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传承中的伦理思考——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整体构成和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发源地原住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跟上现代化步伐,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愿望是原生态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内在动因,传承是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发展是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保护好民族的根源文化、精神植被和实现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发源地原住民现代化愿望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唐志君  覃小林 《前沿》2008,(6):85-88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潜在价值。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具有客观必然性,其自我保存与现代化变迁之间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张力关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和谐文化为目标,发展先进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3.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点及其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传统性、文体交融等特点,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以及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中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在繁衍生息中延续本民族的历史,并在历史延续的过程中形成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包括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礼仪习惯以及各种物质载体和符号系统。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的精神写照,是民族生命中的智慧之花。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力源泉。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方向,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文化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少数民族新文化的构建,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优秀本质,吸取先进的文化内涵。以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民族文化是民族中的人生和社会关系的意识,它与民族经济、民族政治是内在统一的,共同构成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民族经济意识的转变将会促进民族经济的工业化;与工业化不相适应的文化因素将阻碍民族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民族文化由少数民族经济所承载,少数民族经济由民族文化界定和导引。民族文化的变革是民族经济变革的先导,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反映和内在要求;少数民族经济的现代化是民族文化变革的方向。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转变将促成民族文化的蜕变,逐渐形成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建设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时代精华,反映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要求之一,是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素质的基本要求。大力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实施民族文化发展战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适应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一体化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有效地发挥这一作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一系列原则。一、科学理论和现实基础相结合,突出科学理论指导的原则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基础是马…  相似文献   

8.
正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各民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相依共济、相扶守望、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是保护和发展中华各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和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  相似文献   

9.
社会交换理论视野下传统村落精英结构变迁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 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使甚至是最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也被纳入到国家管理和文化现代化之中,传统村落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村落呈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但在全球文化同质化发展之时,少数民族文化仍保持着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温和琼 《前沿》2011,(6):126-128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如何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这一潮流中争得一席之地,为各少数民族文化留住文化根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进一步唤醒其文化自觉,强调凸显东方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的发展内涵;民族地区是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应发挥其地方优势,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历史地传承和批判、现实地发展和创新、积极地传播和交流的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李世书 《创造》2003,(7):46-4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文明的同时,少数民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并存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它是民族诞生时即同时并存和依赖着的精神世界的东西。从广义上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生活习俗、风俗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文化与社会变迁过程,在现代化过程,往往伴随着人们的心理和价值观的变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国的少数民族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是如何适应西方现代化的挑战;一是如何适应国家整体现代化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双重挑战,少数民族几乎每天都要对国内外、民族内外的文化要素做出选择,在某种程度上说,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过程,也就是选择的过程。因此,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中国的少数民族经历着文化的重构、心理的失落、人格的冲突、感情的危机、生存的追求和价值的突变等等问题,随之而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严重的衰退。但是,近些年来,中国政府履行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义务,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而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正体现了这些特点,因此,一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扬与复兴之风,从神州大地刮起,吹遍了大江南北,吹到了内蒙古准格尔旗。  相似文献   

13.
张泽欣 《人民论坛》2012,(20):198-19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化身,它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土家族,其土家文化不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她如同雕刻着土家人智慧结晶的活化石,在祖国的传统文化中闪耀着自己的光芒。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土家族文化正面临着衰退,甚至消失的严峻形势,因此必须要加以保护,使其更好地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很多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等原因迁徙到另一地区,与原生民族聚居地区距离相对较远。尽管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现代化的发展,这些迁徙民族仍保存有本民族很多的传统文化特点,而其中迁徙民族女性对传统文化的保存和继承起了很大作用,甚至是决定作用。本文试图论述迁徙民族的概念、迁徙民族的成因以及分析迁徙民族女性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内容和意义等。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动态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特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速的变化,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正逐渐地或部分地失去它的生存与繁荣的土壤,加快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迫在眉睫。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当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在不同的生产、生活背景下创造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好民族记忆。传承并创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对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加深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壮杰 《理论月刊》2004,(6):133-136
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理性升华,是推动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都有赖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邓卫红 《桂海论丛》2003,19(5):71-7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就历史性而言 ,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统。就时代性而言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必须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体现在民族成员的行动中 ,要体现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要重在教育。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外来词吸收是民族语言接触的产物,与民族文化交流同步发生,是少数民族社会进步和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论文基于维吾尔族外来词吸收事实和特征,分析了少数民族外来词的吸收条件与使用情况,探讨了外来词对少数民族传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对新的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外来词吸收的前景和方式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0.
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化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一种倾向,它贯穿在物质和精神的、神圣和世俗的文化实践的各个层面,并有着人类符号行为方面、文化互动和变迁方面的内在依据和必然性。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只有在相对超越的审美—艺术化方式的转换下,才可能求得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和解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