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谧生皇考·树,性通率,不事家业。(《北齐书·神武纪》①P1)按:《北史·齐本纪上》叙此云:“谧生皇考树生,性通率。”《魏书·高湖传》亦云:“长子树生,性通达。”本书《杜弼传》云:(相府法曹)子炎读“署”为“树”,高祖大怒曰:“小人都不知避人家讳!...  相似文献   

2.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4):25-25
“一毛不拔”,语出《孟子》,是孟子攻击杨朱的话。《孟子·尽心上》中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杨子主张为了自己.哪怕拔掉一根毫毛就可以对天下的人有利,他也是不干的。”  相似文献   

3.
善小而为话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刘备临终前托孤遗诏的话,妇孺皆知。所谓“善小”,意在小小的善行。惟所行可以称为“小”。行虽微小.善心乃大。一丝“小小”的微笑,给人信心无限:每日一件“小小”的善行.足以广结善缘;  相似文献   

4.
《约翰逊传》是“西方近代传记的鼻祖”,其独特之处在于:1.真实性。传记以大量细节,描写了一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约翰逊,且不讳言传主的弱点与偏见;2.史料性。通过约翰逊及其与同代人的活动,构成了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的缩影;3.趣味性。传记具有“情节”、“悬念”、“戏剧性”。《约翰逊传》对后世影响深远,“鲍士韦尔手法”“鲍士韦尔模式”成为西方传记文学界的常用术语  相似文献   

5.
快乐驿站     
木子 《政府法制》2012,(14):47-47
另请高明 莉莎:“爸爸,这道算术题我不会算。你能告诉我吗?” 爸爸:“你说说,是什么题?” 莉莎:“有个人每月薪水300元,他太太每月却要花去320元,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如下定义:司法指法院的审判活动.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狭义司法。嬗变一词山自《汉书·贾谊传》:“形气转续,变化而嬗”。司法的嬗变指司法的内涵或外延的演进、变迁。  相似文献   

7.
岳飞不纳妾     
张笑 《政府法制》2013,(27):36-36
《宋史·岳飞传》有这样的记载:皇帝要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却推辞说:“敌未灭,何以家为?”皇帝又问他,天下何时太平,岳飞回答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相似文献   

8.
公车和轿子     
关山远 《政府法制》2011,(32):18-18
“公车”,是当今公款消费的一大块。这两个字出于《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干奏牍。”汉代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相似文献   

9.
在世俗人的眼中,周瑜是一个鸡肠小肚、心胸狭窄的典型。因为他是被诸葛亮“三气周瑜”气死的。近读《三国志·周瑜传》等史籍,发现周瑜的心胸非但不小,而且颇具“雅量”,《三中演义》中的周瑜和历史上的周瑜是两码事。  相似文献   

10.
《汉书·霍光金日碑传》载: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这个刘贺,是历史上最荒唐的短命皇帝,在其皇帝任期的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平均一天40件。真是耸人听闻,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1.
对诸葛亮治国,自古以来评价甚高,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写道:“开城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在今天,更有人盛赞其“以法治国”,“坚持法律公正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张晓丽 《中国公证》2007,(12):21-23
《孙子兵法·谋攻篇》里说:“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公证机构的战略谋划亦是如此。无论是宏观PEST环境分析,还是中观行业环境的五力模型分析,均属于公证机构外部环境的“知彼”范畴。正确的战略选择还将取决于对公证机构内在条件的分析和把握,做到“知己”,也就是古希腊神庙中的警示名言“认识你自己”。只有同时做到知己又知彼.恰当的战略制定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孙东升 《政府法制》2011,(23):15-15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是毛泽东爱读的一篇史学著作,郭嘉就是他喜欢的三国人物之一。1959年,他多次推荐党的。高级干部读《郭嘉传》,希望人们学习他的多谋善断,学习曹操的善于用人,进而引出谈“多谋善断,留有余地”工作方法的一番话来。  相似文献   

14.
有一对新人举行婚礼,很多亲戚朋友前来祝贺邻居家的主人叫来仆人吩咐说:“你去看看,隔壁有多少人参加婚礼”  相似文献   

15.
墨帅 《法治研究》2006,(1):26-27
“律已是以服人,量宽是以得人,身心是以率人”——(宋)林逋《省心录》 俗话说:“虾有虾路,蟹有蟹道。”生活在尘世上的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所谓生存,无非是让这个世界能够容纳你,接受你;反之,也需要你去适应和容忍这个世界。再说得极端一点也许就是,改变一切可以改变的;接受一切不能改变的。虽然每个人的生存能力以及所处环境存有差异,但每个有所抱负的人都在不断思索和开掘适宜自己发展的空间,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获取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6.
全国政协委员、女企业家张茵在“两会”上强烈呼吁修改《劳动合同法》,为富人降税。她态度坚决,立场鲜明,引起了众人的反对与质疑。有政协委员批评她:“你既然处在这个平台上,话语就不能只代表你所处的利益集团”。然而也有人说,“她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表达自己的体会和观察,没有高估、夸大自己能力;和不少代表、委员不痛不痒的议案、提案比起来,强多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究竟该为谁说话?……  相似文献   

17.
2007年8月20日,司法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公证法》颁行两周年暨全国文明公证处、全国优秀公证员颁奖座谈会.司法部部长吴爱英亲自向你颁发了“全国优秀公证员”的荣誉证书,大家都为你感到高兴。首先我想向薛老师提的一个问题是,对于自己获得的这一荣誉,你有什么感想?  相似文献   

18.
毕诗成在2010年4月13日的《中国青年报》上著文《别让人脉征服社会尊严》说,近日,有媒体报道广州地区首届女大学生论坛上首次发布了《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其中一个结论是:改变人生的不是学业,也不是容貌,而是人脉资源。排在“人脉”(37.7%)之后的是“运气”(25.7%),个人奋斗的成绩只占12.6%。  相似文献   

19.
编辑手札:我来到《中国检察官》最先接触到的是各个检察院同事们或沉稳、或平和的声音。大家娓娓道来的是需求《中国检察官》的杂志或是与杂志互动的赐稿。从稿件中选取的这些小故事是故事和生活的结合.才最真实有趣。这些小故事是现实的生活,是发生在咱们这些检察官身边的。读后你会心一笑也好,深深思考也好.更或者有了翩翩联想也罢.总之希望阅读过这些小故事以后,你也能参加进来,或是从中获益得到心灵舒缓.或是自己拿起笔把你身边的检察官做个素描,来个丹青,让其栩栩如生。咱们就在这里开个故事会。把咱们的检察文苑做成检察官资讯的来源,发现生活精彩,美好的来源,发现工作妙趣横生的来源。让这些事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让咱们的检察官天涯若比邻。在这条路上,杂志愿意竭尽自己的热诚和智慧,为检察官最终娴熟地掌握检察业务贡献一份力量。当你在工作中懈怠的时候,当你面对疑难案件这个堡垒久攻不下而感到无计可施的时候.我们要对你说:掌握检察工作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秘诀”是:每天都下功夫读一点。听一点.写一点。  相似文献   

20.
把握你自己     
如果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识你自己吗?你一定会感到好笑。朋友,你先别笑,你还真的不一定认识自己。要说认识的话,那也是表象的你。 毛泽东同志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有自知之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问题的关键是你能否正确认识它。我们每一个公务员,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那就势必犯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在评价某一个人时,人们好说:“这个人没有一点自知之明!”这就是说,这个人不能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