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岭 《亚非纵横》2004,(3):73-76
一、东盟秘书处的产生:适应形势变化东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Nations,缩写为ASEAN)成立于1967年8月8日,但东盟秘书处(ASEAN Secretariat)没有随之建立。因此,在介绍东盟秘书处的设立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东盟的前身——东南亚联盟,因为东盟与东南亚联盟在组织机构上有着继承关系。1961年7月31日,菲律宾、马来西亚(当时称为马来亚,1963年以后改称马来西亚)和泰国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宣布成立东南亚联盟。宣言对机构设置做了以下规定:(1)权力机构为外长年度会议,轮流在各国举行。(2)联合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合作是当前国家间合作的重要内容。东盟国家目前信息化发展水平参次不齐,但普遍都重视信息技术创新、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近几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网络通讯服务、信息产业、IT贸易以及信息安全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未来中国信息通讯技术(ICT)企业将加速国际化步伐,而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的东盟国家将对ICT产品与服务产生巨大需求,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应推进基础设施互通、深化数字经济合作、加强网络安全协作、促进网络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全面完整、发展动态地理解“东盟方式”,是推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东盟方式”是对东盟组织特征和组织运行的概括性表述,学界对此已有较多研究阐释并已形成一定共识。但伴随着《东南亚国家联盟宪章》等一系列制度的建构与实施,非正式性和弱制度性显然已不完全符合对“东盟方式”的动态认知;经济领域实施的“东盟-X”决策方式与执行程序规则,对东盟最初实行的全体一致的议事规则进行了修正,东盟参照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争端解决机制,也提高了东盟决策在各成员国经济领域的效力层次;在缅甸危机中东盟提出了处理意见并采取了一定的制裁措施,突破或动摇了严格意义上的不干涉内政原则。通过对东盟各组织要素、运行机制等演进动态性观察,弱制度性、弱约束力和非强制性等已不能全面诠释“东盟方式”,学界对“东盟方式”的理解与解读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和滞后。同时,伴随着东南亚区域一体化的深入,“东盟方式”的变化将越来越多,因此对“东盟方式”的理解更不能固化。必须通过东盟实践,考察其组织运行和制度变化,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东盟方式”的内在逻辑。“东盟方式”经过长期的演进已经创造出一种...  相似文献   

4.
东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地缘力量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成立于1967年8月 ,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 ,最初只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国家 ,1984年1月文莱独立后成为成员 ,此6国称原东盟6国。以后 ,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也先后加入。现在东盟有10个成员国 ,国土总面积(陆地面积)约447.6万平方公里 ,大陆海岸线长1万多公里 ,人口约5.1亿。一、东盟的地理位置与环境东盟地处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与中国大陆山水相连。中南半岛又称中印半岛或印度支那半岛 ,半岛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 ,占…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基于东盟与欧盟区域间的合作,分析和讨论东盟与欧盟间关系的演变,试图从理论上来解释东盟与欧盟如何通过双边和多边共存的区域间合作模式对国际治理结构起到作用,以及区域间合作所形成的组织机构如何行使国际组织的一部分责任或成为跨区域政策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随着恐怖主义活动的多样化以及国际网络化,反恐一直是东盟地区安全问题的重要主题,东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合作机制对在该地区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地区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已从"单独行动"或者"双边合作"转变到"区域合作"之中,形成了以东盟为主导的系统的地区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8.
东盟成立40年来,在维护地区政治、安全、经济秩序和扩大国际影响力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国际形势和地区格局的变化以及东盟成员国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和复杂关系,要实现“东盟共同体”目标,任务还很艰巨。《东盟宪章》的签署,将对东盟应对内外挑战、促进组织发展、加速地区一体化、发展与大国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安全合作已从现实和制度层面展开,但是仍然存在能源产品出口受到限制、能源运输通道安全受到威胁、南海问题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等问题,应当注重国际法规范在保障中国与东盟能源安全合作中的作用,利用联合国条约体系、WTO协议和CAFTA协议,充分认识ECT和NAFTA协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印度尼西亚的经济与政治危机对其充分参与国际事务(包括它同东南亚的关系和它参与东盟内部事务)的能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过去印度尼西亚被称为东盟的领导者,而且事实已表明,印度尼西亚对东盟的建立及其内部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济危机,印度尼西亚政局不稳定,森林大火和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争端等因素,都危害了东盟的团结。尽管东盟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地区性组织,但印度尼西亚对该集团的领导作用显然已受到了检验并证明是不称职的。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已基本形成了“一超四强”的格局,即美国、日本、俄罗斯、东盟及中国五大力量相互作用。印度作为南亚大国和区域性强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政策,积极、主动地采取了“向东看”的政策,同东盟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东盟国家也非常重视发展与印度的关系。本文拟就印度与东盟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战略考虑、主要举措和发展前景以及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作一简要阐述。一、印度与东盟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战略考虑首先,印度是世界上第四大军事强国,与东盟国家形成军事上的互补性。目…  相似文献   

12.
冷战时期日本和东盟间的经济合作为后冷战时代双方的安全合作奠定了物质基础。日本为了成为一个政治和军事大国,在安全上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并制衡迅速崛起的中国,在冷战后积极加强与东盟的安全合作。双方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方面都展开了深入的合作。而日美同盟及东盟对日防范心理则是双方安全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东南亚地区具有独特的经济、政治、自然条件,面临着一系列类似的地区性公共卫生风险,这一现实推动了以东盟为基础建立的区域卫生合作机制。在抗击跨国传染性疾病的过程中,东盟逐步发展出以社会文化共同体为基本框架的合作机制,并形成了通过联合宣言与声明带动具体领域合作的实践路径。在危机面前反应迅速、由具体成员国牵头开展信息交流与能力建设合作,以及借助区域外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力量是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卫生合作的主要路径,体现了东盟的团结与对公共卫生议题的高度重视。但是,也应看到,东盟各国对主权的关切、跨部门协调不足以及地区整体社会发展水平的局限制约了东盟区域性卫生合作的制度化进程。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东盟及时启动了地区与跨地区层面的对话与政策协调机制,但在细化具体防控政策和组织集体行动上的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5.
李晓燕 《东北亚论坛》2020,(2):58-70+127-128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组织外交发展轨迹与恢复联合国席位的过程密不可分,依次经过1971~1989年自主学习阶段,1990~1996年自主参与阶段,1997年至今的自主创新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国际组织外交发展路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自主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才能把握住国内外形势的重要变化,不惧压力与困难,适时进入创新实践阶段。在经历了国际竹藤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三个不同类型国际组织的创制后,中国国际组织外交在一贯坚持的自主性原则基础上完成了大国国际组织外交的创新实践过程,改变了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主导型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明显稀缺局面。这些实践既代表了二战后大国国际组织外交发展的新特征,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东盟工业合作的发展过程与其合作框架的不断演进,认为区域经济合作成功必须具有充分的动力,包括区域内各国政府、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与市场。东盟工业合作在发展过程中其动力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完善。东盟工业合作的成效如何与其动力情况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东盟众多文件不断强调东盟“中心地位”,中国对东盟“中心地位”的承诺和支持是一贯的、明确的。从内涵和本质上看,东盟“中心地位”包含了东盟对内推进一体化、对外协调区域关系的两重内涵,实质上是东盟对地区事务自主性的追求。结合复合相互依赖理论,东盟“中心地位”代表着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制度优势,为东盟处理与域外国家的关系提供权力资源。与此同时,东盟“中心地位”作为地区程序和规范的本质,使其维续与东南亚地区机制的变迁相挂钩。基于此,文章将复合相互依赖理论中用于分析国际机制变迁的国际组织模式作为分析框架,根据东盟的组织能力、谈判方式,以及其他组织的介入来探讨影响东盟“中心地位”维续的因素,并归为内生动力和外部干扰两个层面。在内生动力层面,有效的制度框架是东盟“中心地位”的制度优势基础,东盟的团结凝聚能够加强东盟整体应对问题的能力,“东盟方式”的践行则是通过特定的规范影响地区议题的谈判,三者是推动东盟“中心地位”自我维续的动力,共同支撑东盟在对外交流中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在外部干扰层面,东盟对大国关系的协调作用存在限度,域外大国竞争关系的激烈程度往...  相似文献   

18.
马孆 《东南亚》2006,(2):18-23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15周年,回顾双方关系发展所走过的历程,中国已与东盟在政治上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经济上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展望未来,中国—东盟关系除了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外,还要拓展合作的领域,特别是双方的安全合作。本文拟在分析国际社会安全观变化和演进,以及比较中国与东盟的安全观的基础上,阐释中国与东盟开展安全合作的必要性。一、安全观的变化和演进随着冷战的结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所经历的重大转折,即经济因素明显上升,区域一体化过程加速,国家间相互…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印度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合作方兴未艾,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文化教育合作快速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也于2010年1月1日建成,中国-东盟合作态势良好。与此同时,印度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明显扩大,印度-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突破,其他次区域合作机制续有进展。总体看,中国、印度竞相推进与东盟经贸关系的态势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0.
东盟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ASEANISIS)是东盟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库。本文以东盟的第二轨道外交智库ASEANISIS为研究对象,考察该组织成立的过程,探究其在东盟安全外交中的功能与成就,并分析ASEANISIS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其应对之道,丰富人们对该机构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