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湖北大学法学院教授郭大俊否认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说"的观点,本文提出从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看,它确实是有三个组成部分的,本文也对长期以来把"三个组成部分说"绝对化的不良倾向提出了批评,主张要以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来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要对当前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体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杜梅萍 《前线》2016,(4):44-47
正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渊源、体系和实质,扼要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全文除开头部分外,又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分为三章。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三个重要的支撑论点,它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一脉相承,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科学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一、生产力论是邓小平对唯物史观的新发挥。生产实践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存在着三个版本,即实践版本、理论版本和创新版本。三个版本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精神。正确把握三个版本的内涵及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帆 《求实》2012,(1):11-14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第二个层次是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第三个层次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三个层次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渐深化的过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它的组成部分以及基本特点;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应当注意的学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在实践中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掌握理论的重点,要把握好运用的尺度,要发扬理论的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韩喜平 《理论学刊》2007,1(8):23-25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现人类真正解放和自由的理想社会为目标的科学,综合性和整体性更能够表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同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对三个组成部分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应该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要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又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在其他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适应新时代的实践要求应运而生,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维度:人民群众主体维度、实践创新发展维度、强国建设梦想维度。  相似文献   

8.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党的十六大以来,部分专家学者和战略家实践家就此展开了多维度的研究,现将有关成果综述于后,以为进一步深入研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主题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疑难,对它们的认识影响着我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包括四种: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在揭示和尊重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富裕幸福而斗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李毅弘 《探索》2007,4(2):17-20
邓小平关于权威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中央权威的思想、法律权威的思想和人民权威的思想三个维度,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维护中央权威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维护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维护人民权威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三者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人民权威是本质,中央权威是关键,法律权威是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实际包括中国现实、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经验相结合。"三个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每一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是"三个结合"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继“两个结合”被正式写入第三个历史决议之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再一次阐明“两个结合”作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具体意涵,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总体理论工程的构建提供了明确的战略谋划。站在历史总体性的立场高度,“两个结合”具有内在交互关系。其哲学性质的历史定向具体展现为双重智识——理论辩证性思维与社会系统性思维的综合运用。承前启后,贯穿于“两个结合”内在逻辑的历史总体性立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持续布局;一脉相承,理论辩证性思维统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各个理论范畴,突出党带领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的理论自觉和政治智慧;吐故纳新,社会系统性思维兼顾理论构建与现实展开以及二者之间的互为关系,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活力。“两个结合”是历史经验与历史意识相统一的思想结晶,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重要体现。“两个结合”正在历史地发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历史到文本,又从文本返回至历史现场的理论性指南。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党校面向21世纪深化教学改革方案》 (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在主体课程五个方 面的布局中理论武装部分,开设“马列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以下简称“三个基本”)三门必修课,这对于帮助广大领导干部进一步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上,系统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所体现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问题在于在以往长期坚持对干部进行“老五门”的理论教学,及近几年来实施以“一个中心、四个结合”为原则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如何赋予“三个基本”教学以新的特色、新的效果呢?从宏观层面说,仍需要教育干部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即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而从方法论层面说,创新则是这一科学世界观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进行“三个基本”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一、理论创新是“三个基本”教学的内在逻辑 在当前干部教育和干部自身素质条件下,“三个基本”教学若仍然沿袭以往原理或原著教学的模式,将会使教学重新落入以往的俗套而影响教学效果。“三个基本”教学中,固然要重在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上下功夫,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把握一脉...  相似文献   

15.
生命观是毛泽东关于"人"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人生哲学。从思想渊源看,毛泽东的生命观受到马克思主义生命本质思想、近代西方生命价值思想和中国传统生命伦理思想的影响,并形成了与之相应的三个具体维度。在毛泽东的生命观体系中,辩证唯物主义生命实体观是其主体与核心,自由平等生命价值观是其重要内容,舍生取义的生命伦理观则是其底色和支撑。这三个基本维度内在地蕴含着其生命观"真理性与价值性"、"知与行"、"个体与群体"高度统一的逻辑及特点。毛泽东生命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生命的态度、精神和思想,在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把握三个关键环节,这就是:坚持一个“结合”,坚持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做到三个“解放出来”。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80多年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三次飞跃性成果,明确提出了当代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入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研究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深化学理依循、创新研究方法、拓宽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8.
《探索》2019,(6)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指导意义。历史地看,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包括发展主体、发展内容、发展特征三个基本维度。其中,发展主体包括国家(区域)、群体、个体三种类型,在发展中需要不同国别的不同群体与个体的理论创新和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内容有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三个部分,发展理论体系需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理念,发展学科体系需要"大马克思主义"观的视野,创新话语体系包括标识性概念、原创性表述和主体性理论。发展特征包括时间二重性、空间二重性和境界高远性三个方面。据此,可以科学地把握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对象和理论新形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百年来,在党内规范性文件中一共形成了“三个历史决议”,尽管时代不同,但目的相通、精神相契,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包括持续总结党的奋斗经验的历史逻辑、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政治逻辑、延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接续开拓民族复兴伟业的实践逻辑。“三个历史决议”,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显现了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党的历史上,先后产生过三个历史决议。这三个历史决议分别对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第一个历史决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个历史决议在捍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成果的同时,开始孕育新的飞跃;第三个历史决议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标明了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行,就在于党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民族化、时代化。实事求是是贯穿于三个历史决议的主线,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和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