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游宇明 《政府法制》2012,(35):29-29
皇权时代做官很威风也很窝囊。做官威风,是因为那时的官员手中权力不受民意“干扰”;做官窝囊,则是因为专制权力系统极端封闭,一个人干实事、得到老百姓拥护,未必能在“体制内”得到好的评价,反而可能遭到麻烦。  相似文献   

2.
白丁 《政府法制》2010,(12):4-5
西方风俗以询问女士芳龄为失礼,而中国官场以打探“真年”为禁忌,此恰能相映成趣。与靠好爸爸做官者大多虚增年龄的做法相反,通过科举得官者有不少人自减年龄,就连《儒林外史》中的那个“忠厚人”范进都一减就是24年,那些滑头滑脑的人该减多少?  相似文献   

3.
1969年大学毕业就“扎根”到山东泰安肥城矿区的梁兴泰,从采煤工开始,一步步成长为肥城矿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在几十年的煤矿生涯中,他深深体会到,有两件“天”字号大事时刻不能忘:一个是安全,安全搞不好要死人;一个是党风廉政建设,党风败坏了,不仅毁人,也会葬送企业。他担任领导干部二十多年来,不管体制怎么改,机制怎么转,他始终牢牢把握三条原则:做官先做人,做官靠做事,做官为百姓。“搞好一个企业仅靠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但搞垮一个企业一个人就足够了。”———梁兴泰内心的“警示牌”对一个企业来讲,党风好坏,最关键的,甚至在某种…  相似文献   

4.
《法学评论》八四年第四期“案例分析”一栏,发表了周圣言、黄荆民同志就尚锦如一案如何处理的分析意见。周、黄二同志认为:尚锦如的行为构成强奸罪与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对此,我完全赞同,但对周、黄二同志提出的处理意见有异议。我认为,此案不应以强奸转化成通奸为由而不追究尚锦如的刑事责任。现淡谈我的粗浅见解,特与周圣言、黄荆民二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5.
事 件有着352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北京王麻子剪刀厂申请破产!在熙来攘往的王府井百货大楼,年逾七旬的陈红瑛老人话语间充满了惋惜:“厂子怎么说倒就倒了呢?这可是咱北京的一个老品牌啊!几十年了,我们街坊四邻用的可都是这剪刀……”与陈老太太一样,许多上了岁数的“老北京” 都对这样一条消息怀着一丝淡淡的忧伤:迄今已经有352年历史的著名老字号企业北京王麻子剪刀厂于日前向北京市昌平区法院提出了破产申请。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的王麻子剪刀厂,笔者看到偌大一片厂房已经荒废很久,厂区已见不到工作人员。据王麻子剪刀厂的上级单位——…  相似文献   

6.
支媛 《政府法制》2014,(15):44-45
来美国之前,总以为美国政府也像一块铁板,里面聚集了一群“当官的”.后来才发现,美国政府是个有点“人格分裂”的二元体,由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群组成:政客和公务员,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像“高富帅”和“屌丝”那么大.  相似文献   

7.
风青杨 《政府法制》2012,(16):14-15
李鸿章说过,天下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做官,倘若连官都不会做,那也太愚蠢了。话虽这样说,还是有人不得要领,明知自己不是做官的料,却硬往死胡同里钻。我们一般人接触到的官,是处于舞台上化好妆的。走上前台的是以文件、讲话、理论包装起来的具有角色面具的官,他们作为人的深层本质已经藏于幕后。所以看官员真正起支配作用的文化观念,就不能看他讲什么,  相似文献   

8.
从古至今,无论是锄强扶弱、铁面无私的“包青天”,还是感动了千万网民、用生命践行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基层纪委书记王瑛,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个共同点——清白做官、敢于碰硬。  相似文献   

9.
2010年尾,我看了姜文新作《让子弹飞》。当时就是抱着看贺岁片的心态看的,这部电影于我也确实起到了贺岁的效果。葛优的滑稽、发哥的冷峻、姜文的深沉,都能汇集到幽默这一共同点上来。电影中的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片尾,张麻子(姜文饰)和黄四爷(周润发饰)坐在一个长椅上对话,麻子兄对四爷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而后黄四爷在一座耸起的城堡爆炸中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10.
徐浩程 《政府法制》2014,(27):14-15
在官场,检讨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从小的方面来说,犯错有时是影响仕途的一个硬伤,而检讨在部分人眼里看成了确认错误的证据. 从大的方面来说,检讨有时被视为一种“政治层面”的安排.一提起检讨,人们往往想到当众读悔过书那种痛哭流涕、懊悔不已的情景. 人非草木,孰能无错.错了如果讳疾忌医,一意孤行,就会积重难返,麻烦变大. 两者的平衡点在于,需要抛开检讨的层层“政治”意象,将它视为政府管理中的一环:目标、计划、执行、检讨.如此,官员的检讨,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痛苦、明智、清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廉与威     
本人曾在名人集里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吉鸿昌的茶碗》。吉鸿昌生前用过一只细瓷茶碗,上面有他的亲笔字:做官即不许发财。1920年5月,吉鸿昌的父亲患重病,吉鸿昌来到榻前,父亲语重心长:“当官要清白廉政,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即不许发财。你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为父死而瞑目。”吉鸿昌眼含热泪说:“为儿记下,请父亲放心!”父亲病逝后,吉鸿昌把“做官即不许发财”七个字写在细瓷碗上,交给陶器厂仿造烧制一批。瓷碗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  相似文献   

12.
官场逢迎问题,似乎难以说得清楚,颇有点“剪不断,理还乱”的味道。当年,武则天“喜祥瑞,怕说老”,竞致逢迎取宠者不知凡几。襄人胡庆居然从河里抓了一个龟,用丹漆在龟腹上写下“天子万历年”几个字,说是“神龟”送到宫廷,御史李昭德偏不信有这等事,  相似文献   

13.
小寒 《政府法制》2012,(20):7-7
虎:都说“伴君如伴虎”,这自古以来官场上可不好混啊!弄不好,那就是掉脑袋的事。“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官场上的人拉帮结派,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你。当然还得担心“养虎遗惠”。没准哪天整你的就是你亲手提拔的“亲信”呢,  相似文献   

14.
“书场”为书法表演场所的简称,顾名思义,“官场”也就是官员表演的场所的简称。现在“书场”有句话,叫“流行书风”.也称“时风”。笔者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书场”与“官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书风”也就类同了“官风”。  相似文献   

15.
李乔 《政府法制》2006,(6):48-50
李鸿章有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其实,做官也有做官的诀窍,也需要“修炼”。掌握了官诀,就能仕途畅达、官运亨通;否则不但不能升官,反而可能丢官、掉脑袋。清代官吏“修炼”出不少官诀,这些官诀对于清代的吏治官风起过非常恶劣的腐蚀作用。林同济《文化形态史观》曾举出不少官诀((林氏称之为“宦术”,并认为“宦术的真髓就在‘手腕’两个字”),这些官诀在清代官场上是一应俱全的。其文云“:投桃、报李、拍马、捧场,此手腕也。标榜、拉拢、结拜、联襟,亦手腕也。排挤、造谣、掠功、嫁祸,…  相似文献   

16.
原罗山县龙山乡党委书记章某,任书记二年有余,因贪污受贿三万余元被送上法庭,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使笔者想到一则寓言:说是新官到任,同肯吏日:“做官事体当如何?”吏答:“一年要清。二年要半清,三年便挥(捞钱)矣!”此官叹息曰:“叫我如何能熬得到三年矣!”其贪心之切令人吃惊。然而此官在章某面前却是望尘莫及了。据说章某曾愤愤然抱怨检察机关对他:“相煎何太急”。殊不知,正是他咎由自取,怨得何人?作为一个党的领导干部,不思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不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却做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  相似文献   

17.
近期受到法庭审判的贪官——原河南滑县县委书记王新康,在位时曾演出过一幕如此政治滑稽剧:某镇党委书记因经济问题被举报,王当即表示支持对其查处.但不久 王有病住院,那人给王送去1万元后,王立马改变了“看法”,只给了一个通报批评.后来那人又送王两万元,便能顺利地异地做官,重新走马上任高就去了.  相似文献   

18.
国人官瘾较浓,古来就爱做官,这其中自然有在其位好谋其政的道理。然而,古人为官更多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呢?旧社会流传“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官家一夜盘中物,百姓十年口中粮”,做官能捞钱、购田置产、封妻荫子,好处很多。于是,就有厚着脸皮去要、不惜重金去买、削尖脑袋去求的,这是旧社会的官场“现形记”。如今不兴这一套了,但是官进一  相似文献   

19.
新京 《政府法制》2014,(21):16-17
5月13日,新京报评论称,纵横商界、政界的“大佬”刘汉,曾以一顿百万元的“天价饭局”打通与高官结交之路.怎样让官员在“天价饭局”前止步,长期以来都是反腐的重点.2013年是被媒体称为公权的“禁令之年”,从“八项规定”到“六项禁令”,再到“纠四风”,规范吏治、整肃官场成为今年各地政府的重头戏.严令之下,官场吃喝之风是否得到了遏制?  相似文献   

20.
求官术漫谈     
据说过去在中国最一本万利的生意就是做官。一朝黄袍加身,自然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便是弄顶不大不小的乌纱帽,也可以食甘餐肥,车马衣轻裘,享受种种受用不尽的好处。看惯了为官者的作成作福,平民百姓们就不免有些眼热心跳,于是官场也如市场一般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将芙芙众生拨弄得如醉如痴,几千年下来,便有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求官术C一日“跑官”。天上掉不下乌纱帽,要想做官自来寻。虽然古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但也只是“好做”而已,还要看有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官,许多时候还是须下功夫跑上一番的。当年孔子一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