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唤醒了沿海国家开发和维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进而引发了争夺海洋国土、海洋资源和海洋通道的新的斗争。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目前与海上 8个周边国家都有海洋争端 ,面积约占我国海洋管辖区的二分之一。新的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我国要捍卫自身的海洋权益 ,审时度势 ,韬光养晦 ,理性处理。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下半期是整个世界格局发生激烈变化的时期。随着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扩张开始超越了早期的殖民主义掠夺而进入到直接资本输出和抢占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阶段,争夺更为激烈了。远东是几乎所有西方列强都在虎视眈眈的地区。在远东争夺的舞台上,美国和日本是后来者,而且是两个富有特性、具有很大社会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2011年日本南海政策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对南海问题影响较大的区域外大国,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与日本的介入紧密相关.为了攫取地缘利益,2011年日本积极展开穿梭外交,插手南沙争端,想方设法拉拢有关争端国家与中国对抗.其目的是使南海问题久拖不决,在限制中国的同时扩大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但是受中日、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日本在介入南海争端之时也不会轻易开罪中国.  相似文献   

4.
新技术革命以来,各国都普遍认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战略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日本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随着“海洋国家”呼声的高涨,日本正在加快向海洋进军的步伐,积极攫取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上力量。这对作为近邻的中国无疑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一、日本海洋战略的历史溯源从地理区位上看,日本是名副其实的岛国,具备海权大师马汉所称的各种有利的自然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中日两强并立日趋明朗,中国从海上走出去和日本走向正常化国家的力度和速度几乎同时加大,两国的海上交集、碰撞日益激烈。21世纪初中日两国海权的国家战略设计基本清晰,都有了一系列的指导性纲要,中国的"海洋强国"与日本的"海洋立国",都是国家战略设计。但是中日两国海权的国家战略设计在孕育时间、思维基点、海洋经济基础、历史责任和未来追求上有很大的差别。"海洋强国"与"海洋立国"在国家战略目标、海权方向、治理体系上都有无可避免的碰撞。中国的"海洋强国"与日本的"海洋立国"从本质上讲是中日两国的抱负冲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海洋强国之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不做国际体系的挑战者。  相似文献   

6.
得益于欧盟法和国际法的发展,欧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处理国际海洋争端,无论是欧盟基础条约还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都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可以援引。采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包括国际海洋争端,是欧盟一贯坚持的基本立场。总体上,欧盟在早期更习惯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对强制程序持谨慎态度,20世纪90年代之后才开始逐渐推崇强制程序。但它对公约规定的海洋争端解决强制程序还是心存疑虑,相关言行时有矛盾之处。对于涉华东海、南海相关争端的解决,欧盟作为局外人的态度更加复杂、摇摆。在南海仲裁案期间,它对解决东海、南海相关争端的立场和主张受到政治因素的明显影响,言行表现出"站队"逻辑。在实践中,欧盟都是通过谈判协商来解决国际海洋争端。即使在强制程序启动之后,它仍然力求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端并能达致这一目标。这完全符合公约优先适用当事方自行选择的和平方法以解决争端的规定,符合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7.
战后几十年来,日越石油关系曲折发展,这种变化是由越南油气开发战略和日本自身的战略需求结构决定的。进入21世纪,为了确保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日本政府运用神手段与越南建立战略关系,积极介入南海争端。但日本对南海的介入将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8.
2012年9月,日本非法将钓鱼岛"国有化",中日钓鱼岛争端全面升级。本文回顾了自二战以来美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的几次变化,揭示了美国依据其国家利益和在东亚的战略需要最初制造了钓鱼岛争端,随后在不同时期又利用钓鱼岛争端牵制、平衡中日两国。文章为中国应对美国的钓鱼岛政策提出了政策建议,即分别从宣誓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权国和陆权国的海洋军事战略一直处于演化进程之中,区域拒止、制海、战力投射等战略手段开始出现相互融合的态势。扩大兵力投射范围、加强进攻性打击能力成为日本海洋军事战略的演进方向。战后特别是冷战末期到2018年出台新的《防卫计划大纲》之前,日本海洋军事战略总体上聚焦于区域拒止和制海两个维度。2022年12月出台新版“安保三文件”之后,日本海洋军事战略向增强战力投射维度扩展的方向基本明确。“反击能力”作为新变量将加快日本海洋军事战略朝着区域拒止、制海与战力投射三位一体的融合方向发展,还将推动日本加速拓展多元化海洋军事战术体系,并以应对台海突发事态作为日本发展海上进攻性打击能力的首要战略目标。日本海洋军事战略的扩张性倾向,将对中日安全关系的健康发展形成多重冲击。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海洋法在传统海洋强国与第三世界国家间长期博弈的背景下继续发展,日本亦开始重视基于国际海洋法规则维护其海洋权益。战后日本面临的客观条件,使其在维持经济安全方面得益于传统海洋强国所主张的“海洋自由”,也使其在国土安全层面对这种“海洋自由”存在顾虑。长期以来,日本对其安全利益进行权衡,在选择追随美国等传统海洋强国关于“海洋自由”主张的同时,对于涉及国土安全利益的国际海洋法规则,则刻意采取了模糊处理的策略,以最大化其国家利益。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日本采取的这种模糊策略开始面临现实压力。日本虽然于2014年提出了“海洋法治”概念,但其实践国际海洋法的策略难题依旧存在,对于关键规则的解释与实践仍显模糊与保守。  相似文献   

11.
从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时期开始,日本始终把发展教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发展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以达到振兴国家的战略目的,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的经济腾飞和高速增长,使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方奇迹”。这一成就的取得,是与日本政府长期对义务教育的强有力的支持密切相关,特别是战后基础教育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城乡之间受教育机会均等,促进了国民素质的  相似文献   

12.
桂静 《当代韩国》2013,(3):1-14
中国面临的岛屿争端与独岛争端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样具有诸多重要价值的岛屿,同样存在法理之争,二战后遗留问题,一方实际控制且拒不承认存在争议,同样对海洋划界存在影响等。从韩日独岛的博弈中,总结分析韩国和日本围绕独岛的相关条约、主张及应对策略,从而为中国岛屿争端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国是东北亚地区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日本则是东北亚地区唯一的海洋国家。近年来,韩日都加大了对海洋领域的资源投入,两国海洋争端问题也因此日趋凸显。而海洋争端则反过来刺激韩日两国加强海上武装力量建设,这种态势增大了两国间发生军事摩擦的风险。就海军战略比较来说,韩日双方在作战环境、作战对象、舰队结构、兵力构成以及作战理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的影响,使韩日双方的海权矛盾处于相对可控状态,也有可能使美国的“印太战略”加速推进,并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其本质而言,韩日海洋安全战略的差异是其战略定位与战略能力不同所造成的结果,这种差异对于韩日海权矛盾以及东北亚地区海洋战略格局产生的影响是较为长久的。  相似文献   

14.
日本化解贸易摩擦的对外经贸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竞争力的恢复,日本对美出口开始快速增加,1965年,日本首次出现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其后整个对外贸易也出现顺差,并且连年累积,其数额越来越大。与日本相对应的美国贸易收支却在1971年出现逆差,这是此前80年来从未有过的现象,从此连年持续赤字。美国贸易赤字的主要原因是对日贸易逆差,美国对日本的逆差1965年为4.4亿美元,到1969年增加到15.6亿美元,1972年迅速增加到49亿美元;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日贸易逆差迅速增加,1987年已高达598亿美元;在整个上世纪90年代,美日逆差基本上是在500亿美元上下波动,到1998年达到创记录的63…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地缘政治等原因和国际海洋法对马来西亚的刺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对白礁岛的主权归属展开了长达29年的争夺.新马两国对白礁岛主权归属的争端对新马双边关系和东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双方对白礁岛主权的争端过程和争端通过海牙国际法院得以解决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日韩大陆架协定"及其对东海划界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凤岚 《当代亚太》2006,(11):32-40
东海是由中、日、韩三国领土环绕的半封闭海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三国在此海域的海洋权利主张存在大范围重叠。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韩两国签署的大陆架共同开发协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东海大陆架主权权利。在中、日东海划界争端愈演愈烈的今天,《日韩大陆架协定》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其对东海划界的负面影响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的海洋思想在经历了由"强化对海洋资源属性的认知"向"对规范人们各种海洋活动制度认知"的变迁后,20世纪90年代再次发生了变迁。其思想变迁,以日本学者掀起的"海洋文明论"为发端,以日本政府智库举办的"海洋国家研讨班"活动及政策提案为依托,以国家制定的《海洋基本法》和《海洋基本规划》为法律保障,最终上升为"新海洋立国战略"。这一过程,呈现出层级式递升的特点。与之相应,日本国家在发展方向的择取上,一度向以日美同盟为后盾的从属性或附属性"海上帝国"的道路迈进。  相似文献   

18.
此文旨在根据南海形势最新动态,探索最为务实的争端解决机制,搭建一个由借两岸合作寻求南海问题突破、将海洋环境安全作为南海合作的驱动力、将渔业合作作为解决南海争端的起点、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海洋治理的框架、以思维转化引领政策和研究的方向五个维度组成的争端解决模式。为决策者与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探讨了在解决海洋争端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日印关系日益紧密,双边安全合作不断升温。传统的地缘政治考虑、对能源供应安全的担忧、亚洲地区安全结构变化的应对、成为日本强化与印度安全合作的动因,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则成为最主要的推动者。日印强化安全合作将恶化中国周边外交环境,加大领土争端和平解决的难度,诱发亚洲地区不稳定因素的增长。同时也将助推日本海洋战略转型与正常国家的建设。未来日印安全合作将在战略协调、地区秩序构建等领域全面深化,这种合作趋势对中国所造成的影响值得警惕,但也要客观看待,印度的不结盟外交传统和大国志向使其未必会完全配合日本的战略安排。  相似文献   

20.
一、中日农产品贸易争端引发的问题2001年4月,日本政府对我国的大葱、鲜香菇、蔺草席实施紧急限制进口措施,挑起两国间农产品贸易争端。我国政府在与日方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于同年6月宣布对来自日本的汽车、空调和手提电话加征100%的特别关税。在我国拒绝对出口产品实施自动出口限制,日本即将启动紧急限制进口措施的关头,为避免摩擦扩大化,最终双方还是在妥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