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要求“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当前,房价大幅增长、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不断冲击着中央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及政策法规,这使地方党政部门的行政执行力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今年两会期间,《人民论坛》杂志就行政执行力问题,在基层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府公信力问题的核心是政府信任问题,政府对公共权力的使用、对公共责任的履行、对公共伦理的践行、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以及文化环境、舆论氛围和个体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公众对认知政府的信任。要实现政府公信力提升就要进一步明确其主体地位,从政府与公众两个维度入手有效提升政府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指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及其行政行为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同度,是衡量政府行政能力的一个标准。造成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对自身职能定位不明确、政府依法行政存在不合理现象等。协商民主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新的民主理念,强调以平等参与、理性沟通的对话方式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问题,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在协商民主视角下,从制度、政府和社会公众三大方面着手,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对加强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结构、提高政府效能。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现阶段政府存在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办事效率低,要求政府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戴安林 《湘潮》2014,(4):43-4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6.
《先锋队》2006,(15)
“乐民之乐者,忧民之忧者”是政府应有的情怀;“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是各级干部和公务员应有的胸襟。最近,我省召开全省政府系统干部大会,并出台了《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决定,并从9月1日起实施。《决定》的字里行间,看到的是“提速”,是“山西速度”。山西当前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将会有哪些“提速”措施?本刊就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郭峰 《理论导报》2014,(3):64-64
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乃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可见,“法治”与“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词,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取得政治合法性的内生要求,既体现了政府使公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是公众衡量和评价政府履行职能状况的重要指标。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迫切需要政府通过有界行政、依法行政、透明行政、诚信行政和责任行政来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这是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乃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可见,"法治"与"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词,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政府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信力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必须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公信力再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1.
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把政策目标变为现实的重要载体和保证。对于政府工作来说,政府执行力产生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有利于保证政府执行力。在现代法治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政府要想实现政令贯通,要想实现有效管理的组织目标,要想实现其为人民服务、为发展服务的使命,首先必须保证其必须的公信力和有效的执行力。本文分析了新疆当前政府公信力失范的症结原因所在,剖析了政府执行力下降的关键原因,并提出必须高度重视政存执行力和公信力的路径选择问题,认为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存在的一块“短板”,是我们政府工作的生命所系,要把执行力和公信力当作政府的生命力来重视,并切实采取实际措施来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7,(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公信力是政府取信于社会公众的能力,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制建设程度。如果政府不能致力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就会容易失去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失去信用,损害其在民众心中的形象,甚至会威胁到自身的执政地位。近年来政府公信力问题已经日益凸显,这其中尤其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问题更为突出,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发展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行政体制与政府执行力:逻辑、难题与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执行力"整合力"的特性决定了行政体制在政府执行力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行政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制约着政府执行力的提升.因而要提高政府执行力,就必须进一步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重塑政府,建立结构优化、权责一致、协调效能的政府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14.
影响政府执行力提升的负面行政文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佳华  王升平 《学习论坛》2007,23(11):41-44
负面行政文化对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是阻碍政府执行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负面行政文化的生成有其理论和现实的逻辑。从作用机制上看,负面行政文化对政府执行力提升的作用发挥以执行者个人为载体、以个体对负面行政文化的内化为前提,同时,负面行政文化扩散的程度决定其影响的广度。消解负面行政文化对政府执行力提升的负面效应,可采取完善行政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把政治文化和行政文化纳入统一的体系来构建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当前,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所构建的权力权威逐渐被瓦解,政府公信力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危机。本文先分析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与互联网媒体的传播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互联网媒体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政府的政策执行力,是指政府达成既定公共政策目标的能力与力度。政策执行力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政权的巩固以及统治的合法性。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它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  相似文献   

17.
杜吉明 《奋斗》2008,(12):42-43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去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实践,实施了行政问责制,重点对机关领导干部,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影响工作秩序和工作效率、或者损害群众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后果的,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通过实施问责制,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意识明显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明显提升,为推动全市跳跃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份以来,中央机关及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均明确无误地发出了强化政府"执行力"的信号。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4,(8):44-45
行政成本是近年来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词汇。作为政府履职和维持自身运转所必需的一部分支出,行政成本显示的不仅是一个财政数字,还能折射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从深层次反映出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0.
行政问责制是对政府或政府官员的违法或不当行为及其后果追究责任的制度,具体来说,就是指对现任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