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民主建设与社会稳定是我国社会的两大基本政治课题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的结果,也是我国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我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的时候,可以得知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安定是我国社会的两大基本政治课题。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封建地主阶级把持着国家政权,并通过其利益的总代表、唯我独尊的封建皇帝对广大劳动人民推行极端的专制统  相似文献   

2.
盛林 《理论学刊》2014,(4):95-9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推进协商民主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党外代表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之一。推进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协商民主实践,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生长点。政治过程视角下的党外代表人士协商民主实践不应只存在于决策环节,而应贯穿于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决策以及决策施行的全部环节。当前,从政治运行环节建立起党外代表人士实践协商民主的机制,并推进其制度化进程,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集中展示,是透视中国政治生活的一扇窗户。"两会"是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治理国家的"顶级会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重要标志。"两会"为中国民主政治实践提供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代表和委员们带着人民群众的企盼,就关系国计民生的诸多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民主协商,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两会"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风向标,它展示了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和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4.
民主政治有阶级性,是在特定经济关系基础上,保障统治阶级实现民主权利的政治形式.民主政治是世界政治发展的现代潮流,美国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潮流的典型,中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潮流的代表.两国民主政治的性质根本不同,历史命运截然相反,却相互共存、相互交锋于世界政治舞台.比较分析两国民主政治,我们将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公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世界,民主政治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但是民主政治并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一个抽象的政治字眼,它的实现与公民的积极主动的政治参与有关,而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舞台和社会条件是公民社会。可以这么说,公民社会的发育是民主政治的土壤,因而公民社会对民主政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长征》2013,(2):65-65
<正>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拓宽民主的适用范围,在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民主实践,其内容包括实行官兵平等的军队政治民主、在地方实行分田地的经济民主和动员群众参与选举的政治民主实践。这些民主实践奠定了巩固根据地政权及社会和谐的基础,为我们党此后的民主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民主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文明成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使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关系再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复杂的。理性的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动力和重要保障,而在某些条件下,不成熟的公民社会不仅不会促进甚至会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研究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必须考虑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公平、公正、民主、法治、和谐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民主政治作为当代东西方社会的共同追求,其形式和内容具有相似之处,但是就其本质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与西方民主政治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有其  相似文献   

10.
卡罗尔·佩特曼是国际知名的政治理论家,是当代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在1970年出版的《参与和民主理论》一书中,从参与式民主的内涵、功能、实现层次以及参与型社会等层面对参与式民主理论进行了诠释和建构.佩特曼的参与式民主思想标志着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正式兴起,推进了西方参与式民主的实践,也对当前我国民主建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南开大学副校长、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新生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认为,在现代社会,绝大多数国家都肯定民主是政治活动应当追求的目标,但不同政体和国体决定着民主政治的不同类型,决定着一国能否实现其民主理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这些民主政治制度,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贯穿政治生活全过程,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及其代表的政治发展道路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相似文献   

12.
怎样理解民主和“当家作主”?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会发生严重破坏民主和法制的事件?政治体制改革是快一点好还是慢一点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重头戏”该怎样演好?文章通过对这些命题进行讨论,辩明了在我国现阶段,“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表现为由人民选出自己的代表,由这些代表在人民的监督下行使国家权力,负责对国家和社会生活进行管理。而当前要实现人民真正有效地“监督政府”,就必须遵循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方向和目标,坚定不移地、积极平稳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同时,依据宪法并通过法定程序具体界定人民代表的权力,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使其真正代表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3.
陈尧 《唯实》2003,(Z1)
历史上 ,政治体系实现政治稳定的方式各种各样 ,诸如暴力控制、组织控制、以经济发展推动政治稳定、民主稳定体制等。但是 ,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阶级或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阶级 ,是政治体系赖以获得支持的真正基础 ,也是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任何政治体系要实现长期的政治稳定 ,就必须依靠社会的主导阶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 ,在经济繁荣背后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 ,正在削弱政治体系所赖以支持的社会阶级基础 ,这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政治不稳定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4.
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场域政治。协商民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因而协商民主发展有赖于发生场域的拓展。简单来说,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就是协商民主发生的社会空间。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是否广泛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在品质与溢出效应。理想的协商民主发生场域应该是公共生活的全覆盖与政治行动的全贯穿。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不断扩展,政治系统场域、政治与社会场域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协商民主,在内容、形式和程序上都得到了全面展开。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发展协商民主的时间不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发生场域上仍然存在边界不清、行政性色彩浓厚和社会公共领域协商制度化不够等问题。因此,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生场域建设就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民主政治与我国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政治是保障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唯一政治形态。民主政治以民为本,主权在民,国家活动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公民尊重政治秩序也有自觉性,政治基础稳定和谐。民主政治结构法制化和程序化,能够形成发展的促进机制与纠错机制并重以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新中国建立的民主政治制度为社会和谐发展创造了制度基础,在发展民主政治中的失误也给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了损失。要努力发展人民民主实现社会和谐,努力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内和谐并带动社会和谐,完善法治机制以保障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0,(16):46-46
<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当家作主,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力的政体和政治制度。民主政治是对专制政治的否定,是人类社会政治的进步。同以往的民主制度相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具有专制政治不可比拟的社会功能,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尧 《唯实》2003,(8):62-66
历史上,政治体系实现政治稳定的方式各种各样,诸如暴力控制、组织控制、以经济发展推动政治稳定、民主稳定体制等.但是,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阶级或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阶级,是政治体系赖以获得支持的真正基础,也是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任何政治体系要实现长期的政治稳定,就必须依靠社会的主导阶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在经济繁荣背后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正在削弱政治体系所赖以支持的社会阶级基础,这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政治不稳定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8.
陈尧 《唯实》2003,(9):62-66
历史上,政治体系实现政治稳定的方式各种各样,诸如暴力控制、组织控制、以经济发展推动政治稳定、民主稳定体制等.但是,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阶级或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阶级,是政治体系赖以获得支持的真正基础,也是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任何政治体系要实现长期的政治稳定,就必须依靠社会的主导阶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在经济繁荣背后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正在削弱政治体系所赖以支持的社会阶级基础,这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政治不稳定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含着崇高的伦理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这是对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作用、基本政治权利以及每个人都享有实现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权的认可和尊重。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要求党和国家各级组织及其人员行使政治权力的动机和目标,必须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施政治管理的过程,必须做到公开、公正、廉洁;行使政治权力的结果,必须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公民治理理论代表了一种新的公共行政价值观,旨在将原本松散的公民个体引入公共事务的决策和过程,以达到扩大民主参与和提高行政效率的目标。公民在社区行政中应扮演充分的积极角色,公民参与权和决定权的提高是解决政府问题的关键,行政人员的角色应转换成帮助公民表达利益并满足其共享利益。基层民主政治是我国未来民主政治建设和公共管理改革的努力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政治文化的基点之一,营造合理社会氛围、加强公民参与意识和完善公民参与机制,从而逐步完善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社区运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