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粟裕将军常自谓“沧海一粟”。某日,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之曰:“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曰:“百战之老将,不简单哪,岂能不送广!”叶帅送出,粟裕对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叶帅望将军背影叹曰:“战功高不居功,贡献大不自大,更不简单哪!” 粟裕将军身经百战,曾组织指挥了“七战七捷”、“鲁南”、“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1955年评军衔,粟裕将军战功赫而未能评上元帅,实为憾事。据云,毛泽东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  相似文献   

2.
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敬爱的叶帅离开我们30多年了。回想我在叶帅身边工作的日日夜夜,经历的点点滴滴,他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难以忘怀,抚今追昔,往事就像昨天的。一1971年5月的一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我接到调令,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军事科学院院长叶剑英首长办公室工作。6月下旬,我怀着喜悦、兴奋又有些紧张的心情,来到叶帅办公室报到。随后,办公室主任王守江引领我去见叶帅。  相似文献   

3.
去年10月22日,敬爱的叶剑英元帅离开我们整整10年了。每当忆起叶帅光辉的战斗历程,我们心中总是充满深深的怀念之情和崇高的敬意。特别是叶帅在担任中央后委书记期间,严于律己、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些事,常常使我们感怀不已。1947年春,国民党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失败之后,便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出延安。3月26日中央政治局清涧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时等同志为中央前委,留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同志组成中央工委负责中央的日常工作;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  相似文献   

4.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加紧了篡党夺权的步伐。苏振华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心,出于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革命事业的责任感,积极向叶帅进言。9月14日晚,苏振华怀着难以抑制的心情,来到叶帅的住地。叶帅招呼苏振华在他身边坐下,稍事寒喧后,自然地谈到“四人帮”的新动向,特别是“四人帮”的心腹正加紧给上海民兵发放武器、毛远新有调沈阳部队进京的动向,等等,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党和共和国的命运危在旦夕。苏振华向叶剑英建议说:要赶快下手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叶帅…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和叶剑英的情谊──范硕访谈录边彦军,张素华,吴晓梅访问人:老范,您好!听说您认识叶帅比较久,负责搞他的传记也十多年了。我们想请您谈谈毛泽东和叶剑英之间亲密交往的一些往事。范硕:叶帅对毛泽东感情比较深厚。在我看来,他们之间不是一般的友谊,既是革命...  相似文献   

6.
智慧粟裕     
粟裕将军常自谓:“沧海一粟”。某日,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之曰:“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曰:“百战之老将,不简单哪,岂能不送!”叶帅送出大门,粟裕对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叶帅望将军背影叹曰:“战功高不居功,贡献大不自大。更不简单哪!”粟裕将军身经百战,曾组织指挥了“七战七捷”、“鲁南”、“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1955年评军衔,粟裕将军战功显赫而未能评上元帅,实为憾事。据云,毛泽东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  相似文献   

7.
1955年,叶帅代表军委来沈阳军区给将军们授衔时,在军区前进歌舞团为他组织的舞会上,我见到叶帅,并提及1946年在北平发生的“四·三”事件,叶帅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非常激动地紧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放,深情地说:“我记得,我记得,可让你们受苦了!”确实,这段革命斗争生活使我们每个亲身经历者都终生难忘。 1946年春,叶剑英参加“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工作,率中共代表团住东华门翠明庄。北平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人们只知道叶帅建国后曾三次公开返回故乡,而不知道还有一次是轻车简从秘密回乡,首次返乡也不是1953年,而是1951年。笔者从事党史、梅州文史工作20多年,调查过叶帅1951年首次返乡的许多情况,在此整理出来,奉献给广大读者。秘密返乡的缘由 1951年6月下旬的一天(星期五)晚上10点钟左右,兴梅地  相似文献   

9.
叶帅的家珍     
叶剑英元帅保存着二件呢料中山装,是用抗日战争期同边区生产的呢料制成的。叶帅一直珍藏了50多年。还有一只老式的拉链公文包,叶帅1949年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时开始用,后来叶帅率军南下,此包一直在他的身边存放着军事机密文件。后来又将它当成收藏品保存着,直到军事博物馆来人征集文物时,才捐献给他们。1949年广东解放,叶帅主管军政大事,办公  相似文献   

10.
叶剑英元帅不仅是指挥千军万马、举世闻名的统帅,也是出口成章,落笔成文的诗人。毛主席一再称赞叶帅的七言律诗写得好。我对叶帅的才华早有耳闻。后来,我作为译员跟随军事友好代表团于1957年访问苏联,有幸直接接触叶帅,深刻感受到他确实是才华横溢,名不虚传。他能即兴咏诗,出口成章,思想敏捷,令人惊叹不已。 1957年我随团访苏至今,已40个年头,但叶帅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仿佛一切都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1.
董宝瑞 《党史纵横》2003,(4):15-18,41
“主席赠叶帅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我还感不够,叶帅是个勇敢的人,他在我党紧急关头做过了几次了不起的大事!我来时,在车上忽然想起什么人讲的两句话:先生,从浑厚中透出侠义气;人们,从亲敬中露出敬畏心……”这是1986年薄一波同志到医院探望病危的叶剑英同志时,为叶帅的子女  相似文献   

12.
叶帅对保健组的专家们开玩笑说:"我可能是患上了什么疑难杂病,现在还没有发明名字.你们这么下功夫地观察、记录、检查,也不好起名.我自己给取个名,就叫做难治之症吧."  相似文献   

13.
1986年叶剑英逝世时。中共中央的悼词称他“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断”。更为人们传颂的,是毛泽东送给他的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素有“儒将”之称的叶帅,其过人之处大概是每临大事有静气,能在历史的大关节处明断是非,果敢抉择,且谋虑缜密。  相似文献   

14.
李海文 《湘潮》2013,(2):42-43
在2011年10月6日召开的纪念粉碎“四人帮”35周年座谈会上,我说,1976年9月11日华国锋到李先念家中,请他去看叶帅。华国锋说“我是以到北京医院看病为名来的,只能呆几分钟。我实在太忙,离不开,请你去找趟叶帅。我们和‘四人帮’的矛盾必须解决,请叶帅考虑,用什么方式解决,在什么时机解决为好。”当场有人对9月11日提出疑义,认为是9月21日。对此我做了回答。因为时间原因,我的谈话过于简单,现写此文回答。  相似文献   

15.
正1978年8月的一天,总参谋部向叶剑英元帅呈递了一份报告,请示关于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第四部部长王诤中将的丧事安排。总参谋部考虑到叶帅的身体状况,在报告上并没有提出请他主持追悼会的要求。叶帅看着报告,心中一阵难过,思绪万千,提笔批了五个大字:"叶剑英主持"。8月19日下午,王诤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叶帅亲自主持,王震副总理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1977年5月14日,邓小平和徐向前、聂荣臻等人不约而同来到叶剑英家,给这位从不做寿的老战友祝贺80诞辰。在中共历史上,叶剑英曾几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党为人民作出了特殊贡献。战友们情不自禁当场赋诗,盛赞他的丰功伟绩,送走客人。叶剑英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八十书怀》。在叶帅百岁诞辰即将到来的时候,本刊特编发品释这首七律的专稿《满目青山夕照明》,以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纪念之忱。该文作者是一位长期在叶帅身边工作、而后又长期从事叶帅生平研究的专家,他提供的背景和铨释无疑会引起您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1980年8月15日上午10点,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领导和保健办公室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做专职医疗保健工作,并说次日就把我送过去。听到组织的这个决定,我又惊又喜,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深恐力不从心。领导看透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放开胆量,试试看。” 我给小平同志担任保健医生时,他已是76岁的老人了。让我惊奇的是,尽管他年事已高,又历经坎坷,但仍红光满面.精力充沛,身体非常健康。 小平同志从不吃补品,唯一算作“补品”的.是每天吃几丸大粒维生素。我在他身边工作3年,竟从没见他患过感冒…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2009,(15):I0002-I0002
石嘴山市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60年,是全市唯一一所二级保健机构,承担着73万常住人口和3.5万流动人口的保健、医疗、健康教育、科研教学、妇幼保健基层技术指导、妇幼卫生人员培训、妇幼卫生信息统计等多项任务,直接管辖大武口区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叶剑英元帅一生主要从事军事工作和党政领导工作,素以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著称。但其实,叶帅在教育领域也颇有建树,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十分独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陈效良 《党史博览》2018,(6):41-42,51
正我第一次听到"按地球的脉搏"这句话1971年6月下旬,我从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调到叶帅身边工作,主要负责对一些外文资料的翻译工作。我记得见到叶帅的第一次谈话,叶帅简单明了,谈话的时间也不长,就给我布置了任务。他说:"我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按地球的脉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国际问题,看清天下大势。这是毛主席、周总理交给我的任务。我每天要看很多文件,要读两大本《参考资料》,里面内容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