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对犯罪概念的分类主要有形式上的犯罪概念和实质上的犯罪概念之分,两种犯罪概念的表述方式各有特点。我国刑法第十三条对犯罪概念的表述试图兼顾形式的犯罪概念和实质的犯罪概念,这一表述并没有起到兼顾的目的,为了解决其中的矛盾,我以为在犯罪概念的表述上应该区分立法和司法两个阶段并采取不同的表述形式。  相似文献   

2.
宋哲 《电子知识产权》2006,(7):50-50,59
专利法的修改和有关司法解释的制定,是近年来专利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专利法现有概念的考究和体系化,成为了迫切的任务。我国现行专利法对于专利解释方法的规定较为简单,学术讨论和司法实践中对于专利的字面解释与字面侵权,多有混淆。而这两个概念都是专利法理论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实有予以认真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所谓相近、易混的法律专业术语是指字面相近而含义不同,使用时容易发生错误的法律术语。其突出特点,是表面意思相同或相近,但实际法律含义截然不同,使用时绝对不能互相代替。例如:“陈述”和“供述”这两个术语,字面均有“叙述”之意,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律概念。...  相似文献   

4.
试论专利侵权认定中的“等同”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等同"原则的必要性 专利侵权的认定目前多采用两个步骤,其一,字面侵权;其二,等同侵权.所谓字面侵权是指以被控侵权物与某一专利的权利要求书相比,被控侵权物具备了权利要求书中的每一个权项;或者说权利要求书里的每一项技术要素都可以在被控侵物中找到.在不存在字面侵权的情况下,才考虑被控侵权物是否构成等同侵权.  相似文献   

5.
华国庆 《法学杂志》2006,27(2):60-62
预算的概念及其特征是预算法中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法学界对这两个基本问题缺乏研究,现有表述只是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而修订和完善《预算法》,首先必须对此加以重新认识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麻昌华 《法学》2012,(8):26-30
毫无疑问,继承的对象就是遗产。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其继承法规定的都是遗产的继承,而非其他。但对于什么是遗产、遗产范围包括哪些财产,立法上和理论上均有不同。表面上看,遗产概念和遗产范围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实际上在厘清了遗产概念之后,遗产范围的确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遗产概念的界定往往只是理论上的,遗产范围的限定则更多地表现为立法。笔者拟通过对遗产概念的梳理,确定遗产范围的限定条件,为我国继承法的相关修订建言献策。一、遗产概念中的"合法性"限定应予排除遗产,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就是遗留的财产,其包含两个方面的界限。首先,在时间上是自然人死亡  相似文献   

7.
研究法律援助实施中的管理问题,首先需要把法律援助实施的有关概念做一界定。目前,关于法律援助实施概念有两种表述。一种表述为:法律援助的实施是指法律援助机构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公民提供各种形式法律援助的行为过程。持这一表述观点者对法律援助的实施形式又有两种分法:一种观点认为实施形式有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调解、公正。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都属人大常委会内设机构,但两个法律概念不同,职能职责不同,绝不能混为一谈。一是法律概念不同。现行的地方组织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人大常委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办事机构和其他工作机构。从立法表述上看,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办事机构注重的是"办事",工作机构注重的是"工作"。二是职能职责不同。办事机构的  相似文献   

9.
略论吸收犯概念的存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罪数形态概念应当是着眼于对客观现实中所发生的具体犯罪现象的一种描述,至于这些犯罪现象该如何处理在概念中并不涉及,而吸收犯概念直接着眼于对某些犯罪形态该如何进行具体处理(即吸收)这一问题上。可见,吸收犯与犯罪形态中其他概念表述的对象是两个层面的问题,这一点正是这一概念与其他的犯罪形态概念不同的根本所在。因而,严格地讲,"吸收犯"这一术语不能作为表述犯罪形态的概念。为吸收犯这一概念所努力设定的各种吸收形式有的根本就不属于罪数形态的研究范围,有的则完全可以被罪数形态中的其他概念消解。  相似文献   

10.
公司董事“注意义务”与“忠实义务”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些年来,我国研究公司法的学者在论述董事义务时,几乎都引进了“注意义务”(或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善管义务)和“忠实义务”这两个概念作为论述的基础。介绍外国法的相应规定时,也是如此。其实,作一番深入的研究后就会发现,我们在介绍大陆法和英美法的有关制度时,字面相同的概念,其内涵并不真正地相同。...  相似文献   

11.
吴占英 《政法论丛》2014,(4):121-128
修正后的刑法第65条“但书”规定中“过失犯罪”的表述之后是否存在“的”字,并不会导致“犯罪”与“犯罪分子”的区别;刑法第65条的“但书”对“前罪”和“后罪”均起限制作用,而不是“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的表述对“前罪”和“后罪”均有限制作用,但“过失犯罪除外”的表述仅对“后罪”有限制作用.另外,要正确把握“累犯的本质”和“累犯从重处罚的依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与"办事机构"有何区别?从立法表述上看,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它们之间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现行地方组织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常务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办事机构和其他工作机构。"这里的立法表述表明,"办事机构"是"工作机构"中的一个种类,与"其他工作机构"的种类处于并列地位,共同构成了"工作机构"的集合概念。也就是说,"工作机构"是一个属概念,"办事  相似文献   

13.
民法上相邻关系的界定——兼论法律概念的制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邻关系这样的概念所要表达的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概括和抽象,只是这一表述高于实际生活,是经过法学思维加工的。在相邻关系的具体描述中,有相邻关系与相邻权两个不同的称谓。"相邻权"的提法,本身就需要进行严格的界定,要说明"权"是指权能还是权利。法律概念应该是在法律规则意义上的界定,法律规则的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都是通过法律概念来表述的,通过法律概念将事实涵摄到规则的评价范围,进行法律作业。相邻关系,作为具有规范意义的法律规则,在进行定义时,除了要遵守逻辑学的要求,还应遵循法律规则的结构要求。相邻关系就是一种经验描述性的民俗法律概念,它来源于生动的生活现实,因此,在进行概念总结时需要梳理界定相邻关系的各种事实要素,以确定描述范围,即从对物的范围和对人的范围两个方面界定相邻关系这一法律概念的涵义范围。  相似文献   

14.
对"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的解释既不能超越字面含义也不能停留在字面含义,而应结合刑法自身的特点与规律进行界定。需从刑法谦抑性的总体特征、法条文设置的目的和内部结构、刑法理论上的观点和司法解释中对概念解释的限制性规定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问:外观设计是否同样适用<专利法>中关于"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的规定? 答:实践中之所以存在这个问题,主要起因是业界针对该问题目前存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反对者主要理由是,不管是新专利法还是旧<专利法>,第24条中关于发明创造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的规定的字面表述都是一致的,具体规定是: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一)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二)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三)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相似文献   

16.
知情权与信息获取权——以英美为比较法基础的概念界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情权与信息获取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我国行政法学界有被混淆的倾向。以英美为基础的比较法视野看,两者在逻辑结构、规范表述和制度印证层面,都有着不同的特质。这对概念的界分,已然构成其信息自由立法理念的奠基。以此来反思概念混淆对我国现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规范结构、立法理念和制度建构中的可能影响。并以概念界分为契机,指向未来更为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  相似文献   

17.
行政法治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行政法文化之内涵分析 (一)法文化之语义简释 欲讨论行政法文化之概念,必须先谈法文化之概念。从字面即可知法文化为属概念,行政法文化为种概念。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是广义的“法文化”,这个概念的庞大外延使其既能用来指导部门法学理论基础的研究,又可能使问题的讨论成为泛泛之谈。我们如果进一步分析法文化的内部结构,可以认为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客观法,  相似文献   

18.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的再界定现行三大诉讼法,都将视听资料作为一种诉讼证据加以规定,但对于视听资料的概念的界定,都是学理上的观点。有的学者将视听资料概括为“是储存在磁带等物质载体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音响、图像资料。”有的教材将视听资料表述为“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音像信息资料”。这些表述稍有不同的视听资料的概念都是从两个方面对视听资料定义的,即一是从内容上,视听资料必须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二是从形式上,视听资料必须是音像信息资料。那么,只要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音像信息资料,即能够满足视听…  相似文献   

19.
违约行为及其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违约行为 (一)违约行为的概念 违约或是违约行为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中的专门术语,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中原多用“不履行”表述与违约或是违约行为相类似的情况。但现在两者都采用。对于表述违约行为的概念,有着相当大的分歧。英美法系学者一般以债务人违反合同义务的形态为标准来表述违约行为的概念;相反,大陆法系则主要以债权的目的是否实现为标准来定义的,或者是债务的不履行。我国台湾学者史尚宽认为,不给付即是债务的不履行。我国学者多用解释的方法定义,认为“违约行为就  相似文献   

20.
亚洲立宪主义概念初探韩大元一、概念表述与特征亚洲宪法学家们在解释立宪主义概念时,一方面遵从立宪主义的本质含义,另一方面又从亚洲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出发,对其概念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果进一步概括立宪主义概念的话,我们可以把立宪主义概念分为三个层次,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