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计 《政府法制》2008,(14):7-9
2008年4月20日,主要媒体披露一条消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日前已决定,今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予以公开,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对于今年3月才履新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而言,法律草案全公开的“立法新政”无疑是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阿计 《江淮法治》2008,(16):6-10
2008年4月20日,主要媒体披露的一条消息,令所有关注中国民主法治的人们为之一振,该消息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日前已决定,今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予以公开,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同一天,已经过一审的食品安全法草案正式公布。5月5日。消防法修订草案亦公开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06,(2):9-9
从1954年第一次公布宪法草案以来,我国已有12部法律草案向全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不少普通群众积极建言,其中影响较大和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部法律。  相似文献   

4.
傅达林 《江淮法治》2008,(11):34-34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日前宣布,今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予以公开,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4月20日开始,食品安全法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布,开始广征民意。  相似文献   

5.
《江淮法治》2009,(1):4-5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于2008年12月28日向社会全文公布社会保险法草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修改、完善这部法律草案。此次征求意见的截止时间为2009年2月15日。据悉截至1月4日14时,仅中国人大网就收到意见39697条。  相似文献   

6.
翟峰 《江淮法治》2008,(22):16-16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立法工作计划明确提出,“要组织开展对现行法律的清理工作,抓紧研究提出对现行法律进行清理的方案并组织实施”。我们从中即可知,标志着“一个社会法律制度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法律领域可以法典化”的“立法新生态”将在我国形成。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委员长会议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4月20日向社会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草案明确提出,要建立畅通、便利的消费者权益救济渠道,对消费者的赔偿将提高到10倍。这是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全文公布、广泛征求意见的第一部法律草案。(新华网)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6月23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蔡伟 《法治与社会》2005,(10):40-4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需要用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日益广阔复杂,法律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联系也日趋紧密.将更多的重要的法律法规草案交由全民讨论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如此,中国立法才能更加科学,更能全面、公平、广泛地反映社会各界的要求和利益.  相似文献   

10.
朱磊 《法治与社会》2013,(10):21-22
6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对各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出统一、全面规范的法律。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向科学化、法制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关注我国立法进程的人们会发现,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在三审提请表决前,还经历了一道特别的环节——法律草案表决前的评估。而于今年4月出台的旅游法,在表决通过前也同样增加了这样一个环节。这在以往全国人大立法过程中是没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4月15日的委员长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提出: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制发展的"非均衡跃迁型"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非均衡",这种非均衡的实质是立法需求的非均衡萌生与非均衡回馈,这也是立法民主的真实形态。法制建设的动力源泉就在于各种社会利益群体、阶级阶层对于法律制度的价值追求与利益诉求。地方的经济成分、利益群体及其组织形式和协商机制的构成状况决定了在法制建设中的民主含量与民意特点,而法律实施的实际成效,即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程度,则是对于社会各种利益群体的参与积极性与法制期望值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这既是30年民主法制建设的非均衡法律发展路径的一个重要内因,也是理解和优化未来法律实践走向的一个重要线索。毕竟,民主基础和法制实效之间才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卢伟 《江淮法治》2008,(13):34-34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机构日前向社会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与旧有的食品卫生法相比,这部法律草案在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方面作出了全新的法律规范,其中的一些亮点更是引起了热议。  相似文献   

13.
日前,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立法法自2000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改。14年来,这部法律有效保障了中国立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它的进一步完善,也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更有力保障。党的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立法,是实现这一总目标的第一步。从十八届中全会《决定》中有关人大立法工作的丰富论述,到四中全会对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的深刻阐明,一以贯之地集中体现出我们党对立法工作的重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立法工作应聚焦实践  相似文献   

14.
立法是人大常委会的主要职责之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法治中国建设提出要求,"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也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不管用、能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制定出好用、管用、解决问题的法律呢?立法调研是人大立法的最基础性工作。每一部法律背后,都有一摞摞厚厚的调研报告。调研深不深入、是不是掌握了真实情况、能不能拿到第一手资料,直接决定着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学》2016,(1):63-73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部分决定带有抽象法命题的意味,从而与立法有所通联。抽象法命题决定的性质如何以及能否被司法机关适用是需要直面的问题。就其性质而言,决定的主体和程序是判断其是否属于法律的唯一标准,但不属于法律的决定也可能被历部宪法授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制定法令、解释法律、修改法律、补充法律、批准条约的职权所涵盖。就其可适用性而言,司法机关几乎不加甄别地将这类决定视作可适用的规范,但在应然层面上,并非所有决定都可被适用。抽象法命题决定之所以勃兴并呈现出法规范的面相,原因包括转型期宪法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不足,立法者持守积极慎重的立法理念,全国人大常委会权力结构的复合性,以及司法条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沪法 《政府法制》2012,(7):12-12
一个多月前,家住上海市江浦路的市民王海棠通过邮件,将关于解决停车难的立法议题发送给上海市政府法制办时,他“没想到会被采纳”:“政府立什么法、怎么立法听取市民意见,会给决策部门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据悉,立法项目征求公众意见,在上海还是首次。截至目前,已收到近40人提出的50多个2012年政府立法议题。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季卫东对此表示:“民意提前介入政府立法,有助于制定的政府规章被广大公众接受。”  相似文献   

17.
扈纪华 《中外法学》1990,(3):52-57,66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79年至1989年这十年,仅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有关的决定共计153件,其中法律88件、修改和补充法律的决定20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其他决定45件。回顾这十年的立法实践,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总结,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是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8.
阿计 《检察纵横》2012,(9):52-52
6月下旬,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与现行法律相比,修法草案从6章50条扩展到9常86条,新增和修改各38条,修法幅度可谓巨大。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我国公益诉讼立法的进步,解决公益诉讼难的困境,郑州的两位市民刘明和郭力用4年时间起草了中国第一部民间《公益诉讼法(草案)》(下称“草案”),并已在网上公布,邀请公众对这部民间法律草案给予批评和建议。他们希望通过联系全国人大代表最终将《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7月19日《第一财经日报》)  相似文献   

20.
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对几部法律案开展通过前评估,2014年3月,张德江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明,要“探索法律出台前评估工作”。简单看,这仅仅是增添了一道立法“工序”,实质上,其核心要义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