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一、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成立和结束时间。 1921年8月中旬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设立的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是其下设机构之一。关于它的成立时间,几位重要的当事人有如下记述。包惠僧(曾任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说:“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之下,设三个支部,南方支部设在广州,北方支部设在北  相似文献   

2.
1921年10月,中共中央指示武汉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分部(后改为武汉分部),以便在武汉地区开展劳动组合的工作。分部刚成立时,党在武汉的工作主要是在学校的教职员和学生中展开,但深入到劳苦群众,特别是人数众多的铁路工人中,工作还做得不够。1921年11月,京汉铁路工人受陇海铁路工人罢工胜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出席中共一大之后,到他返回长沙之前,除了去拜访过上海泰东图书局经理赵南公和看望过正在上海学习的新民学会会员杨润余之外,还参加了为期5天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会议,并在会后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的主任。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分部的名称、起止时间及人员构成,综合原始档案与文献、回忆材料的考辨,可作出如下初步结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广东的分支机构成立于1921年秋,初称南方分部,部员为谭平山、冯菊坡、梁复然、王寒烬、郭植生、张瑞成。1922年6月后,该部改称广东分部,冯菊坡、阮啸仙、周其鉴、刘尔崧为部内负责人士。广东分部结束于1923年5月爱群通讯社闭社,其联络工人、组织工会的功能被广东工会联合会取代。  相似文献   

5.
1、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继上海、北京等地之后,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冬至1921年春酝酿并成立。不久,成立中共广东支部。1922年上半年,成立中共广东区委。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劳动组合书记部,随后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分部。  相似文献   

6.
林祥谦     
《兵团工运》2011,(9):20
<正>林祥谦(1892-1923)男,汉族,福建省闽侯县人,中共党员。林祥谦1906年进马尾造船厂当学徒。1912年到京汉铁路江岸机车车辆厂当钳工。1921年12月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会议,并作为发起人之一筹备组织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1922年夏加  相似文献   

7.
1923年4月中旬的一天黎明,时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干事局总干事的毛泽东,在长沙火车站迎接到了由武汉赴长沙、时任京汉铁路总工会总干事、“二七”大罢工纠察团和调查队总指挥的项英。这是他们的首次相会,由此拉开了二人在以后的近18年中共同奋斗、戮力前行、合作中有纷争、分歧中有合作的交往历程。  相似文献   

8.
许梦醒 《兵团工运》2021,(4):27-30,37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18天后,就在上海建立了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从此揭开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崭新篇章. 在今天的上海静安区成都北路893弄1-11号,一栋两层石库门小楼静静伫立于此.这座建于20世纪初的建筑,就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办公旧址.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起点,也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摇篮.  相似文献   

9.
我国早期工会组织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首先是劳动组合书记部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并特别申明,它是“一个要把各个劳动组合都联合起来的总机关”,“他的事业是要发达劳动组合,向劳动者宣传组合之必要,要联合或改组已成立的劳动团体,使劳动者有阶级的自觉,并要建立中国工人们与外国工人们的密切关系”。为此,以后又设立一  相似文献   

10.
自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中央组织就十分重视在东北地区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工作。同年11月以李大钊为书记的中共北京地委曾派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罗章龙到东北考察工人运动。1923年3月又派共产党员陈为人、李震瀛到哈尔滨开展建党建团工作。同年7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哈尔滨支部成立。10月,中共哈尔滨独立组成  相似文献   

11.
李曙新 《党史博采》2013,(11):58-59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王尽美了二1922年8月赴山海关发动铁路工人运动,10月成功领导了京奉铁路山海关铁路工人大罢工,这一事件既是中国工人运动第…次高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早期中共河北地方党史的重要一页。关于王尽美赴山海关开展工运时的职任,目前党史学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最为流行的说法是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副主任的身份,如2006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河北简史》、2011年2月18日《人民日报》的《“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王尽美》,以及专题论文《王尽美在山海关——记京奉铁路首次大罢工》、《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与工人运动的杰出活动家王尽美》等均持此说;再一种说法是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特派员的身份,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王尽美》一书持此说。然经笔者查阅出处,发现这两种说法均来自间接的回忆史料,而与文献史料存在着不够吻合之处。  相似文献   

12.
1923年2月初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最后一个怒涛。中共北京区委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负责人罗章龙,亲自领导了这次空前规模的罢工斗争,并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写下了十万字的《京汉铁路工人流血记》,鼓励工人阶级继续进行革命斗争。《京汉铁路工人流血记》是后人研究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3.
唐春元 《学习导报》2013,(11):39-40
中共“一大”后,各地相继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分部,毛泽东任湖南分部主任。他按照中央部署,把工作重点放在了领导工人运动方面,先后几次到湖南与江西交界的小镇安源考察。从当时情况来看,安源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小镇,但那里却有一个大型煤矿,是中国产业工人集聚的地方。毛泽东第一次到安源,是在1921年12月。  相似文献   

14.
陈玫 《世纪桥》2011,(6):13-18
1923年3月,已从苏联回国、在北京铁路总工会工作的陈为人,被时任中国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书记的李大钊派到东北,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当年春,陈为人化名陈涛,与京汉铁路总工会秘书、中国劳动组合书记干事李震瀛(化名骆森)从北京来到哈尔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革命策略的转变是指从独立地开展工人运动到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策略的实现。促成这次革命策略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二七”惨案的发生无疑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是仿效欧美国家工人阶级斗争的经验,把工作重点放在工人运动上。当时党中央建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及各省分部,与党的组织系统是一致的,各地党的主要负责人兼任书记部主任,为数不多的共产党员也都是书记部的成员。他们的主要精力和工作,就是深入到工人群众中进行宣传教育,组织产业工会,开展工人斗争,迅速掀起了工人阶级第一次罢工高潮。  相似文献   

16.
李维汉在《回忆与研究》一书中指出:“湘区党组织建立后,为加强对工运的领导,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是毛泽东.工运的重点在长沙和安源两地……”①其中,安源又是首先开展工运的地方.在毛泽东的开拓与领导下,安源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安源作为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地区呢?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21,(9)
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早期党员马骏从天津回东北,在哈尔滨、家乡宁安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活动。1922年中共北京(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李大钊)派遣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罗章龙来东北考察工人运动。罗章龙在哈尔滨期间到中东铁路总工厂、三十六棚、戊通航业公司、秋林洋行等地考察。回北平后,向中共北京(北方)区执委会提出在哈尔滨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北是李大钊同志的故乡,是全国建党、建立省委组织机构较早的省份之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中共北京地方支部、北京区(地方)执行委员会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先后派人到河北省的唐山、保定、石家庄、张家口、安平、饶阳、乐亭、玉田等城乡,从事建党活动。1922年4月,河北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中共唐山地方委员会成立。到1923年底,河北省现辖  相似文献   

19.
李安葆 《湘潮》2014,(11):50-50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创办机关刊物《劳动周刊》,李启汉被任命为书记部干事兼《劳动周刊》编辑。创刊于上海的《劳动周刊》,宗旨是“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份全国性工人期刊。《劳动周刊》的主要任务是通俗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20.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尚有一人姓名不详),代表全国195名党员。这些代表是:中央局成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上海的杨明斋,北京的罗章龙,山东的王尽美,湖北的许白昊,湖南的蔡和森,广州的谭平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震瀛,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