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转型的动力由社会实践的变化引起,而文化转型的结果和目标必然指向社会发展,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的反思、继承与创新这一转型过程。在中华民族文化圈中,新疆文化以其多元共生的文化特质尤为引人瞩目,这种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新疆多民族共存发展、多元分布格局的社会历史演变和相互影响的结果。我们对新疆民族文化转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可以分为古代—近代、民国时期、建国至今三个阶段,通过二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旨在强调,新疆民族文化转型的显性意义是社会的文明进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深层意义则在于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王勤 《实事求是》2010,(3):106-108
环境文化建设对于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新疆的环境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基本准则,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以谋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要通过环境文化建设,使环境文化成为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新杠杆,为建设生态新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动力与活力的源泉。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的地区,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古代四大文明的交汇地。新疆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特点。现阶段,必须整合新疆各民族文化资源,以促进新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4.
新疆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多样性,丰富多彩的新疆民族文化是新疆跨越式发展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撑。新疆民族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存在着观念和制度上的种种问题,制约了新疆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对新疆民族文化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健全完善有关民族文化保护的法律制度,是顺利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环境产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造福全人类的重大战略任务。近期江泽民同志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不从现在”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会落空。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指示,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新疆环保产业,促进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  相似文献   

6.
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其辽阔的国土面积、特殊的生态环境、固有的文化传统以及宗教信仰,其社会稳定对于全国的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秉着以人为本、融合性和创新性的社区文化建设原则,积极有效地开展各种社区文化建设,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创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建设师,是用大集团生态建设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新疆农牧区民生改善问题的新方略,是一种体制机制和思维方式的创新,是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创建兵团生态建设师,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从体制机制上根本解决新疆农牧区民生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对促进新疆生态建设与改善民生融合发展具有重大的政治、社会、经济、生态意义,同时生态环境建设与绿色岗位就业融合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民生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发展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对于新疆建设物质和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形成科学有效的促进机制、处理好手工艺与市场化的关系、为技艺传承创造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民间工艺的可持续化发展体系才能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正确认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与新疆多元文化的关系,对于新疆实施"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社会稳定、民族团结、长治久安、跨越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要正确认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与新疆多元文化的关系,必须明确新疆多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认同中华文化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多民族地区,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我区文化工作的战略部署,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实现新疆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