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航 《公民与法治》2014,(22):48-48
西方人买房子,会很介意上一任屋主是印度人或中国人,原因是厨房会有很浓的咖喱或酱油味。而一个老外在酒吧里喝多了,多数人都会猜他是个美国人,而不太可能是德国人。由此可见,全世界范围内,歧视不是单向的,每个种族、阶层对其他种族、阶层都会有偏见。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居住空间阶层化趋势开始出现,而居住空间的阶层化也将作用于包括教育在内的人们对公共服务的摄取。那么,居住空间的阶层化对教育不平等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根据以往研究,教育资源获取的阶层差异被看作是导致教育不平等重要原因,因此居住空间阶层化与教育资源获取的阶层差异有着互为因果、彼此强化的关系。一方面对教育资源的差异化追求会导致居住空间阶层化,而另一方面居住空间的阶层化又反过来起到垄断特定教育资源和阻隔其他阶层享有特定教育资源的作用。本研究则注意到,在控制学校资源的条件下,学校学生的社会构成这一因素本身也会作用于教育不平等,即所谓的"生源效应"是存在的,而正是由于"生源效应"的存在,居住空间的阶层化还可以通过影响学校生源的社会构成而作用于教育不平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国内关于骨骼种族鉴定的案件将会增加,骨骼种族鉴定的案例,目前报告较少,现报道1例利用颅骨进行种族鉴定的案件,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立伟 《江淮法治》2008,(24):38-39
辣奢族,绝对的名牌狂热追求者,对有关名牌的事了如指掌。品牌是购物的首要标准,看上任何心仪的东西会昼思夜想得之而后快,而求之不得的时候心里就像被辣椒辣过一样抓狂。年龄多在15至30岁之间,大多为家境好的年轻人或月收入2万元到5万元之间的高薪阶层。  相似文献   

5.
研究传统中国社会的法观念应该研究其社会各阶层对于法的种种观念。从《水浒传》所描述的内容可以看出,传统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有着不同的法观念。统治阶层的法观念是法为我用,违我即犯法。执法阶层的法观念与义、权、利等的观念相掺杂:有的以法护义.甚至为义卖法;有的以法弄权,或恃权枉法;还有的执法渔利.为利弃法。民众阶层主要是畏法避法,但有时又会认为义高于法、利重于法。研究《水浒传》中所反映出的传统中国社会的法观念,对于认识把握当代中国社会民众的法观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农民工犯罪的法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亮 《经济与法》2003,(10):54-55
城市农民工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工人的一个过渡性的中介阶层.是原有的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在新时期社会分化和社会流动的结构中形成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出现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中国农民充分利用社会开放而进行的理性选择。伴随着大批的农村人口涌人城市,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显露,表现最突出也是最为人们关注的就是农民工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社会》2010,(6):F0003-F0003
朱光磊在《北京日报》撰文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政治发展迈入新阶段,必将会把更多的人带到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帛去,并促使阶层分化演变。产生一些新特征、新趋势。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社会成员结构的重组,产业革命将鼎敛社会结构的“智能化”,产业革命最先引发的是劳动力从农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伴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和社会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知识分子阶层会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8.
犯罪行为人存在的客观性以及人与人面貌的差异性、个体和种族面貌特征的相对稳定性,是利用模拟画像技术刻画犯罪嫌疑人的基础,这使得通过收集和利用犯罪现场信息以及目击者关于作案人或犯罪嫌疑人形象、行为的描述而侦破案件具有可能性。因此,如果在调查工作中发现了关于作案人或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信息,并完整准确地以图像方式加以反映、记录,该案就已经具备了破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师自古以来是作为士或知识阶层的一员而存在,以传递或创造精英文化、再生产新的文化人为自己知识人角色与职守的定位.基于民间意义的发现,陶行知消解了传统教师知识人角色的定位,将教师的身份从知识阶层的一分子转变为民间大众的一员,将教师的知识人角色从精英文化的再生产者转变为民间大众文化的学习者与传播者,从书本知识的传递者及真理的代言人,转变为民间教育意义的发现者以及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10.
卢梭说过,"人是生而平等的",如果我们视之为至理名言的 话,就恐怕过于天真了。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强势的社会群体(阶 层)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歧视弱势社会群体(阶层)的现象普遍存 在。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员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轻则被强势群 体的人"仗势欺人,狗眼看人低",重则连起码的生存条件都难以 保证。其实,歧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 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1.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春秋时期齐国强臣管仲的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放在当下来理解那就是在寻求效率和价值最大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普遍遵循市场的原则行事,按照这种模式,人们经过取舍和平衡,会形成一个地域性的中间阶层。在这个阶层大家会感到一致性的安全感以及舒适度,而后在普遍的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小悦悦》案件中,十八人的集体冷漠不得不说很罕见,但是既然是事实,我也不多加评论。我接下来只是通过管仲这句名言的含义来解析为什么十八人会集体冷漠而相反一个物质条件更差的拾荒者反而愿意伸出援手,而后对我解析的结果进行一些推理和设想。  相似文献   

12.
家庭暴力是一种残忍、隐蔽而复杂的罪行,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和心理双重伤害,尤其会对少年儿童造成毁灭性影响。无论年龄、性别、性取向、种族或宗教信仰如何,任何人都可能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英国政府致力于建立一个对家暴“零容忍”的社会,通过完善法律制度、设立法定机构、扶持社会组织、培训专业人士、加大宣传活动力度等多种方式帮助家暴受害者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3.
欧陆国家在罗马法复兴运动及其后的接受过程中,法律职业阶层随之兴起。由教会改造的罗马法程序在法国的采纳,罗马法制度在法庭判决中的适用,推动了法律职业阶层的产生。而普通习惯法的形成过程则进一步密切了上述人员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共同知识背景和共同利益的职业阶层,最终导致了法国法律职业阶层的定型。而德国法律职业阶层的形成则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在德国全面接受罗马法的过程中,法律职业阶层也随之逐步产生。本文的写作意图,亦即通过对西欧中世纪法律职业阶层的兴起及其在法治文明传承中所起作用的考察,为中国法治社会的建构提供有助益之借鉴。  相似文献   

14.
奥巴马赢得2008年美国大选,成为首位黑人总统,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美国黑人,重新审视其自我及种族身份问题。有网评说:"美国梦实现了";有报道称:"导致美国人选出首位黑人总统是种族意识在起作用,不过这种种族意识不再是种族歧视,而是美国全民族的种族融合意识。"本论文将通过对美国黑人文学作品的解读,对作品塑造的黑人形象的自我及种族身份进行梳理与总结,进而得出全球化下各民族应持一种包容的、和谐的又具主体性的民族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有人这样评论中国人: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有人这样评论中国律师:他们是各自为战的商人,相对于不发达的社会经济,他们已不正常地进入了社会高收人阶层。前者似乎想揭示农业社会传统心态中的某种劣根性,而后者说的是经济转型时期反射出的部分实情。然而,在祖国的东北边唾,在那条黑龙居住的江边,有这么一个律师事务所,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以为律师这一年轻而正义的事业做铺路石的精神,铺出了一条他们自己的路。五年过去了,他们的路已铺到了北京。远东故事之一也有风雨也有晴远东启示之一分于人合兴于人和我们的…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平等就业”原则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权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平等就业原则作为劳动权的一项基本内容得到广泛的认可。人的最基本权利一生存权要求任何具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都有获得一项工作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还不能因为种族、性别、民族、年龄、政治态度、宗教、国籍等因素而受到歧视。因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不能因为以上这些有差别就剥夺了一部分人生存的权利。道理都是浅显易懂的,法律也有明文规定,尽管我们在努力创造一种“平等”的社会环境,令人遗憾的是:不管是在制度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中,真正的平等就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一 )对我…  相似文献   

17.
崔航不曾料想,她居然会在炎帝故里创造一项汽驾考核历史记录,被传媒誉为电子仪监考“宝鸡第一人”。而在她上阵之前.同场竞技的师哥师姐或学弟学妹竟有150余人出师未捷,成为电子监考别称是“人机对话”的“历史先驱”。  相似文献   

18.
源流 《法治与社会》2011,(12):52-53
崔航不曾料想,她居然会在炎帝故里创造一项汽驾考核历史记录,被传媒誉为电子仪监考“宝鸡第一人”。而在她上阵之前.同场竞技的师哥师姐或学弟学妹竟有150余人出师未捷,成为电子监考别称是“人机对话”的“历史先驱”。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调适各种利益关系。调适利益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但是,人的利益需要总是无限的,现实社会的利益满足能力又总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公平合理地配置社会利益。社会利益配置得是否公平合理,通常情况下并不能以所有的人都能够同时获得利益满足为标准,只能以利益配置优先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为标准,也就是说,按照社会的发展需要配置社会利益,往往会暂时损害或牺牲某些阶层、某些群体和某些个人的利益。要想解决好由利益关系引发的社会矛盾,一方面,需要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不断克服社会利益配置缺陷,提高社会利益配置的公平合理程度;另一方面,就是要建立核心价值体系,用核心价值观说服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和不同个人,使他们增强对现行利益配置方法的理解和认同。核心价值观是合理配置社会利益的公平尺度,是实现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和不同个人利益认同的文化平衡器。  相似文献   

20.
"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每个有劳动能力又愿意工作的人都应有获得工作的权利,这一权利不因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目前公民平等就业受到诸多限制,就业歧视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