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邓小平同志逝世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当代文献研究中心、四川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与中共广安市委联合主办的邓小平改革与发展思想学术研讨会1月31日至2月2日在广安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共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民族学院联合主办,中共西宁市委、市政府协办的“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8月10日—14日在西宁市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和解放军军事院校的79位学者出席大会,54篇学术论文通过评审入选大会讨论。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郭德宏教授、青海省委副书记姚湘成讲了话,青海省副省长棉东生、西宁市常务副市长郭汝琢介绍了青海省、西宁市社会经济情况和西部大开发的思路。会议的学术讨论以专题讲演、大会发言与学者评议和小组讨论三种方式进行。与…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政党理论与韦伯政党理论在政党本质、政党社会基础、政党政治立场、政党使命任务和政党民主等方面存在着不同,这是基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开展政党研究的目的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等多种原因形成的。开展马克思政党理论和韦伯政党理论比较研究对丰富政党理论研究和指导我国政党建设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降瑞峰 《新视野》2013,(3):47-50
政党政治的协调有序发展既根植于政党的实际运作,也需要政党理论的有力支撑。新时期新阶段,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政党理论的创新,实现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在"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构建中国特色的政党理论,要在吸收借鉴西方政党理论的基础上,梳理近代以来中国学者在政党领域探索的学术成果,高度凝练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各民主党派的组织经验。在政党制度建设的实践层面,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下大力气展开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当前极为关键的是要从制度上构建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长效机制,实现廉洁执政、依法执政和有效执政。同时,要给予参政的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更大的政治空间,进一步发展各参政党参政、问政、议政,实现政党监督等基本政治功能,更大程度发挥中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和建设性。  相似文献   

5.
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政党的各种解释揭示了西方政党现象的某些属性和关系,但是忽视了政党的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将政党与阶级联系起来考察,科学地揭示了政党的阶级本质和内涵。政党形成的基础是阶级,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条件。政党是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从欧美向世界其它国家逐步扩展,变成一种全球性的政治现象。政党在当代政治生活中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利益聚集、表达和协调,培养和输送政治精英,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组织、监督政府和领导国家政治生活,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稳定,参与国际政治等。  相似文献   

6.
7.
自19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政党转型及其适应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与研究.从理论上说,无论何种类型的政党,其组织形态的变迁是必然的.政党变迁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政党对环境的适应性,即政党组织的弹性或灵活性.政党适应性的强弱,从某种意义上是衡量一个政党能否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政党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政党组织的结构性变化和功能性调整两个方面.对环境变化的应对是政党组织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党理念变革的基本要求.在政党变革或政党适应性问题上,许多从事政党理论问题研究的学者作了比较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孙信 《新视野》2012,(2):62-65
贯穿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和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两条主线,一是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这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的基本原理,是中国多党合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政党制度与其他国家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党史研究室、中共唐山市委、北京大学、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共同举办,中共乐亭县委承办的纪念李大钊诞辰115周年全国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10月29日至31日在乐亭县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以"李大钊与中国现代新文化建设"为主题,收到全国论文90余篇,经会议学术组评审筛选入会论文60余篇;会议分发了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辑的<李大钊研究论文集>2部、吴汉全的学术专著<李大钊与中国现代学术>、中国唐山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编注的<李大钊诗文选读>等著作.学术讨论会除国内近百名学者与会外,韩国、日本、俄罗斯的学者也应邀出席.学术讨论会安排学者大会发言,并开展了小组的广泛讨论,各位学者充分发表意见,学术交流气氛浓烈,会议开得非常成功.现将会议讨论的问题和学者们提供会议论文的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论学习型政党的理论形态和实践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学习型政党并不完全等同于学习型组织,从本质上讲,学习型政党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具有科学学习理念、发展创新能力和健全学习机制的先进政党.建设学习型政党,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竟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4):63-F0003
1922年10月23日,国共合作创办的上海大学成立。1922-1927年的上海大学,作为南方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培养我党及中国革命人才的高等学府,以“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为宗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革命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也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改革开放后成立的上海大学,继承二十年代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办学传统,  相似文献   

12.
从1930年至1940年,毛泽东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撰写了许多理论著作,对建设学习型政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其杰出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构建通俗的思想理论体系,明确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引领内容;采用中国气派的表现手法,明确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引领方式;维护群众利益,明确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引领目标。  相似文献   

13.
2004年9月18日,华东六省一市(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山东、上海)中共党史学会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召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者近60人.研讨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社联的关心和领导下,由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主办.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原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唐培吉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大会,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张云教授在热情洋溢的开幕词中,代表上海党史学界对兄弟省市领导和代表出席会议表示诚挚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4.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就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政党建设理论的指引下,在毛泽东将马列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要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寻找肥沃的土壤和深厚的养分,才能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经典作家关于政党学习思想,从先进性、系统性、实践性、长期性四个方面着手,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丁文 《北京党史》2013,(5):31-35
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政党格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既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坚持了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从当前研究情况来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特点、功能以及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基本框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历史沿革,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创新的难点和重点,研究内容涉及了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6.
政党内部运作是政党在既定的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之下,为追求和实现利益目标,在自身结构框架内为增强本身功能而形成的各种特殊关系及其基本模式。注重纲领的现实性,扩大党内民主,党内运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以及党的组织结构现代化,是西方政党内部运作理论与实践,在当前给中国共产党建设提供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执政党建设具有规律性。近年来,国外部分政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大自身建设的力度,在理论纲领、科学决策、党内民主、社会基础、队伍建设等执政理论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其做法和经验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学习型政党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自身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学习型政党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学习型政党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自身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学习型政党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政党灵魂的意识形态,是政党的目标、政党的吸引力、政党对支持者的动员以及政党间区别的重要体现,政党的意识形态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在世界各国政党意识形态逐步发生变化的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为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理论创新,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