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明确为什么要“跳” 你不要说我干了五年了,应该跳槽了,是否跳槽和你干几年没有关系;你不要说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所以想跳槽,如果你没有搞清楚你为什么不喜欢你现在的工作,你如何确定跳槽后的工作你会更加喜欢?你不要说这里人际关系太复杂所以我想跳槽,如果你没有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跳到哪里你都会觉得人际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2.
明确需求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你不清楚为什么要跳槽就最好别动这个念头。你可能工作几年后出现了迷茫,原来刚参加工作的那股兴奋劲已经过去,而未来似乎目标也不清楚,这时候很多人想到跳槽,但跳槽不是帮你解决迷茫的,跳槽应该是你清醒后该做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日复一日朝九晚五的生活,是不是让你觉得失去了工作的原始动力,渐渐觉得茫然无措?一年之内跳槽三次、原本觉得适合自己的工作进入瓶颈时期……  相似文献   

4.
跳槽,是一般人的职业生涯中都要经历的事情。正确的跳槽,会将你带入职业成长的快车道,而错误的跳槽,则将你带往职业生涯的停车场。下面是关于跳槽的11条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大中专毕业生跳槽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637名在广州市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的跳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59.19%的毕业生曾经跳槽,且31.91%是在第一年内跳槽;跳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发展前途和工资收入太低;跳槽后大部分收入有所增加;跳槽情况与毕业生的性别、学历、专业以及职业与专业的相关性情况有关.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毕业生、企业和高校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谈起“新生代”员工的跳槽,很多管理者都感到无奈,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们的跳槽理由又多是”宿舍太远,工作压力大,工资太低,上班时间不能聊QQ”等原因。身边一位HR朋友曾感言,他们跳槽几乎没有任何征兆,经常给我们来个措手不及。管理好他们(“新生代”员工)难,防止他们跳槽更是难上加难。其实以笔者的观点,只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步骤,便能有效防控“新生代”员工的频繁跳槽。  相似文献   

7.
又到年末,辛劳一年的你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收获?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劳作在不同岗位上的人群,就工薪兑现、年终奖金、跳槽与反跳槽等问题作了一番调查。  相似文献   

8.
如今有些人特别是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找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跳一个地方,明天跳一个地方,结果是越跳越找不到满意的岗位。那么对于跳槽者来说,怎样才能越跳越高越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呢?笔者有以下三点忠告:一是不要轻易决定跳槽。在一些正规公司招聘人才时,一般对应聘者的经历、背景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用人单位不喜欢有着频繁跳槽史的应聘者,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应聘者不可靠。很多人的跳槽都是盲目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也不甚了解,往往是出于意气用事,结果是越跳越差,每况愈下。跳槽虽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司…  相似文献   

9.
从内地县城来到沿海城市,我大开了眼界。凭我的专业,我很快与一企业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月工资三千.报酬是内地的三倍。干了一年后,在一次同乡聚会上.我发现和我从事同一种工作的同乡月工资都在五千以上。同乡们都劝我跳槽.立马走人,我的一位同乡同学为我选好了新的单位,并要我聚会后的第二天就过去。我有些犹豫,不提前向我所在的企业说一声,立马就走是不是有责任要承担。可我的同学说劳动合同法取消了违约责任,你又没有和企业签有竟业限制条款,企业也没有对你进行专业培训.你有啥责任要承担。请问,事情真的像我同学所说的那样吗?  相似文献   

10.
《干部人事月报》2014,(1):56-57
年终岁尾,“跳槽热”悄然而至,许多企业开始出现军心不稳、人心思变现象。智联招聘2013年秋季跳槽特别调查显示,20.8%的职场人已完成了跳槽,有三成人已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还有超过三成人表示有跳槽的想法但暂未行动。仅有11.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没有跳槽的打算。为防止员工在此特殊时期大量流失,很多企业与员工“斗智斗勇”:有的把年终奖拖延到第二年下半年才发,有的分两三次发放,有的在发年终奖之前与员工续签合同……  相似文献   

11.
一名有几年工作经历的求职者,跳过几次槽。在两个周末的招聘会,他都在其中寻找新的机会,应聘了几家公司,发现一个问题:招聘方非常注意我工作经历中的跳槽经历,有的甚至会询问我每次跳槽的原因。也看到不少的报道,说是用人单位比较忌讳频繁跳槽者,但频繁跳槽究竟是个什么概念?什么样的跳槽理由才是招聘方能接受的呢?  相似文献   

12.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跳槽,是个人职业发展路上不可避免的事情,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与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和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重新定位的背景情况下,“不进则退”的趋势日益明显,当工作环境不适合于你或你不适应于环境时,选择跳槽就是必然的结果。人生短暂,每个人都应该趁年轻尽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如张惠妹的广告歌“我要做喜欢的事情了”一样。  相似文献   

13.
海云 《今日广西》2008,(23):12-12
一般来讲,职场上的劣势主要是指:频繁跳槽或更换行业、毕业生初出校门、工作经验太少、没有学位或学历太低等。  相似文献   

14.
刘毅  李瑞 《北京观察》2011,(10):53-54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和罗伯特·希勒在《动物精神》一书的卷首写道:“如果你看不懂当前的经济形势,如果你要跳槽却又担心失业,如果你想买房但总搞不清楚房价走势,如果你想投资股票但又怕股市暴涨暴跌,如果你想为未来储蓄但又想现在多消费,  相似文献   

15.
名言录     
知识是可以求得的东西。今天没有知识,明天就会有知识了。 -一一加里宁 无论你在哪儿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放弃学习。没有学习,你就不会进步.一一奥斯特洛夫斯基 即使一个人天分很高,如果他不艰苦操劳,他不仅不会作出伟大的事业,就是平凡的成绩也不可能得到。 一一柴可夫斯基你热爱生活吗?那么别恨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一一富兰克林一3Q一名言录~~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你,是不是在本单位既得不到加薪的机会,也没有升职的苗头?日复一日混日子,对工作早已经没了激情的你是否对自己蹉跎岁月很不满?“一年之计在于春”,忙完年终总结,过完年,你就该好好琢磨一份来年的职业规划了:是继续留下来等待机会的来临,还是选择去一个全新的环境,选一份更适合你的工作,让你的激情得到恢复呢?为此,笔者为你打造了一份来年的“职场规划”大套餐,以供职场同仁们参考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钱虹 《今日广西》2008,(21):13-14
9月的南宁,又一轮职场新“行情”启动。 如果你看到“牛市”、“熊市”、“被套”、“解套”这些专业术语,不要以为这一定是指股市。现在,这些股市中的专用词汇已经被借用到职场来形容跳槽的人群。在职场,“牛市”被借喻为每年九十月份的跳槽高峰期,有的人在牛市中成功起跳,取得了转折性的进展;有的人跳入误区,跳进困扰,则喻为“牛市”反成“熊市”;跳错槽一蹶不振被称为“被套”;跳槽失败积极寻找到解决之道则是“解套”。  相似文献   

18.
偶然在论坛上看到一篇《HR经理工作日志》,《日志》的作者在大学毕业后,只工作了一年半就跳槽到一家700人的集团企业做HR经理。干了半年,又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任办公室主任。于是他把自己的工作经历用日志的形式全部记录了下来。引来无数看客,鼓掌者有之、羡慕者有之、感慨者有之、批评者有之……各种心态充斥在跟帖中。  相似文献   

19.
我的乐趣     
我是1972年就任乡(公社)民政干事的。随着机构的变更,由乡到区,又由区到镇工作,算起来已有21个春秋了。在这20多年中,我不仅品尝了民政工作的酸、 甜、苦、辣,还饱尝了其他省、地、县基层民政干部所少有的“不脱产”的滋味。21年来顶编工作,虽然没有享受过转正小孩农转非以及住公房的荣耀,可我有我的欣慰。我曾获得县以上“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安徽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工作者”等各种奖励15次。有人曾问:“你这工作态度、工作成绩与你的物质待遇的反差如此之大,为何还不‘跳槽’?!”我感慨地说:“人各有志…  相似文献   

20.
正最新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士的平均在职时间仅为34个月,在职时间中位数为24个月。一般来说,从开始留意跳槽机会,历经筛选、面试、协议、辞职等过程需要半年,也就是说一半以上中国职场人士在一家公司安心工作不到一年半,就开始了辞职跳槽的准备。全球职业社交平台领英日前发布的《中国职场人士跳槽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士的跳槽频率显著高于美国,其平均在职时间为34个月,相比美国的56个月,几乎短了两年;中国职场人士的在职时间的中位数为24个月,比美国短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