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观点,回答了执政党建设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对社会意识文化现象进行了具体历史分析,回答了社会意识的发展方向同执政党的关系;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念的新提升,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内容之一和马克思两大历史发现之一的唯物史观,其基本观点包括: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局势,反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历史,总结我们党成立八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和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在科学…  相似文献   

3.
江总书记提出在党的建设中要实践"三个代表"的总要求,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一、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执政党没有按照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去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文化建设上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没有始终如一地加强优秀精神产品的创造和生产,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长期忽视人民的疾苦,低估人民的意志.  相似文献   

4.
公信力是政府存在的根本。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失去了其公信力,被人民群众所抛弃。为此,应该吸取苏联的教训,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群众,实现人民的利益要求,以获取人民的信任,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5.
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必须对社会主体有正确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是社会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主体,而且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人民群众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主体,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成果。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一个曾功勋卓著、名声显赫、为苏联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所赞誉的苏联共产党为什么解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的兴衰,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姜跃 《党史博采》2005,(3):15-20
1991年,苏共这个有着93年历史的大党宣布解散,同时也结束了自己单独连续执政长达74年的历史.那么,苏共是怎样由一个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甘愿为人民的利益流血牺牲、为人民谋福利的党,演变成为一个脱离了群众、高高在上而为群众所抛弃的党呢?其实,这个问题自苏联解体、苏共解散以后,就一直为我国所关注.显然,世界上最大、历史最长的共产党的兴衰成败对我党的执政实践更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发展观和思想方法论,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改革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运用唯物史观认识改革发展问题要坚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统一的观点、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基础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运动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并对新时期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在探究主要因素的同时也不可否认某些"边缘因素"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影响。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利益的二重性矛盾始终是困扰人类制度安排的"逻辑难题"。苏联解体前夕部分苏共高层人员和社会精英基于既有"特殊利益"的承袭化诉求以及行为导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从政治哲学层面思考社会阶层变迁、特权阶层和社会精英的利益诉求对社会制度变迁的影响,为多维视角解读苏联体制终极的内在机理以及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提供有益的历史参照系。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乡镇政府存废的抉择置于历史的背景下考察具有可靠性和可预测性。乡镇企业产权改革将推动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型,同时加剧后乡镇企业时代乡镇政府财政困难。由于乡镇企业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加之乡镇政府的职能调整并未完成,所以从财政资源配给的角度看,乡镇政府成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具有理论的可行性。这一乡镇政府转型的选择符合其历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关于会计准则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伦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的基础上 ,阐述了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和行为准则具有厚重的伦理学意义 ;并探讨了当前会计准则中的伦理意义的缺陷 ,以及将西方会计准则伦理和我国传统伦理相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