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铁志 《新长征》2008,(2):47-48
最早提出“慎独”思想的是《礼记·中庸》。它的本质精神应解读为,当一个人在单独活动、无人监督、有做某种坏事的可能,并且可能不会被人发觉的情况下,仍然能坚持道德信念,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慎独”精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思想。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将人类带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为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1939年7月,刘少奇同志在延安马列学院作了一次演讲,后采形成了著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6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篇巨著,感慨万千。刘少奇同志在文中谆谆教诲我们:对于认真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他也可能最诚恳、坦白和愉快。因为他无私心,在党  相似文献   

3.
说“慎独”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告诫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重温关于"慎独"的教诲仍然十分必要。当一个人在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在大庭广众之中,遵纪守法,不干坏事,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在独处的时候,一些潜伏着的不健康的思想,往往容易泛起、发作;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往往利用这种机会施放糖衣炮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干坏事、犯错误的可能性大。一个人独处时的所作所为最能真实地反映其品德、情操和风格。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  相似文献   

4.
话“慎独”     
话“慎独”张述华"慎独"其意是指在独处无人时,自己行为必须谨慎而不苟。语出《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为此作注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也。"宋明理学家即以慎独为重要的修养方法之一。古往今来人们注重"慎独",是因为它...  相似文献   

5.
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留下的不朽诗句。在那“风雨如磐(门音)如园”的旧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曾将此作为座右铭,为拯救中华民族作了不懈的探索,可以说,努力探索,这是古往今来一切志士仁人的共同特征。今天,置身于深刻的社会变革中的党史工作者,任重道远,仍然需要这种探索精神。探索需要正确的哲学观点指导。在党史研究中常有这样现象:同是在“从客观历史实际出发”,对同一历史问题进行研究,却奉献出不同份量和价值的成果。其原因,往往不在于人们占有的史料多少,而在于研究者自身的主体意识结构。形成党史工作者个人独特的主体意识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居主导地位的是哲学观点。它包括认识主体的世界观、人生  相似文献   

7.
“慎独”,本是我国古代的正人君子“修身”“养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并为历代思想家们所提倡.“慎独”二字,源自《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是告诫正人君子:只要内心有了不好的念头,尽管很隐蔽,很细微,但总会表现出来的.所以,当“君子”独身自处时,所想所为必须十分谨慎,坚持自已的道德信念.可见,所谓“慎独”,就是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人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自己正确的政治与道德信念,自觉地持正确的政治和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超越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07,(7):54-54
据6月11日的《羊城晚报》报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新社会阶层从无到有,崭露头角。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近日表示,这一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结果,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的社会结构。陈喜庆估算,目前的新社会阶层人数约有5000万,加上在相关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总人数约1.5亿,他们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  相似文献   

9.
“慎独”一词,始见于《礼记·中庸》。其文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在最隐蔽的言行上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在最细微的事情上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品质。而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往往能够严于律己、表里如一,即使在一个人独处时也能做到谨言慎行、不做坏事。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慎独”的优良传统,曾经出现许多能够“慎独”自律的清官。东汉时期杨震在赴荆州任刺史途中,经过昌邑县。县令王密得知,深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欲以厚礼报答杨震当年举荐之恩。他说,这事别人不知道,请收下。杨震拒收,严肃地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震以“四知”自警自律,同时训诫下级,拒受厚礼,是“慎独”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慎独”,谓在无人监督的个人独处时,其行为也要自觉遵守道德准则、谨慎不苟。《礼记·中庸》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对“慎独”的基本要求,即是说要从“隐”和“微”两方面着手,在他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即使在很微小的事情上,也不要放组自己,要防微杜渐。“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所倡导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个人修养之道和“为宫”之本。笔者认为,在大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12.
借鉴传统伦理中关于“慎独”的思想,对加强道德修养无疑是有意义的.中国伦理史上,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是对“慎独”思想的最初表达.要成为圣人和贤者,就必须克制其私欲,磨炼其意志,防止其非利的行为.孟子承其师道,指出要担当大任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并把“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作为道德追求的目标.曾子也提倡“吾日三省吾身”:的勤于自我检查、自我反省的修养方法.以上这些思想,在《礼记·中庸》一书中得到了明确的表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即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做到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能十分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能十分警惕.不要以为隐蔽的和微小的过失就可以去做,应当在独自一人的情况下,更加谨慎而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相似文献   

13.
正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慎独又是党员、干部保持思想纯洁的关键所在。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独善其身。永葆对党郑重宣誓时的纯洁敬仰之情。事实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处于党  相似文献   

14.
苏振兰 《党史博览》2009,(10):46-48
1937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完成哲学大作《矛盾论》,其中有这么一句:“唐朝人魏征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对。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言下之意,党内一些同志的见识还不如魏征。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对魏征的赞赏。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胡耀邦同志在一份反映婚姻问题的材料上作了批语,指出:“家庭仍是我国社会的细胞,我们对婚姻家庭问题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发展。对婚姻家庭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贺国强同志每变动一次职务,都要对家庭成员进行一次教育,让家人在思想上做到"警钟长鸣"。他在中央工作期间的一次家庭会议上说:"我这一辈子做到了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做事,做到了问心无愧,希望你们都能诚诚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说完后,还让家庭成员逐个表态,并要求他们做到"言行一致"。这"问心无愧",事实上是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堂堂正正。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到,上级机关的同志下基层检查工作,通常有两种走法:一种是跟人走,即跟着被检查单位的领导走;另一种是“跟我走”,就是让接受检查单位的领导跟着自己走,我想到哪里看就到哪里看。  相似文献   

18.
在某些地方,每到年底评先时,基层单位上报的先进个人名单变化都不大,基本上部是那么几个老面孔,职工群众戏称这些先进个人为“先进专业户”。  相似文献   

19.
提倡“简便易行”,是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要求。学习实践活动越深入,我们越要注重简便易行,让各项办法、措施切实管用,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我们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非常重视细微事端,强调:“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今天,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