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教育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有一个基本观点,即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正常条件”和每一个公民的“真正利益”。1866年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讲到儿童教育时,说:“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  相似文献   

2.
他对每一个人说“我是农民,我自豪”。 他考上大学后,从城市又回到了乡村。 他坚信农村广阔天地的发展空间里蕴含着巨大宝藏。是自己创业成功的必胜之地。 他,就是淘淘农场主——王元俊。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对于一个农业国家而言, 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概念, 因为, 中国 “ 道理” 之大者从 “ 田” 而来; “ 田理” 不仅涉及社稷国家的政治, 与传统社会认知、 伦理价值相通缀, 更关乎民生大计。 以 “ 田” 为切入口, 可“以透析我国一些重要领域与之历史关系, 确定今日“传统创新” 之基理。  相似文献   

4.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许多人心里,都有一个乡村梦。未来乡村,是什么模样?您可以来黄湖镇看一看。作为余杭区首个试点乡镇,这里正在探索打造未来乡村实验区。  相似文献   

5.
袁明 《理论月刊》2023,(11):128-137
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发展能力建设与乡村文明建设的制度承载,从“政策引导”到“法律跟进”的顶层设计应当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发展逻辑,法政策学则为法律跟进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方法论。在法政策学视角下,对“目标—工具”的政策模式与“权利—义务”的法学范式进行有机整合,以受教育权保护为立法起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法律机制落实。通过制定篇章结构为总则章、农村学前教育章、农村义务教育章、农村职业教育章与法律责任章的《乡村教育振兴条例》,明确乡村教育振兴的概念意涵、权利义务主体、立法目的、主要制度、模式与程序等基本规范要素,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建构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多元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6.
“甩陀螺、竹蜻蜒、踩高跷、打弹珠……这些据说阿公阿妈小时候在乡村生活时的童玩离我们很遥远了。”来自台湾宜兰县的陈洱通过网络聊起他童年的玩乐。“80后”的他正在大陆读研究生。  相似文献   

7.
翻开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同志的狱中名著《可爱的中国》,在这本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书中,方志敏多次讲到和他一起被关在国民党监狱的他的亲密战友刘畴西的故事。而在讲到刘畴西时,方志敏有时直呼其名,有时又把“畴”字拆开,亲切地称刘畴西“田寿”,或“只手将军”。例如书中有这样两段生动的描述:“‘脖子伸硬些,挨他一刀!临难无苟免!’那个在征剿革命的叛逆的东征战役中,被打残了一只左手的只手将军田寿说。他说时,用劲地伸出他的脖子,做个真像有一个刽子手持刀向他脖子上砍下去的样儿。”“饭后,看守兵送进大半脸盆的水来,尽田寿先洗脸。…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正在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发展的核心战略。乡村振兴策略期望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教育是一个核心要素。教育的振兴与发展可以给乡村带来"留下来的希望",也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介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关情况时指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内容,不是只强调农村某一方面的建设。从五中全会就提出来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有五句话: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讲到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讲到了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讲到了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讲到了农民素质的提高,也讲到了农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进问题。从具体的工作推进去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也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五个方面的建设,第一个是经济建设,第…  相似文献   

1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可不能求立竿见影 《礼记·学记》里讲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的古字是,左边上下两个叉,下面一个孩子,右边一个手,拿着树枝。左边代表孩子看着长辈画第一个叉,便模仿着画第二个叉,意为“上行下效”,代表身教。右边一只手拿着树枝,代表教育孩子要不厌其烦,耳提面命。  相似文献   

11.
陈守信 《传承》2011,(3):12-14
你们都是好同志,就是文化低一些 1955年5月14日,毛泽东接见了一中队全体人员,并给大家作了一次长篇讲话。当讲到一中队的任务时,他说:“在做好保卫工作的同时,再给你们增加两项任务,一个是学习、学文化,一个是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最先出现“对抗”这一概念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在讲到工人劳动产品的异化时指出:“工人在他产品中的外化……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对抗。”但是,此时马克思还没有涉及到对抗和矛盾的内在联系。后来,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这标志着马克思的认  相似文献   

13.
你、我、他也许都没有去过“灾区”,但我们无人不惦念着“灾区”,“灾区是什么?”电视上看到的,广播里听一的,同事们讲到的,都还是支离破碎的故事。本文作者经历的,不是故事,而是一堂课。于他是,于我们亦是。  相似文献   

14.
刘双双 《群众》2020,(11):31-3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正在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退休之后,极其重视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审阅工作。他说:“我的文选第三卷为什么要严肃地多找点人看看。就是因为其中讲到的事都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不能动摇。就是要坚持,不能改变这条路线,特别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觉地动摇,变为事实。”所以他说:“这本书有针对性,教育人民。现在正用得着。  相似文献   

16.
赵狄娜 《小康》2023,(12):68-71
<正>高原明珠之畔,最美“滇池乡居图”正徐徐展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观音山社区中的百草村和杨林港村,正在逐步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助力滇池沿岸乡村的生态保护与产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如今,很多乡村,看得见的是美景,看不见的是治理。  相似文献   

17.
周之江 《半月谈》2005,(9):66-67
2003年.山东小伙徐本禹本科毕业后考取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公费研究生。他却决定推迟入学。远赴贵州省大方县乡村支教。奉献与爱心使徐本禹从一名普通志愿者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他和他的同伴们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农村教育,使更多的失学孩子得到资助。  相似文献   

18.
剑啸长白山     
怀疑同伙“反水”,“黑老大”半夜导演乡村枪战;擦腚纸,歪歪扭扭写上“李强”两字,土疙瘩也是一等粮。从一个小混混到社会上赫赫有名的“花脖子”,他在一步步“做大”的同时,也为自己掘好了坟墓。 2000年12月19日晚8时许。位于长白山麓的吉林省榆树市于家乡红旗村。在村民于忠远回家的必经之路,一辆车悄然横在路上。“大哥,我摸清了,于忠远这小子,每晚8点左右进村。”夜幕下,一个鬼魅般的影子发出了声响。“你他妈的少噜嗦,盯紧点!”一个阴狠的声音打断了他。“于忠远他妈的窝里反,让我蹲笆篱子,今天非做了他。”晚9时许。一…  相似文献   

19.
每年高考都是千万名考生过独木桥,而最终能进入美国“常春藤”名校的中国学生大约有200名,可以说是少数派中的少数派。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根本不会想到“爬藤”。然而,在100多年前的闽南乡间,就有一个乡村父亲,做着把孩子送进世界顶级大学的梦。他就是清末福建漳州平和坂仔的乡村牧师林至诚。他的孩子,是后来成为“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文化大家林语堂。  相似文献   

20.
那天晚上,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 察朱军正好在派出所值班,我们彻夜长谈,聊着家事,他兴致盎然地拿出他们新照的“全家福”让我欣赏。单从照片上看,和和美美的一家,你很难相信这会是一个“组合家庭”。 英雄家事少有人知 先要讲到 1993年。用朱军的话,这一年是他的“多事之秋”,一至三月,由于劳累过度,他患心肌炎(后发展成冠心病)住了医院;五月,继两年前母亲病逝,长期卧床的父亲撒手人寰;九月,他和前妻小王平平静静不动声色地办了离婚手续。 多年夫妻,一朝分手,此间没有感情变故,更没有什么第三者插足,根本的原因,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