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公务员热堪称我国就业市场一道独特风景。从公平的视阈看,这一现象是社会不公的综合反映,是社会公平普遍缺失和公务员职业特殊化的合力所致;从效率的视阈看,这一现象是资源配置权力化的必然结果,它强化了公考的外部不经济,公共人力资源的低效化和优秀人才的逆向流动,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严重缺失。无论是公平缺失,还是效率缺失,追根溯源都是制度缺失的产物,其症结在于制度环境的不健全。因此,加快制度重构,强化权力约束,推进社会公平与公正是完善我国制度环境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内,民间金融的存续乃至非正规式发展是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表现,民间金融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一些地区的金融需求,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应引导和规范非正规金融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苏坤 《公共管理学报》2012,(2):24-32,123
将政府控制内部结构与制度环境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深入研究了政府控制内部结构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制度环境下政府控制内部结构对信贷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是否有所不同。研究表明:政府行政级别越低,越有动机干预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帮助其所控制公司获得银行贷款,公司银行借款水平就越高。与通过实业主体控制的公司相比,在政府通过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制的上市公司,政府通过干预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帮助公司获取银行贷款的行为更为便利,该类公司具有较高的银行借款水平。与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相比,在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政府控制内部结构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信贷资源配置行为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4.
现实表明,多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成效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造成这样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是由复合了制度环境的非正式制度因素决定的。借助由正式与非正式制度交互形成的制度环境类型学知识,对来自湖南、贵州和重庆三地的多个案例比较分析表明,在由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非正式制度因素所形成的冲突制度环境中,非正式制度会通过作用参与者实施非预期行为,增加正式制度执行成本,进而导致易地扶贫搬迁成效降低。而在一致的制度环境下,非正式制度因素会通过耦合效应,推动政策实施并促进绩效增长。  相似文献   

5.
制度安排、企业家才能配置与中国持续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家在现实经济中具有两面性,其既可以将其才能用于RD等生产性活动而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也可以用于寻租等非生产性活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转移财富,不仅对经济增长毫无贡献,甚至恰恰相反。因此,企业家才能在不同用途间的配置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企业家才能在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用途之间的配置取决于才能的报酬结构,报酬结构又内生于一个经济社会的制度环境。对于面临经济转型、技术赶超、产业升级等多重挑战的中国而言,经济持续增长必须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营造激励企业家才能生产性配置、抑制企业家才能非生产性配置的报酬结构。  相似文献   

6.
柳青 《行政论坛》2008,(4):9-12
公共人事行政的环境、价值与制度是公共人事行政系统的三个核心要素,环境从根本上制约着作为动力机制的人事价值和作为共同秩序的人事制度,而人事行政价值与制度又通过各种渠道时环境进行选择和重塑,三者共同构建了整个公共人事行政系统.这种环境、价值与制度互动的三维结构对我国的公共人事行政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从整体上探讨"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发现:"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总体遵循"技术赋能—权力规制—制度供给"的逻辑框架,即以权力规制为中轴,包括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与强化营商主体责任两个方面;以技术赋能、制度供给为两翼,包括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增强监管执法创新、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营商法规供给、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等六个方面,共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目标的实现。三者的关系逻辑为:通过技术赋能突破权力规制的阻力与障碍,促使政府清权、减权、放权落到实处;通过制度供给规范和约束政府的权力,奠定和巩固权力规制的基础,防止和避免规制的"内卷化";技术赋能与制度供给之间则互为重塑与保障。这一研究为地方政府开展"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实践提供了参考模板。  相似文献   

8.
邹凤岭 《行政与法制》2000,(9):38-39,41
我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继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次大开放。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推动我国大开放与大开发型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注重提高经济法治效率,改善社会经济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两个重要的区域经济圈,但转轨开始后,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及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日趋下降,而长三角地区的优势相对明显.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这个区域占国土面积的21%,占全国人口10.3%,但创造出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3.91%(2003年数值),贡献了全国24.5%财政收入,完成了全国28.5%的进出口额.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有10个在长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因此,将长三角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与样本来与东北地区进行比较,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很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正构建出一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社会形态。信息技术对传统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挑战,技术治理的提出正是对这种挑战的回应。通过技术赋权,不同社会主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社会治理制度的适应性变革,使得精准治理成为可能。实践中的社会治理并非总是按照逻辑运行的,技术治理困境可能制约治理效能的发挥。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伦理基础,对社会治理元素的数字化改造,促进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的融合,客观地认识到技术治理的边界,是保证技术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能源效率及其与经济系统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能源效率的概念、内涵及其测度性问题;从结构异质性和要素替代性视角,应用全要素生产率核算方法分析了能源效率与经济系统、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效率的内涵在于所消耗的能源量对于维持或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量。在能源经济系统研究和政策制定中,需要考虑到能源与其它生产要素之间、以及各类能源之间的不完全替代性。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内部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与区域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借鉴JeffreyWurgler的研究思路并采用我国30个地区28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模型计算出2001年1月至2006年8月我国不同地区制造业的资本配置效率;用回归模型验证了财政支出竞争对区域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得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所设置的要素流动壁垒、分割市场和重复建设的行为,创造资本性收入、干预地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引资竞争、对外资税收减免和基础设施竞赛行为导致区域产业资本配置低效.减少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对区域资本配置负向影响的关键是:确定科学合理的政府目标函数维度,并保持目标函数维度之间的协调和均衡;加快内部要素市场开放,建立生产要素的合理定价机制,矫正扭曲的生产要素价格;治理"预算外"收支,限制政府行政管理费支出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3.
时立荣  闫昊 《理论探讨》2020,(2):171-176
社会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根植于经济嵌入社会的关系之中。生产要素本身具备多种属性和功能,长期以来商品经济理论对生产要素的单向商品化使用,造成了经济与社会、文化等非商品化属性的隔离。正如波兰尼所言,土地作为自然存在,劳动力和企业管理者作为社会人,本身并不是生产出来供销售的商品,资金使用的信用、信任和合法认可也不能作为商品去生产。因此,重新审视经济行为的目的,可以发现社会企业的发展动因。社会企业以社会企业家精神为内生动力,以企业家管理才能为社会目标通向经济行动的镶嵌通道,通过制度创新改变社会问题,并运用社会管理技术系统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将组织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对推动良性社会运行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对天生的矛盾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采取兼顾环境和经济的行为选择是这一难题在现实中的体现。本文从制度理论出发,提出理解中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兼容性激励机制。主要选择山西省在环境治理新政的典型案例对兼容性激励机制在协调环境与经济方面的作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只要设计了恰当的制度,形成相融合的激励机制,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可以协调发展。山西的经验虽只来自一个地方,其所针对的问题却是普遍的,因而对于其他地方环境治理的政策选择具有借鉴意义。对单一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完整地分析兼容性激励机制的作用过程和结果是本文的特色,但这可能会对外部效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In the last decade considerable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s has focused on interpersonal trust, treating it as a remedy for most maladies modern democracies suffer from. Yet, if others act dishonestly, trust is turned into gullibility, thus mechanisms linking interpersonal trust with institutional success refer implicitly to honesty and civic moralit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oots of civic morality. It applies hierarchical models to data from 38 countries, and tests the individual, community and structural explanatory factor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point to the relevance of an institutional dimension, both in the form of individuals’ perceptions 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governance: confidence in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their objective quality are the strongest predictors of civic mora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recently popular claim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capital for citizens’ moral standards are largely unfounded.
Natalia LetkiEmail: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人们坚持中国道路的重要前提,是深化中国理论的重要资源,是发展中国文化的重要保障。中国制度优势深刻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深刻系统把握,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就是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述中国制度与人类社会其他制度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中国制度不是自然形成的,其形成和发展有着自身的历史逻辑。中国制度优势也不是天然存在的,正是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度形成的历史逻辑中逐步得到体现的。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力是制度优势的表现形式,而制度优势的评价标准只能是实践,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一再证实了中国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7.
卫生投入结构、健康发展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生投入通过促进健康发展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而这种影响既有数量效应,更有结构效应,本文侧重分析了卫生投入结构因素对健康发展及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1993—2007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以下简称省份)面板数据协整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卫生投入主体存在结构失衡问题,个人比例过高,而公共比例偏低,这不仅短期内直接降低了民众健康保障能力和福利水平,构成了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负效应,而且对长期经济增长能力和增长方式转型也构成深远影响。所以,基于改善民生健康福利与实施人力资本发展战略的双重目标要求,新医改应重视卫生投入结构的优化发展,当前特别要减轻过重的个人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8.
Canada and Australia are two of the economic success stories of the last thirty years, enjoying rapid growth during the 1990s and 2000s and (unlike the UK and US) escaping the worst effects of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In both countries, however, economic growth has become highly dependent on commodities extraction, leaving them vulnerable to fluctuations in commodity prices, and imposing political constraints on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llenges which the role of the natural resource sector has posed in Australia and Canada in recent years, and examines the contrasting ways in which Scott Morrison and Justin Trudeau’s governments deployed the climate issue in the two countries’ 2019 federal elections.  相似文献   

19.
Biotechnology, rather than being defined as a distinct industry like steelmaking or shipbuilding, is instead a scientific knowledge base—a rapidly evolving technology—that has economically valuable applications in such diverse industries as pharmaceuticals, medical diagnostics, agriculture, bio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nd chemical processing. Biotechnology has captured the imagination of ambitious scientific investigators and investors seeking high rates of return, as well as st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ficials who hope to anchor the industry in their locality and reap the industry's economic and employment rewards. Biotech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of its development, and there are many competing hypotheses about its future development. Most importantly, biotechnology involves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science resources in which the federal and state governments have made substantial investment. One key question is how to leverage this investment for future economic growth.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olicy issue related to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biotechnology, its role as an engin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ppropriate public policy respo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