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何强 《政协天地》2013,(8):39-40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有一段话特别让人期待:"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武夷山、闽西南土楼、鼓浪屿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相似文献   

2.
两岸青年的认同问题一直是台湾研究的热点。高中历史教科书是塑造青年学生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取向。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美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受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等影响,两岸历史教科书所呈现的美国形象有很大的差异,编撰者甚至对同一历史事件有着大相径庭的表述,从而造成两岸青年学生对美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认知和情感取向。本文通过对大陆"人教版"和台湾"南一版"历史教科书中有关"美国"形象的比较,指出其差异以及这种差异阐释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厦门召开的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宣布,确定海南保亭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台办要求"充分发挥海南少数民族文化优势,加强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贡献"。保亭也成为以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为主题的交流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设计者选用"红砖厝"作为建筑表征,并将之融合到博物馆建筑的整体和局部设计的一系列构思当中。"红砖厝"作为两岸文化认同的核心,成为参观者在展陈中体验闽台文化一家亲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5.
裴之荣 《台声》2014,(10):79-79
9月25日上午,以"弘扬妈祖文化,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暨天后宫大型传统祭拜活动在津开幕。文化节以妈祖文化为沟通桥梁,扩大两岸民间传统文化交流,拉近两岸同胞间心灵。本届妈祖节为期3天,除在天后宫组织大型传统祭拜和皇会踩街活动外,本届妈祖节新增添了天津民俗文化博览园开园、"丹青颂妈祖 共筑中国梦"百米长卷书画作品展示,"妈祖之夜"嘉年华,京津冀金三角旅游市场营销合作座谈会,及妈祖文化专题学术研讨会等新的特色活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在台湾"海洋文化"讨论热潮的背后,掀起了一股文化分裂的暗流。一些人声称台湾文化的本质是海洋文化,同时将中国文化定性为大陆文化,否定中国海洋文化的存在,企图以此割断两岸文化的关系。这种说法带有明显的为"台独"势力分裂论调服务的政治目的,从历史事实来看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7.
两岸治理——"两岸关系"思维的检视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大三通"基本实现后,相较两岸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有关两岸政治议题的讨论显得踟蹰不前。笔者认为,这既是两岸的实务困境所致,也与"两岸关系"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两岸治理"或许是一种选择。"两岸治理"可以在契合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前提下,在决策上实现两岸公共物品的最优供应,在学术研究中促进两岸学界话语规范的趋近。在现实着力部分,可以在治理知识供给、未来情境规划、战略博弈框架构建、期权市场设计、两岸治理系统动态和代理商激励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8.
蓝秀珍 《政协天地》2010,(10):50-51
今年6月,由全国台联主办,福建省民宗厅、文化厅协办,宁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以"扩大两岸民族交流、促进宁台共同发展"为主题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联谊交流会"、"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宁德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共商民族文化保护大计,共谋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间交流日渐成为两岸交流的重心,与此相应,两岸关系理论需要从"国家中心"走向"社会中心"。但是既有的"联锁社群"理论在解释两岸民间交流时仍存在诸多缺陷,特别是对"关系"本身的忽视;而"关系网"恰恰是两岸民间交流的主要媒介,是"两岸社会"的基本组织模式。其中,强关系传递了情感、信任和影响力,弱关系传递了信息。社会网络比身份认同对两岸民间行动者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程朔  马翔 《台声》2014,(10):67-67
9月16日上午,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台声杂志社、天津市台联、一品堂文化传播集团联合承办的"中国梦·两岸情"首届(天津)两岸名家艺术精品交流展在天津古文化街通庆里一品堂开幕。 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全国台联副会长、天津市台联会长、台盟天津市主委叶惠丽,一品堂董事长白希鸻,《台湾商报》总编辑卢瑞琴,以及来自两岸近50余位艺术家出席了开幕仪式。  相似文献   

11.
能有机会在台北与"台湾文坛老顽童"李敖交谈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当我请他画龙点睛谈谈当前两岸文化的异同时,面对如此复杂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3月23日,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与台湾章亚若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两岸研究清明文化的专家学者150多人出席论坛。40多位台湾朋友专程前来,其中有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国民党中常委谢龙介,台湾成功大学教授丁仁方带领的台南市两岸公共事务交流协会代表团。慎终追远增进民族团结提及慎终追远,  相似文献   

13.
面对破解"两岸政治定位"这一难题,两岸学者都做出了努力。本文探讨双方已有的共识与分歧,并重点分析两个最受关注的方案———台湾学者张亚中的"一中三宪论"与大陆学者刘国深的"球体理论"。研究发现台湾学者始终坚持"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的底线,而大陆学者则在如何面对"中华民国"问题上前进了一步。本文认为"是否敢于突破底线"与"是否存在解决难题的意愿"是两岸政治定位问题的两个瓶颈,希望两岸学者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要后退,坦诚交流,共同建构两岸和平发展的理论框架,寻求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2月以来,在台湾岛内接连举办了多场由两岸学者参加的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其中两岸统合学会主办的"台北会谈"、章亚若教育基金会主办的"九二共识"20周年论坛、台湾劳动党和中国统一联盟举办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引起两岸媒体广泛关注。这一系列研讨会聚焦两岸政治议题,出席研讨会的两岸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可谓精锐尽出。大陆从事两岸问题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几乎悉数与会。台湾岛内各阵营高度重视,踊跃参与,一些民进党人士及亲绿学者也都应邀参会。两岸专家学者围绕两岸关系中的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各抒己见,交锋固然激烈,  相似文献   

15.
两岸政治互动的象限管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两岸政治互动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笔者参考"时间的四象限管理法则",对两岸共同面临的政治议题,依轻重缓急、优先次序进行原则性排列,并提出了政治议题与其它议题、政治议题内部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本文认为,两岸双方应该在现有政治共识基础上,将时间和精力重点放在"不紧急却很重要"的经济事务上;在政治互动四大议题之间,两岸可暂缓解决"权威关系"的分配议题,着力落实两岸"人民关系",累积共同管理两岸人民事务的经验与共识,为两岸政治争议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冷战时期,以费正清为代表的美国学术界以台湾作为研究中国的基地,而费正清也积极地介入两岸关系与台湾事务。费正清的"大陆—台湾"论述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亲共",中期的"反共",与后期的"两岸共治"。费正清多变的面孔反映了美国不同时期基于美国国家利益而做出的对中国两岸政策的调整,而台湾对费正清体系的反应则体现了冷战时期西方同盟内部中心与边缘地区的矛盾,以及两种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张莉 《两岸关系》2011,(6):33-34
自2010年9月《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生效以来,两岸关系正式进入了"ECFA时代"。2011年1月1日,ECFA的早期收获正式实施;1月6日两岸成立了ECFA框架下的"两岸经合会";3月,大陆的"十二五"规划将ECFA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是两岸合作打击跨境犯罪的法律框架。两岸合作打击跨境犯罪的成效不仅受两岸刑事程序法影响,而且受两岸刑事实体法影响。两岸刑事实体法律差异下的罪名差异、同质异罪、同罪异罚等问题已带来司法互助中的管辖争议、合作懈怠、法公平性的损害等负面作用,并有形成两岸"犯罪洼地"之趋势。应经由"合作范围...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两岸既有的农业合作模式呈现市场主导为主、制度性建构不足的特征。ECFA正式实施以来所呈现的两岸经济一体化取向,衍生了两岸农业合作模式制度化诉求。未来,两岸应通过政府协商形成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区"为主导、以"两岸共同研发、共同生产、合作销售"等模式为从属的主从模式功能有效融合、市场安排与制度性安排协调互动的合作模式体系。  相似文献   

20.
第三届海峡论坛已于6月17日圆满落幕。海内外媒体纷纷用"劲吹两岸合作风"、"奏响时代强音"、"两岸草根的嘉年华"、"聚焦民生、心灵相通"等来概括本届海峡论坛特点与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