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由于日本侵略中国东北,造成苏联远东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苏联开始实施"联华防日"的对华政策,在谴责日本侵略、同情中国抗战、积极恢复中苏邦交的同时,又对日本奉行中立、"不干涉"的政策.从1933年起,随着德国法西斯的崛起,法西斯侵略战争在欧、亚洲的不断扩大,苏联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进一步调整对外政策.其"联华防日"政策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本文拟对这种对华政策的变化,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2.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对事变实行中立的不干涉政策,主要出于国家战略利益的考虑,即力图为其赢得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不干涉政策的策略意义在于避免卷入对日冲突,不给日本制造事端提供口实,同时又可利用它作为同日本进行外交斗争的工具。但苏联在实行不干涉政策时是把中立与道义相区分的,政策上表现为中立,道义上却体现出对中国抗日军民的同情。不干涉政策的实质是一种妥协,这本身无可非议。但苏联对日妥协中有损及中国主权的因素,使不干涉政策偏离了正确轨道。不干涉政策具有复杂性,但不能得出苏联鼓励日本侵略中国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无论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苏联为了避免与东部的日本发生直接冲突,为对西部德国的即将入侵做充分准备,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争取其中立的政策。苏联对日的中立政策反映在中日战争中,就是既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又对中国的抗战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和影响。苏联对日政策表现在中日战争中更严格地说:就是严守中立,在即保持中立的同时,又支持中国的抗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一直是苏联在远东的潜在敌人。尤其是日本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相似文献   

4.
日本法西斯始终把社会主义苏联视为它的“最大敌人”。日本把“北进”侵略苏联作为它整个侵略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北进”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上,在对侵苏与侵华这二者的关系上,日本统治集团内部是有分岐的,因而日本政府某些政策和策略也是复杂多变的。这种分歧和多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取决于中日战争的形势。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称霸世界而挑起的。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不仅是为了奴役中国人民,而且是为进一步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与美英争霸亚太地区,并侵略社会主义苏联的一个战略步骤。由此决定,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必然影响和损害美、英、苏等反法西斯主要大国的利益,而中国对日  相似文献   

6.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所谓“日满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下,将我国东北的经济纳入其积极向外侵略的战时经济体制之内,他们对中国东北农业采取的政策,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统制掠夺,其目的是为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侵略战争提供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对华采取了一种睦邻和援助中国革命同构的外交政策.因中东路事件,1929年7月17日苏联宣布与中国断交.到了1931年9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使其远东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苏联以此为契机,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本文拟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苏联对华实行的"联华防日"政策,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8.
评“东亚联盟论·政治独立”的实质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东亚联盟论·政治独立”的实质及影响□史桂芳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国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侵略理论。它们或直接为日本政府采纳,成为其制定侵华政策的理论依据,或间接地影响日本政府的侵略政策。我认为要深入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的研究,对侵略政策、侵略罪行的研...  相似文献   

9.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孙少华一、中国战场粉碎日本法西斯“北进”计划,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日本“北进”侵苏是军国主义的既定方针,是实现其侵略野心,妄图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1932年日本统治集团制定第二年进攻苏远东地区的作战计划,其目标...  相似文献   

10.
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满铁路的特权,霸占了旅大地区和“南满铁路”,还攫取了其他许多权益.从此日本便以旅大地区为基地,以南满铁路为大动脉,不断扩大其侵略权益,并推行鸦片侵略政策,进行鸦片贩毒与走私活动,给东北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1.
满铁资料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满铁”的由来及性质1.1由来“满铁”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它是指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从俄国手中夺取了中国东北地区的东清铁路南满洲支线以南路权,日本政府为执行其侵略中国东北的“经营满洲”政策,于1906年11月26日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满铁本社于1907年3月5日从东京迁至大连,满铁从1906年至1945年,在中国大地上存在了40年之久。1.2性质满铁在形式上是日本在中国最大的垄断企业和股份公司,实际上除了经营南满铁路及其附属企业外,还兼有调查我国的物产和自然资源以及为日本的侵华政策提供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情报的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从鸦片战争战败后,弱点尽显露于国际,列强认为中国有丰富的资源却衰弱可欺,于是相继对华进行政治、经济与军事侵略。日本与中国距离最近,野心最大,侵略行动也最为疯狂。“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鲸吞中国的行动,战争爆发的原因很多,本文仅从日本的经济和对外政策角度探讨侵华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13.
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入了八年抗战中最为艰难的岁月。这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提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口号:“1942年打败德国”,“1943年打败日本”。但事隔不久,中央停止了这个口号的使用。这中间有个来龙去脉。 1937年中国爆发抗日战争后,国际上一直没有对德日等形成反法西斯的联合战线,美国和西方国家一心推行绥靖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在太  相似文献   

14.
1931年9月18日晚十时左右,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部一段南满铁路路轨,随即制造借口,进攻沈阳城附近的北大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的侵略事件,目的在于侵占中国东北,然后以此为基础,侵占中国。1932年5月2日日军侵占了牡丹江,日本法西斯策划把牡丹江作为侵略苏联的前哨和重要军事基地,加强其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统治中心地位。加强了对牡丹江城市统治。1937年6月,伪满国务院公布新建牡丹江省,将原松江省辖属的宁安、穆棱、东宁、虎林、密山五县和牡丹江区域划归牡丹江省,省会设在牡丹江,省…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仅危及中华民族的危亡,也威胁着苏联的远东安全。苏联以此为界点,开始缓慢调整对华政策。一方面,从道义上谴责日本的侵略行经,同情中国抗战,积极恢复中苏邦交。另一方面,又重申和平外交方针,奉行中立立场,寻求与日妥协。同时,抨击国民党,要求中共结成“下层统一战线”,反蒋反帝,武装保卫苏联。这种政策的初步改变,有力地推动了中苏关系的发展,鼓舞了中国的局部抗战,也给中国民族自卫战争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前,随着日本对东北侵略的加深,中日民族主义矛盾在东北凸显乃至逐渐激化.日本从东北获取了大量利润,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民族主义,使之深感东北对于日本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吞并满蒙”成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既定目标.日本的侵略激起了东北民众的反抗意识.东北爱国知识分子群体在东北当局的默许与支持下,倡导民族主义,反对日本侵略,已将东北民众组织与领导起来,在东北掀起了规模巨大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日本深感其在满洲(东北)利益受到威胁,阻碍了其“大陆政策”的实施,于是叫嚣“满蒙危机”,在日本国内疯狂地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的炮声,不仅震撼了中华民族,也使国际社会大为震惊。共产国际敏锐地意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将会把侵略矛头指向苏联。为建立一道对抗东方法西斯侵略的屏障,共产国际在苏联组织了国际地下情报网。一批中国抗日战士为了保卫祖国,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在东北上空发出永不消逝的电波——乌云压城风满楼1931年9月19日,莫斯科郊外的“十月村”,浓阴蔽日,一座“木克楞”别墅隐藏其间。这里聚集了共产国际情报部、苏联红军总参谋部的十余位高官。他们表情凝重、焦虑不安地把目光投向墙上那幅巨大的远东地图。苏军总情报部部长阿那多力中…  相似文献   

18.
日本帝国主义选择中国为侵略的目标 ,实现它早已制定的“大陆政策”。20世纪30年代初期 ,一方面 ,欧美各国被经济危机所困 ,在远东的实力大减 ,这样来自西方对手的阻力大为减少 ;另一方面 ,中国国内正处于军阀混战 ,民生凋敝之时 ,国力衰竭 ,国防空虚。因此在日本看来 ,此时正是它实施占领满蒙、进而侵略全中国的大好时机。1931年日本挑起的“九一八”事变后 ,为转移国际视线 ,向上海发动了侵略战争 ,即“一二八”事变。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北平城后立即向上海发动了侵略战争 ,即“八一三”事变。中国人民特别是上海人民先后…  相似文献   

19.
王燕飒 《学习导报》2013,(17):30-30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同盟国要求其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9月2日,不可一世的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战后68年来,由于未能彻底清算其侵略罪行及战争责任,日本社会始终存在否认、美化侵略历史的奇谈t圣论,政客公然“拜鬼”,甚至有个别政要“失语”到要学纳粹。日本政治加速右倾化的行径引起国际社会担忧。“闭眼不看过去的人,对现在和未来也是盲目的”,缺乏历史担当的日本,不仅不能赢得国际社会尊重,而且将动摇二战后国际秩序,对地区和国际和平构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20.
刘岳 《前线》2022,(12):108-109
<正>收回青岛主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借对德宣战之机侵占胶州湾,并以此为据点不断扩张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日本,激起中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喊出“还我青岛”等口号,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巴黎和会后,日本屡次向中国政府提出中日直接交涉山东问题,均遭中国政府拒绝。此后,中国人民为收回青岛,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