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程 《理论月刊》2005,3(2):57-58
人生在世必然有各种欲望,欲望有道德的,有非道德的。道德的欲望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非道德的欲望必然危害他人,乃至于危害社会。道德鼓励合理的欲望,而谴责过分的贪欲。  相似文献   

2.
欲望的双刃     
有人视欲望为野心,有人视欲望为动力,其实欲望是野心,欲望也是动力。武则天篡权,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是野心膨胀;关公千里走单骑,诸葛亮鞠躬尽瘁就是动力使然。那么,我们评判欲望双刃的标准是什  相似文献   

3.
齐夫 《楚天主人》2013,(1):49-49
正人的本能,就是什么都想多多益善——除了生病;而人的智慧,则是节制有度,善于给自己做减法。有的人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却并不感到幸福;有的人看起来似乎处处不如人,却活得恬淡从容。原因之一,就是后者善于做减法。对人生欲望要做减法。人有很多欲望,如官欲、财欲、名欲等,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有些欲望通过个人努力能实现,有些欲望则无论怎样争取也无法遂愿,这时,欲望就成了痛苦的渊薮,欲望越大,痛苦越甚。如果能主动对欲望做一些减法,降低欲望的高度,缩减欲望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电视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欲望生产系统,其欲望生产过程的本质就是将欲望符号化,具体过程是:首先将主观的欲望投向具体的物即欲望物化;接着对物化的符号赋予意义即意义化;再然后是通过对符号的持续生产和消费使之自然化,最后是整个欲望生产体系惯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欲望 欲望是生命的动力。生命停止,欲望则消失。同时,人的欲望的满足又是生命中消耗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丽 《理论月刊》2003,42(1):54-55
从古代社会“以理制欲”为主导的欲望观到当今社会多元欲望观的形成,欲望在发挥着对社会和人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使社会和人一再地陷入困境之中。对欲望的道德调控是一个必须且有效的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制度伦理及舆论导向建设,净化欲望主体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和改进对欲望主体的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认知、道德选择能力、增强其道德责任意识。为人们最终形成合理的欲望观,实现自我及社会价值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无意识层面的欲望(desire)是拉康构建其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范畴。从微观上讲,主体的欲望源于需要以要求这样的语言形式表达时必然产生的压抑性冗余;而从宏观上看,欲望则是在个体从成为菲勒斯(phallus)形象到拥有菲勒斯能指的转变过程(即经历俄狄浦斯情结的过程)中形成的。主体欲望的实现形式是隐喻和换喻,并且具有鲜明的他者性。对象a以其不可能性牵引着欲望的永恒流转,它既是欲望的终极对象,又是欲望的最终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人生要学会修剪欲望。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就是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履职用权,严以修身,知止尚行,不为名利所累,不为财色所惑,时刻以共产党人的清风正气影响带领广大群众。欲望,即人们为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强烈的渴望。人非圣贤,欲望是人的本性。适度欲望,可以催人奋进,可欲望一旦过度,就成为人生的负担,甚至为之所累而走向人生的反面。欲望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修剪"  相似文献   

9.
是欲望,还是感情?欲望多于感情?还是感情覆盖了欲望?本来是这样的,却成了那样。这就是爱,世间最简单也最复杂的事。  相似文献   

10.
欲不可纵     
《时代潮》2001,(20)
人应该是欲望的主人而不是欲望的奴隶,既不纵欲,也不寡欲,既不贪得无厌,也不一无所求。保持适度的欲望,就能使之成为积极进取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1.
欲望合理论     
欲望是人们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一个人有了欲望,必然会通过他为满足欲望而采取的行动表现出来,并因此被他人所认识。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与生俱来的,但人的最初的欲望,仅仅是为了维持生存需要而产生的,如衣食要求。随着人的逐渐成长,其知识、经历日渐丰富,他的欲望的内容也就日益增多,数量也越来越大(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归属需要;  相似文献   

12.
无欲无求是红尘界外之人,我们这些在红尘中厮混的人欲望是无止尽的,但欲望太盛容易心理扭曲伤己害人,因此,学会适时修剪这些滋生蔓延的欲望,将对生活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3.
善与恶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明 《思想战线》2001,27(6):29-33
善是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客体有利于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符合主体目的的属性善就是欲望的满足.所以,孟子日"可欲之谓善."善分为道德善与非道德善.道德善是行为主体对于社会创造道德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符合道德目的的行为.反之,非道德善则是行为主体对于非道德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符合个人目的的属性.  相似文献   

14.
话说欲望     
人是有欲望的。在“极左”年代,鼓吹禁欲主义,似乎人都可以六根清净,不食人间烟火,这是自欺欺人。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社会最大的进步,就是尊重、承认和尽最大可能满足人的合理欲望。欲望分三六九等。有些欲望是可以放在台面上的,如食欲、情欲,有些欲望是不能上台面的,甚至是人不太愿正视的。  相似文献   

15.
建立“欲望超限”概念,纠正超限欲望的心理偏差,防止健康心理欲望的变异,是领导者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领导干部自我心理调适的长期必修课。这对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机关事务工作管钱、管物,要想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笔者认为管住人的欲望是关键。欲望,通常是指人们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占有某种物质的要求。钱物是欲望的诱因,人的贪婪往往是从钱物开始的。掌握大大小小权力的机关公职人员,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而要满足这些欲望,少了钱物作基础不行。  相似文献   

17.
王雪颖 《求索》2013,(2):148-150
莫言小说的欲望书写.其独到之处在于以不同于政治伦理规训的人性与生命的价值尺度对欲望及其内蕴进行评判,同时对僭越式的欲求冲动所蕴含的争天抗俗的潜质做出本体性揭橥。这与巴塔耶“异质”哲学中反抗世俗社会规约的“在外面思考”的价值论思考范式.以及巴塔耶的欲望哲学中注重“邪恶”欲望的违逆力量的“异质”本体诉求两者暗合。莫言小说的欲望书写与巴塔耶的“异质”哲学互为互文性的揭示.绽现了莫言小说经由欲望书写唤醒人内在超越力量的独特思想光泽。  相似文献   

18.
电影不只是意识形态生产机器,也是欲望生产机器。作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感官文化生产方式,电影通过视听刺激来引发观众生物意义上的感官反应。这种被米莲姆·汉森称为“生物学硬接线”的感官反应可以打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使以欲望询唤为核心的感官刺激模式电影得以具有全球普适性,同时使叙事异化为欲望生产的工具。中国叙事传统强调叙事与伦理传统的密切关联性,强调对感官欲望满足的抑制、净化和升华,为电影叙事超越畸形的欲望询唤模式提供了可能。当代中国电影需要借助中国叙事传统对抗这种欲望生产的叙事逻辑和机制,克服叙事的异化,将个体询唤为道德主体而非欲望主体,回归电影的中国性。  相似文献   

19.
在表达上,朱熹与王守仁关于欲望的论述是相似的,他们都认同"去人欲、存天理"。同时,他们指出欲望不仅指固定的外在现象,还与心的状态密切相关,如朱熹认为欲望并不仅指声色货利之娱、宫室观游之侈,还应该表现为"心失其正";同样,王守仁也指出非外诱之心,有其私便是"欲望"。可是,两人领悟欲望的方式却不同,朱熹认为"欲非本性所有",而王守仁却认为"欲非本心所有"。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乃是心与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以欲望的迅速膨胀为标志的"消费时代"里如何重构"诗意与欲望"的关系?就要从童话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形式切入,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童话这种面向童年世界的幻想文本是如何以一种"孩子的单纯和某种神圣的东西"为审美的维度来实现对欲望的相对控制和穿越,并力图分析出这种对欲望相对审美化的幻想叙事在我们这个消费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