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中华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的实施,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中华世界的世界认同度也在不断上升.中华文化能够成功的获得世界认同的根源在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历史基础、中国在和平发展战略下的复兴所奠定的政治基础以及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和"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2.
郭玉兰 《前进》2016,(8):52-54
正"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文化走出去。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个长期任务,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中华文化走出去有了新的使命与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指出:"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相似文献   

3.
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华民族的海外"留根"教育,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天然"承载体"和"传播体"。推动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策略,也契合了世界"中国热"的需求。当前,海外华文教育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华文教育的处境,探索推动海外华文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依托和归宿,反映了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所传承下来的特有的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加强安全基础"三项工程"建设,是铁道部党组提出的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的一项战略举措。青藏铁路公司要实现运营管理创世界一流水平目标,必须始终不移地推进"三项工程"建设,不断夯实安全基础,确保青藏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认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今的中华文化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主义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对于建设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面临的现实挑战有: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华文化进行渗透,严重冲击了中华文化认同;一些西方大国企图利用"和平演变"战略弱化我国主流文化认同;转型时期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涌现严重威胁中华文化认同。新时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路径选择有: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实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挖掘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开展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化强大根系的深层机理就在于其结构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中华文化的超稳定结构性是文化强大根系的基础;中华文化的实践性是文化强大根系的动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文化强大根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正6月2日,"中华文化意识与台海局势学术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邀集十余位各领域专家,就如何通过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统一等话题展开探讨。与会学者认为,文化交流作为两岸交流大潮中的主流之一,以其特有的柔韧性始终在两岸间发挥着粘合剂与稳定剂的作用,大陆全面推动落实"两岸一家亲",文化交流更成为重要的途径与抓手,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华民族是两岸中国人的历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②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⑤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2.能力目标:①提炼、解谈信息的能力。②综合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标识,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根和魂。为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弘扬,巩固和加强中华文化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内在联系,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由中华海外联谊会青委会、中华文化学院主办,浙江海外联谊会、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协办,中共丽水市委统战部、中共青田县委、世界青田人联谊总会承办的"根·魂·梦——中华文化和华侨华人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  相似文献   

11.
历史赋予了澳门独具特色的中西融合的文化特色。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如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妈祖文化在澳门得到推广和弘扬。另一方面,教堂、圣诞、葡语葡文等西方文化元素也十分盛行。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华洋并存、各安其所、和谐共处、相互交融,构成澳门文化的特有风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走出去战略。2009年8月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对会议作出的批示中强调,要积极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指出,要积极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思路、途径、办法,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近日,我社召开座谈会,探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邰言 《台声》2018,(17)
正文化交流作为两岸交流大潮中的主流之一,以其特有的柔韧性始终在两岸间发挥着粘合剂与稳定剂的作用。大陆全面推动落实"两岸一家亲",文化交流更成为重要的途径与抓手。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历史使命与共同责任。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饱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记载着  相似文献   

14.
"文化寻根"是人类对基础文化结构进行追根溯源的一种认同与追思,而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是对少数民族文学现代感的强化,对中国文学的表述形式、中华文化的多元图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格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由此为了确保少数民族文学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多元文化视角下对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探析,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促进少数民族与世界文学的接轨,对当前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闽越有才,左海为盛。"2013年11月6日至7日,在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首届中华文化发展战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和中国文化院主办,华艺广播公司承办,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28位知名文化学者围绕"探讨中华文化,凝聚发展共识"主题,进行了深入务实交流探讨,发布了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这种凝聚力在台湾有生动的体现。中华文化是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重要基础 ,要完成祖国统一事业 ,必须不断强化这一文化在台湾的凝聚力。要强化这种凝聚力 ,就必须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正>9月7日至21日,由文化部和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举行。本届艺术节立足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充分展现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艺术节整体分为国际和国内两部分,国内邀请了部分省份推荐的优秀演出、展览项目参与,国外以"一带一路"国家高水平演出和展览交流项目为主。艺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悠久而漫长的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经济富强、政治昌明、文化自成一体的土壤和基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政治理念,以义制利、义利兼顾的经济发展原则,文明互鉴、多元共生的世界文化交往惯例,是中华文化提供给当今世界的珍贵宝藏。  相似文献   

19.
伴随中国的快速崛起,打着"美国第一"旗号执政的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以中美经贸问题为突破口,在安全、政治、航天航空等领域与华展开全面竞争,并不断以各种方式抹黑打压中国,为中国崛起制造障碍。中美间战略分歧加大、美国对华战略定位发生重大变化、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础出现动摇,是当前中美竞争程度加深的重要原因,也使两国关系走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作为对当今世界有着重要影响甚至是关键性影响的两个大国,中美竞争加深虽然有将世界经济格局推向两个平行市场的风险,但也会进一步促进世界政治格局的均衡化。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是什么?历史不仅是过去,也是现在,更是未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创造了卓然屹立于世界的精神财富,不断书写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篇章。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立足世界挥之不去的底色。中国对历史的重视由来已久。先秦时代,史官们"君举必书",以记录君主的政治得失;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探寻历代兴替规律;一千三百多年以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