.在社会资本的培育中.一方面要引导和遏制不利的乡土文化要素,另一方面要珍视本土社会资本,整合本土社会资本,促进本土社会资本与合作社正式制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私营企业的壮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形成了气势恢宏的“打工潮”。“打工潮”的社会学意义突出体现在推进社区构成的变迁;推进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推进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推进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打工潮”的发展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也显现和潜藏着一些社会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贾萌飞 《学理论》2015,(6):41-42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道路上行走了很久。他认为通过人的意识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在资本主义时期只有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尚未意识"才具有革命的敏锐性;对于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文化剩余物"和"乌托邦剩余物"相结合的产物;最终,要实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还要付诸社会主义革命,布洛赫的"战斗的乐观主义"激励人们要保持革命的状态。加深对"希望哲学"中几个关键概念的理解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暖流"意义,也可以明晰对马克思相关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葛光 《学理论》2012,(18):271-272
高中生物课堂可以被视为一个袖珍型社会。教师和学生是主要的社会成员,教师职业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价值规范等,是主要的社会规则。要实现这种袖珍型社会从病态向常态的回归,需要社会学干预,其实质是实现再组织化。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4)
边疆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首先应确立科学的推进策略并选择恰当的实施路径。从现代治理理论及其实践的角度看,边疆治理现代转型的关键在于以公共治理权力为轴心合理调适国家与社会关系,实现边疆治理从"国家主义"到"国家社会互构"的转型。为此,应进一步引导、规范和发展社会力量,为边疆治理的现代转型打好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欧阳菊怀 《学理论》2011,(11):356-357,362
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激起同学的英语学习兴趣,让他们重拾信心,找回或燃起对英语的热爱之情。在几年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学习、探索和实践中,发现一些小游戏在课堂中起到的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农村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急需理论与制度创新。认识我国当前的农村社会矛盾,要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失衡状态的视角出发,研究造成农村社会均衡状态破坏的压力来源和压力作用机制。同时,可以尝试将这些压力划分为引发矛盾的驱动力和缓冲矛盾的抑制力两种类型,通过考察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规律,建立农村社会矛盾的"双向力场"分析理论框架,用以把握农村社会矛盾演化的机理和阶段性特征,达到精准识别、预测和控制农村社会矛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