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应邀参加本次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对非合作,这是一个重要而且令人感兴趣的议题。全球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改变着非洲,改变着国际关系。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加强国际社会对非合作很有意义。下面,我愿着重就全球化对非洲的影响、国际社会对非合作应注意的问题、中国对非合作的方式和特点及中非欧合作应遵循的原则等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美是非洲重要的外部利益攸关方,非洲是中美关系中特殊的第三方因素,中美在非洲的利益和关系互动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安全三大基本领域。在经贸领域,中国在非洲拓展迅速,美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水平则有所下降,呈现"中国赶超、美国守成"之势。在政治领域,中美各有独特的政治诉求,中国将"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与非洲交往的政治前提,美国将巩固、扩大非洲民主视为自身主要利益。在安全领域,"9·11"事件后美国重视非洲在反恐中的作用,加强在非洲的军事部署,中国则通过联合国多边维和与对非双边安全合作的方式参与维护非洲和平与安全,但总体依然呈现"美强中弱"的态势。中美在非洲竞争与合作深度交织、复合并存,既存在资源之争、理念之争以及一定程度的地缘政治竞争,也在扩大非洲市场、维护非洲和平稳定等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合作空间广阔。中美两国需要主动作为,在非洲合作上达成整体的、高层次的政治共识,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尊重各自的发展道路和非洲的自主选择,不搞意识形态之争,客观理性看待彼此在非洲的力量对比、利益诉求,循序渐进推进涉非合作,使双方在非洲的关系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的非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20世纪中国的非洲研究的概述。作者将中国的非洲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即感受非洲(1900—1949)、支持非洲(1950—1965)、了解非洲(1966—1977)、研究非洲(1978年至今),对涉及历史学、政治学、文化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影响中国非洲研究的历史环境和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20世纪中国的非洲研究颇有成就。非洲研究正逐步由政治取向转为学术取向,研究领域由窄到宽,研究水平逐步提高,与实际部门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国的非洲研究也存在缺陷,如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研究范围过于宽泛,少有国别或个案研究,与国外交流不多,研究成果很少以外文出版。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对外交往的需要将大大推动非洲研究。  相似文献   

4.
非洲另一面     
《南风窗》2012,(6):32-35
关于非洲的报道,媒体总是聚焦于战争、贫困、疾病和饥荒等画面,虽然这些是非洲的现实,但并不是非洲的全部。今天的非洲人,生活正在改变。从经济角度衡量,非洲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在过去10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10国中,有6个在非洲;  相似文献   

5.
刘中伟 《当代世界》2023,(12):54-60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大幅调整特朗普时期美国对非洲的“漠视”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不同维度加大对非洲投入,深化美非合作,试图改善美国在非洲形象。拜登政府的非洲政策具有突出价值观外交、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短缺议题优先以及强调大国在非竞争等特点。拜登政府从全球战略的视角处理美非关系,目标是在大国战略竞争中获取非洲国家支持,但其拉拢非洲打压其他域外大国的战略图谋难以如愿。展望前景,拜登政府非洲政策的推进,将面临诸多困难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非洲村社社会主义是非洲民族主义领导人力图克服民族意识危机、寻求国家民族一体化的一种努力,对于促进多种族、多部族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非洲村社社会主义的真正意旨是试图在立足自身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但由于非洲村社社会主义领导人对自身的传统不能给予客观科学的分析,导致非洲村社社会主义选择了过激的发展战略、政策和措施,使得非洲的现代化进程遭受重大挫折.  相似文献   

7.
许亮 《国际政治研究》2023,(3):133-160+8
非洲劳工史研究大致可分为缘起、兴起与发展、文化转向和复兴四个阶段。20世纪20—50年代,以罗德斯-利文斯顿研究所为代表的社会人类学家和少数加勒比地区的非洲裔学者开始系统研究非洲劳工问题。20世纪60—80年代是非洲劳工史研究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时期,其核心范式是“无产阶级化”,强调非洲工人也能像欧洲工人一样拥有阶级意识,并最终产生社会革命。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非洲劳工史研究重点从物质层面转向文化层面,尤其关注劳工文化、身份、性别以及意识形态等议题。2009年至今,非洲劳工史出现复兴,新的学术网络和著作快速涌现。学者们开始重视全球视野比较、历史数据挖掘和经济学方法的运用。中非经济交往的发展给“中国—非洲”研究学者们研究非洲劳工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他们可能会对非洲劳工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财富”先生“尊敬的帕森斯先生(时代华纳首席执行官)……尊敬的……”5月16日晚,国家主席胡锦涛身着灰色西服,系着一贯的红色领带,通过“张开双臂拥抱财富”的红色大标语,挥手登上北京财富论坛,向来自全球近百位《财富》500强的董事长、CEO、总裁发表演说。他扫视文稿,神情有些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国力孱弱的非洲国家陷入发展困境。当前,非洲国家旅游业、航空运输业和石油业遭遇明显冲击,外贸创汇、外资流入下降,财政赤字加剧、债务风险上升,非洲自贸区谈判受阻,非洲经济复苏和一体化进程延缓。疫情加剧粮食危机和疾病流行,导致贫困和失业人口激增、政治和安全不稳定因素增多,非洲包容性增长战略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疫情使非洲国家深刻反思既有发展模式,为重塑社会经济结构带来新契机,或将推动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后疫情时代提质增效。但是,受困于单一经济结构、债务缠身、科学技术匮乏,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非洲国家短期内无法建立内生性、包容性、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未来仍要延续自主发展与国际协同并重的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由于国内改革及对外政策调整等因素,苏联(俄罗斯)一度放弃了传统对非政策并从非洲全面撤退。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地缘政治关系逐渐恶化和非洲国际地位的迅速上升,俄罗斯开始意识到非洲对其维护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重要性,随即启动了重返非洲的进程。俄罗斯领导人相继访问非洲,重拾与非洲合作,其主要目的一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是扩大俄罗斯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特别是军工产品的出口,同时获取俄罗斯短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俄罗斯重返非洲具有历史上苏联大力支持非洲民族解放与独立运动的经验以及非洲对俄罗斯的支持优势,但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非洲国家联合自强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前行,成为非洲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之一,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非洲经济一体化从过去不被西方国家看好进而成为国际社会的热议话题。2013年10月28—30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第八届非洲经济会议上,"非洲区域一体化"再成会议主题。与会各国元首、商界领袖以及专家学者就非洲区域一体化如何促进经济发展一事展开讨论,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2.
2005年的八国峰会把非洲脱贫作为重点,做出了免除债务和增加援助的重要决定。这对于非洲脱贫是必需的,但起不到关键作用。从殖民主义历史、政府腐败、不公平贸易诸方面来解释非洲贫困的原因各有其理由,但都不够全面和切中要害。非洲脱贫的症结在发展。这是一项综合工程,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聚集各方条件,全力以赴。非洲脱贫困难和希望并存。  相似文献   

13.
今年恰逢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短短大半年内,中国政要踏足的非洲国家超过20个。6月中下旬,温家宝总理再次出访非洲7国。如果我们抱着审慎的态度去观察非洲,那么就会发现它方方面面值得关注之处,无论是资源、影响力、增长率还是出人意表的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0月1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在其官网上撰文,称中国正在非洲拓展软实力魅力。文章称,中非百余名智库学者齐聚南非比勒陀利亚出席中非智库论坛第四届会议,这是中国在非洲拓展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之后,在非洲知识精英阶层深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软实力的首倡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也坦诚,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不容小觑,非洲民众对中国的评价甚至要好于他们对很多西方国家的评价。中国在非洲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2003年2月中旬,我有幸作为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代表团的一员,随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交流协会副会长万国权先后访问了非洲的毛里求斯、津巴布韦和过境南非,亲身感受到了非洲那炽热、古老、神秘的风韵,其印象深刻难忘。 带着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深情厚意与热切的关注,2月14日我们踏上了飞往非洲这一神奇之旅。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开启了他任上的首次非洲之行。在非盟会议中心的演讲中,他对非洲在当代世界的地位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今天的非洲,是生机勃勃的非洲,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在我看来,非洲堪称‘三个一极’。"非洲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现有54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在历史上,非洲长期遭受西方殖民主义的掠夺和统治,400年的奴隶贸易和近一个世纪的殖民主义与种族主义统治,使非洲成为"黑暗大陆"。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17.
扫描     
《南风窗》2005,(14)
非洲需要援助也要自助正在英国政府游说盟友美国支持其推行非洲援助计划之际,英国媒体近日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英国人认为,每年向非洲提供数十亿美元的援助是一种浪费。有83%的受访者对非洲有效使用援助资金缺乏信心。大约79%的受访者认为,非洲国家政府要对非洲大陆所处的困境负责,而51%的人认为,内战是导致非洲许多问题的因素。这表明,非洲国家在需要援助的同时,自身要做的事也很多,如更好地调动国内各种资源和吸引更多的投资,学会更有效和更透明地使用外援等。非洲是全球援助款项增加最多的地区,国际社会必须坚持援助非洲,针对个别国家、个别情况,看看援助项目有哪些地方遭到不当使用,又有哪些地方被受援国妥善利用。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世界》2013,(7):81-82
一、日举办非洲会议公布援非新举措 6月3日,为期三天的第五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在日本横滨闭幕。会议由日本政府和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共同主办,共计51个非洲国家应邀与会,其中有39住领导人亲自出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会上宣布,未来五年将向非洲提供320亿美元资金,其中包括140亿美元的政府开发援助。会议发表的《横滨宣言》指出,民间是非洲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需要维护非洲的和平与稳定,为地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9.
非洲在美国和中国各自国际战略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作用和意义也不尽相同.在国际体系深度变革、世界格局加速重组的进程中,特别是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非洲更多的是被美国当作遏制中国的工具,但非洲却是中国外交"基础之基础",其基础性地位不容动摇,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始终维系中非关系高位运行的缘由所在.目前,中美关系已进入"战略竞争时代",但两国在非洲关系仍处于从"常态"向"非常态"转化的过程中.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是全球性的,在非洲也不会例外.一旦美国将大国竞争引入非洲,也就意味着中美在非洲关系由"常态"步入"非常态",这必将对中国在非洲利益,乃至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处境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非洲学"是一门专门以非洲大陆为研究对象、探究非洲文明历史进程及其当代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综合性交叉学科。19世纪晚期以后,西方的非洲研究逐渐成为大学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文社科分支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研究活动由西方扩展到全球,成为国际性的学术领域。当代中国的非洲研究肇始并建基于20世纪中叶新中国建立后与非洲交往的需要,推进于中非交往合作快速发展面临挑战的广泛知识需求。目前,中国非洲学建设发展的核心任务与基本路径,应该是在秉承中华学术传统的基础上,立足于深入观察和综合把握当代中非发展合作的民族实践,形成可以说明、解释和指导这一民族实践的原创性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并在学科建设的一些基础领域做出持续的努力,最终建立起具有中国学术品格而又融通中外的"中国非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