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上海的城市文化建筑正面临消失、保护不到位和惨遭破坏的困境,为此应该从政策、城市设计、修护管理等方面,对城市文化建筑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
上海的城市文化建筑正面临消失、保护不到位和惨遭破坏的困境,为此应该从政策、城市设计、修护管理等方面,对城市文化建筑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3.
上海的城市文化建筑正面临消失、保护不到位和惨遭破坏的困境,为此应该从政策、城市设计、修护管理等方面,对城市文化建筑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历史建筑是城市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利用好历史建筑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南宁市是广西的首府城市,有1600多年的历史,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刻不容缓,对历史建筑的利用需要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的一种表现,是受所属文化、哲学观念影响的结果.研究城市建筑,去追寻其哲学、文化内涵,才能对城市的发展有较透彻的理解,同时对城市建筑的规划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特色是城市形象的综合体现,也是城市个性化的突出表现。而城市文脉是城市特色的历史文化基因。但是伴随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特色建设陷入困境。如何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如何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塑造富有地方特色和独特个性的城市特色,是当前我们需要迫切思考的现实问题。要采取正确的措施,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塑造城市精神,美化城市建筑。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的自然形态和典型建筑是空间的见证物,附着在建筑物上的非物质文化是当时居民们生活形态、精神气质、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这些文明因素既是中国传统人文智慧和精神的体现,也是治疗"精神断层"的城市病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对于促进城市多元文明共存,提升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当下传统村落与城市和谐共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共同体",正是珠海传统村落本身之于城市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传统村落"活化"保护的路径探究要区别对待,充分运用各种保护方法使传统村落与"城市共同体"共生共同发展,把我们的城市打造成为充满魅力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营造建筑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而城市符号则更多地表达了城市景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作为城市牌坊的昆明金马碧鸡坊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被誉为昆明的象征。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符号学理论,探讨了如下问题:金马碧鸡坊作为城市牌坊何以成为一个城市的符号而具有准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作为城市的文化象征,金马碧鸡坊所承载着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城市变迁的一面镜子,通过金马碧鸡坊的“毁”与“建”,折射出了昆明这一历史文化名城是怎样蜕变成一个“现代化城市”的。通过上述研究,阐释了金马碧鸡坊的城市符号功能与文化象征,透视了隐藏于金马碧鸡坊中的文化内涵及其意义,为昆明的历史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形象是人们对城市文明的一种主观文化感知,具有主客观统一性的总体印象,是城市物质外感形象和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需要从历史文脉、自然环境、城市建筑、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城市行为形象、城市群众文化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整体塑造。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根基和特色之源。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青岛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如全球化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冲击,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于功利化等。保护好发展好青岛的民俗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应进一步融入民俗文化精神,形成青岛城市建筑的地域特色;建立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公众参与机制;以世园会为契机整合民俗文化资源,打造和宣传青岛民俗文化品牌;对民俗文化保护和开发采取多样化途径,从实际出发分层次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创建现代海洋文化名城,既有自身的优势,又存在一些不足;既面临重大机遇,也要应对危机与挑战。针对这一现状,加快推进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建设,要重视发展海洋文化节庆会展,建设海洋文化名品工程,加强海洋文化的传承保护,增进海洋文化人才的集聚,规划体现海洋特色的城市建筑等。  相似文献   

12.
建筑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地方特征和文化传统;建筑色彩同样在建筑更新以及创造新的都市文化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成都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天府文化成为决定城市品质、塑造城市精神、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彰显成都独特魅力的一面旗帜。文章从研]2019-09关键词:天府文化;传承;发展承发展处处长;王允红(执笔人),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文化传承发展处调研员。(四川成都610042)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也成为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货源地和中转城市之一。——天府文化具有创新创造的基因。天府文化博大精深,与时俱新。这里曾经诞生过世界上年代最早、唯一留存、一直使用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诞生过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诞生过中国最早的官办地方学校文翁石室、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新中国第一张股票"蜀都大厦"……天府文化具有显著的创新创造基因,这种基因传承至今,历久弥新。——天府文化具有优雅时尚的特质。天府大地自古是文化巨星集聚之地,有唐一代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李商隐、白居易、刘禹锡、元稹、贾岛、温庭筠、韦庄等都曾旅居成都。清代学者李调元曾用"自古诗人例到蜀"来总结成都所拥有的这种独特的文化地理现象。1938年,燕京大学、齐鲁大学等齐聚华西坝,陈寅恪、钱穆、梁漱溟、朱光潜、顾颉刚、冯友兰、吕叔湘、吴宓等一大批著名学者云集成都,可谓"郁郁乎文哉"。从后蜀主孟昶在成都城墙上遍植芙蓉,到春熙路、太古里的国际时尚潮流,成都不愧为"中国最美幸福城市""最佳时尚生活城市"。——天府文化具有聪慧勤巧的秉性。天府文化具有典型的大国工匠精神和聪慧勤巧的秉性。2013年,成都天回镇老官山罕见出土四部西汉蜀锦织机模型,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教授认为":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提花织机模型,代表当时最为高超的中国织锦技术。"勤巧智慧的成都人创造过神奇的青铜冶炼技术、玉器金器开采加工技术、漆器生产技术、天然气煮盐技术……扬雄《蜀都赋》总结说":雕镂釦器,百伎千工。东西鳞集,南北并凑。"这是一座具有工匠精神的城市。——天府文化具有友善公益的美德。成都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七次大的移民运动。移民城市普遍具有较强的宽容美德和包容心态,形成平等、友善、互助的社会习俗和城市性格。《成都通览》记录清末民初成都人口比例:湖广25%,山东5%,陕西10%,云贵15%,江西15%,安徽5%,江浙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可见成都住民是由大半个中国的移民所构成,移民带来新的物种、生产技术、异域文化,同时也培育出友善公益、互助发展的市民精神。——天府文化具有崇尚自然和乐观包容的理念。都江堰的诞生使得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余秋雨评论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全的后方。"天府之国孕育出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天府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崇乐观包容的生活哲学。针对天府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气质,要进行深度挖掘、深入研究、深刻阐释。一是成立天府文化研究中心,建立学术研究团队,站在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高度,对天府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解读和阐释,为天府文化找到科学准确的理论依据;二是举办天府文化国际论坛,让不同城市、不同文化的人们通过论坛,推进天府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互鉴,提高天府文化全球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树立世界文化名城良好形象;三是编印《天府文化丛书》,将有关天府文化的史料典籍、研究成果、通俗读物分层级、分批次、分受众进行系统性出版;四是创办《天府文化》杂志,充分发掘天府文化内涵和特质,彰显天府文化魅力,弘扬天府文化精神。二、保护传承天府文化遗产,彰显弘扬天府文化根脉城市的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繁荣必须回到历史传统中寻找文化的根基和动力。发展创造天府文化、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其核心资源是历史文脉。要在历史根脉中汲取养料,又要在发展创新中彰显时代精神,坚持科学保护传承与创新开发利用相结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成都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十大古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0处,挂牌历史建筑67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把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好、展示好、利用好,是彰显天府文化独特魅力的源头活水。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牵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着力保护古镇古村落、古街区、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工业遗产、农业遗产的文脉基因和文化风貌,注重实体呈现,塑造成都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形象。重点规划建设"成都中心"之东华门遗址公园和宝墩遗址公园、邛窑遗址公园等,重点实施"杜甫千诗碑"。打造金沙古蜀文化、蜀汉三国文化、草堂诗歌文化、二十四乐伎音乐文化、天府水文化、天府丝绸文化、少城近代文化、文殊坊佛教文化、青羊宫道教文化等城市文脉核心区,创新发展东郊工业遗产文化、蓝顶当代艺术、大熊猫生态文化、天府新城创新文化、文化北城,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公园。发挥博物馆对于展示城市历史年轮的特殊功能,完善国有博物馆体系,发展非国有博物馆,重点规划建设成都非国有博物馆聚集中心(成都文博产业园),广泛聚集非国有博物馆和民间的优质藏品资源,打造"博物馆之都"。——赓续传承民风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地域性和活态性,生动地传承着、展示着城市文化特征。大力推动成都技艺、成都民俗、成都戏曲、成都美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融入生产生活中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举办都江堰放水节、成都大庙会、成都灯会等,延续民风民俗。传承弘扬、传播推广成都美食文化和茶馆文化,扩大"美食之都"国际影响力。——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支持博物馆、企事业单位、文创设计机构,挖掘文物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利用国有和民间藏品资源,研发生产高品位的文旅纪念品、文博衍生品和创意产品。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行动,弘扬工匠精神,推动非遗传承与创意设计、金融投资、市场营销等融合发展,重点提升蜀锦蜀绣、成都漆器、郫县豆瓣、川派盆景、川酒川茶、竹编藤编、珠宝首饰等非遗项目的产业价值,着力打造国际非遗博览园、蜀绣产业园、川菜产业园和文殊坊非遗主题街区等,引导非遗生产性保护产业化集聚化发展。三、塑造天府文化崭新风范,提升天府之国城市品质城市文化风貌是世界文化名城的硬支撑。加强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统筹协调,着力塑造体现天府文化不断发展的新风范,丰富城市文化新的风景线,提升城市整体风貌和文化品质。——创新建设国际一流的城市文化设施。结合"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城市发展格局,高标准完善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硬支撑。回眸历史,建设再现城市文化盛景和综合实力的城市文化客厅"成都中心";面向未来,在天府新区中央公园规划建设"天府中心"",双心"辉映链接城市历史与未来,构成新的城市文化中轴线。有序规划建设城市音乐厅、城市音乐坊、音乐主题公园、大剧院、自然博物馆、新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非遗馆、考古艺术中心、川剧艺术中心、金沙旅游实景剧场和杂技剧场、大千艺术馆等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系统打造宜居水岸文化景观。围绕"宜居水岸,活水成都",梳理中心城区主河道和支流沿岸不可移动文物、博物馆、历史地名、史志传说、传统活动、非遗等历史文化资源,编制《"宜居水岸工程"历史文化资源梳理及保护展示方案》,划定保护范围,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打造"六河贯都、百水润城"的水灵成都和宜居水岸多层次文化景观体系。——统筹提升建筑和公共空间文化品位。对城市风貌的塑造,是弘扬天府文化的重要内涵。要重视历史文化元素的注入,把最具天府文化特色的文化形态、文化印记、文化元素、文化符号,充分展示在城市街区、公共场所、旅游景区、标志性建筑等形象载体上,塑造"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的城市特色,让整个城市充满天府文化韵味。重点是发掘城市不同区域的文化本底和特色,开展城市建筑和公共空间文化风貌综合治理,编制《城市建筑文化风貌导则》,对其风格、色彩、天际线等进行规范引导、综合整治,形成不同区域特色鲜明、区域之间有机衔接、城市整体协调和谐的建筑风貌。按照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编制《城市公共空间文化风貌导则》,对道路、公园、绿地、地铁车站、标识标牌等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梳理、规范和提升,突出历史文脉核心区、标志性建筑、干道节点、环城生态区的文化景观建设和文化品位塑造,推动雕塑、民间收藏、传统手艺、美术音乐、书吧画廊等有机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丰富文化形态,增添城市魅力。四、激发天府文化创新活力,发展天府文化创意产业要萃取天府文化精华,融合创意创新智慧,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造优势和文化产业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融入国际潮流,激发创造活力,繁荣现代文创产业,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推动文创产业融合聚集发展。大力实施"文创+"战略,构建文创与相关产业创新融合和产业孵化转化平台,推动文创与科技、信息、金融、旅游、时尚、工业、农业、贸易、体育等创新融合发展,让文创成为产业升级、产业倍增的重要推力。结合实施四川自贸区的国家战略,推进文创园区与自贸区融合,在四川自贸区成都片区设立天府国际文创自由港,建立面向国际的文创企业进入、投融资、产权交易、艺术品保税、文创产品贸易、创业孵化等方面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优化文创产业空间布局,构建文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有文化的城市才有独特的魅力。山东省省会济南的城市名片之一即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而老城区和商埠区能够代表千年古城及开埠百年城市风貌的成片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性文化符号,亟待加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符号有很强的文化渗透力,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符号,是建设美丽泉城、使"城市更靓"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城市形象与人的形象一样,既有外在形象,又有内在气质。外在形象是由建筑、道路、广场、山水、绿地等形体语言构成,内在气质则包括精神风貌、经济活力、文明程度、治安状况等因素。一个城市的形象、城市的文化品位,应该是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的完美结合。金阳新区在城市建设中熔铸文化意蕴,把文化用建筑语言表现出来,使之体现城市环境的政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有着丰富的山资源和山文化,主要包括了宗教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文化、历史古人类文明文化、养生文化、洞穴文化、生态文化、奇石文化、东盟文化等等。这些山文化不仅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城市文明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生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是深层结构 ,那么城市中的物质环境就是它的空间载体 ,是其表征 ,对城市物质环境的观念反映就是城市物态文化 ,也可以说是街景文化。城市中建筑物、绿色植物、道路和交通流以及候车亭、广告、灯箱等街道景观及蕴含其中的建筑文化、交通文化、广场文化、园林文化、广告文化等多种文化共同构成了城市物态文化。城市中的物态文化是否关心人 ,贴近人的生活 ,是揭示城市存在的真谛———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这一点在城市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有着终极的价值。因此我们对城市的物态文化进行…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生命,失去了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城市,就失去了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失去了城市自己的特色。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在城市发展中,如何塑造具有泉州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风貌,就有了重大的时代意义。本文通过剖析泉州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借鉴名城苏州与德国汉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保护的成功经验,提出泉州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共生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塑造城市文化个性和文化身份的宝贵财富,也是城市不可再生的独特资源。文章在总结成都市大慈寺街区保护与利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弘扬黄河文化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济南等黄河流域城市的责任和使命。新征程上,济南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挑战,如经济实力亟待继续增强、黄河文化资源亟待加强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亟待完善、人才供给亟待优化等。因此,要增强济南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市首位度,系统保护黄河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优化人才供给、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