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婚育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历经农耕文明塑造、新文化运动孕育、社会主义文化改造、计划生育重塑、个体主义婚育分离五个阶段。表明青年人婚育观念并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其适应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在制度和文化上进行建构的,具有可形塑性。因此,面对低生育率的困局、传统与现代的婚育观念杂糅共存、个体化和个人主义逐步凸显的局面,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出发,在未来的一段关键时期,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婚姻及生育制度完善、生育文化宣传及教育、价值引领等方面着手形塑新型婚育观念,进而形成婚姻和生育友好型的社会文化氛围。未来我国青年人婚育观念的重新形塑有两个大方向:一方面要弘扬婚姻和生育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要以“新型婚育文化”呼唤婚育责任伦理来引领青年的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除了受教育程度之外、影响女大学生婚育意愿的一些因素。我们以问卷调查和深度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三个经济水平不同城市的在校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恋爱次数是多少,正在谈恋爱的被访者期待结婚的比例都大于现在没有男朋友的被访者。普遍地,女大学生对生育的期待要大于对婚姻的期待,大部分女生希望在27~29岁结婚、生孩子。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期待生育更多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有一块自己的心理天地,这样就造成了人的千姿百态、各有特点.未婚大青年同样这样,共同的是,他们同属未婚;不同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各有差异.通常的表现,张三可能为这个问题苦恼得茶饭不思、目光呆滞、情绪低落、过于敏感;李四可能毫无所谓、一如既往、  相似文献   

4.
今年初,我在广州市青年婚姻介绍所的几千份登记卡片中,抽查了一千份卡片,男女各占五百份。虽然这一千份卡片不能完全反映广州市未婚青年的状况,但仍能从某个侧面反映一些情况,以下是统计和分析的结果。一、从年龄上讲,前往登记的未婚青年,男比女的年龄稍大。男同志三十一岁以上的占38%;女同志占18.8%(这与社会上实际未婚的男女比例,稍有出入)。这些人当  相似文献   

5.
当下青年群体尤其是“90后”“00后”婚育推迟突出表现在初婚和初育年龄延迟、生育意愿持续走低、女性在婚人口比例下降等方面。婚育推迟现象的出现,是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并且将对生育率走向、女性在婚人口比例变动、生殖健康水平等产生潜在影响。为此,破解“90后”“00后”婚育推迟现象需要从长计议、内外兼顾、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6.
7.
大青年婚恋问题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对大青年问题的成因,研究者往往集中在大青年问题的情感因素分析中。笔者认为:大青年问题是一个人口学的问题,根本点是男女性比例的明显殊差。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同性恋社群逐渐在公共领域出现,其当前聚集特点主要有:以地方性同性恋组织为纽带、以关键人物为中心、以酒吧与公园等公共场所为地点,以及以互联网为虚拟空间等。除了这种聚集特征之外,同性恋者生存状态的另一面则是个体式、原子化的存在,伪装的、隐匿的生存特点使他们处于“流散身份”状态,这种生存状态对其择友产生了重要影响。与以往研究发现不同的是,除了择友对象的类型化偏好之外,许多同性恋者在择友过程中注重感情,并倾向于寻求与维持长期、固定关系的伴侣。  相似文献   

9.
公安队伍的稳定是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基本保障。利用H省38 789例调查数据开展民警离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民警的离岗意愿整体上并不强烈,且存在年龄、性别、学历、岗位、职级差异;身心因素中,健康自评负向预测民警的离岗意愿,一般心理健康正向预测民警离岗意愿;工作诱因中,收入过低、缺乏发展空间、工作高危、工作太累、形式主义多、职业倦怠均正向预测其离岗意愿;家庭与社会因素中,家庭支持、警民关系均负向预测其离岗意愿。要降低民警离岗意愿,需保护民警身心健康,完善双重激励机制,优化公安工作环境,强化家庭支持网络,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10.
青年同性恋群体是边缘性的城市青年特殊群体,也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与其面对面地进行聊天、交流、沟通,是真实地认识、了解、理解青年同性恋者的很好途径。青年同性恋者的思想与行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诡异与不可思议,他们的价值观与其他群体的价值观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企盼得到人们的理解,需要社会的关爱,渴望生活在阳光下。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影响电子书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CM-IT)和扩展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ECM-IT)的概念模型。为验证该模型,收集了324份有效样本数据,使用SPSS 26.0和AMOS 2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满意度以及沉浸体验对用户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期望确认度也对满意度、感知有用性以及沉浸体验产生了正向显著影响。满意度还对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产生了正向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开发者和营销团队制定策略,提高电子书App用户满意度并促使他们持续使用该软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青年农民工心理健康及其社会性影响与保护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08名城市青年农民工为被试,运用问卷法测查其心理健康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社会支持的相关,结果发现青年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地低于全国常模.社交回避及苦恼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达到了显著水平并且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对青年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发挥了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广东省交通系统,职工的年龄普遍较年轻,特别是高速公路行业。以广东省高速公路公司为例,团员和青年职工所占比例为70-75%左右,其中未婚青年职工占一半。在收费一线未婚青年职工所占比例更大,这些职工的文化水平在高中左右。由于职工自身素质、教育程度的限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未婚青年生殖健康咨询情况进行全国抽样调查,并针对不同年龄段未婚青年咨询途径及其性别差异进行分析,以提供促进我国未婚青年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可及性的基础数据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青年婚育态度较过去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深受全球化与个体化进程的影响,当代青年晚婚晚育已成为主流趋势;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转型与社会保障功能与相关配套措施相对缺席的情况下,青年普遍生育意愿不高。在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当代青年的生育态度对三孩生育政策的有效推进落实至关重要,其中持续完善家庭生育支持政策是帮助青年人走出“恐婚”和“恐育”状态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针对当代青年的婚育态度与生育意愿进行深入探讨,并从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政策、儿童照料支持与女性工作—家庭平衡、性别平等的生育支持政策等,对法国、英国、日本、韩国、北欧等发达国家的家庭生育支持政策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七普”数据,对我国总和生育率情况以及青年婚育状况与问题进行分析,参考国外生育支持政策的具体实践,提出应建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家庭生育支持政策,促进生育问题上母职与父职同等的责任感,促进生育支持政策与其他保障体系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6.
未婚怀孕现象在中国呈上升趋势,而且随着未婚同居的兴起,未婚怀孕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同居伴侣中。本文通过分析来自35位有未婚怀孕经历(自己或伴侣)和30位正面临未婚怀孕风险的两类流动青年男女同居者的深度访谈材料,探讨了流动青年的同居怀孕意愿,以及导致或阻止他们在同居关系中怀孕的因素。研究发现,同居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流动青年女性意外怀孕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增加往往是由于避孕时的疏忽大意和依赖有效程度较低的避孕方式所致,很少是因为缺乏避孕意识和知识。研究还发现,同居怀孕情况的增多部分取决于计划内怀孕的增多,同居关系特征、家庭期待和生育的年龄规范压力是影响怀孕意愿的关键因素,怀孕成为结婚准备过程中的一步,有时甚至是结婚前必要的一步。总之,在流动青年群体中,一种关于同居、怀孕和婚姻的联合决策模式正在形成,尽管这打破了组建家庭的传统顺序,但由婚姻来组织生育行为的社会规范并未被动摇。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城市低保家庭中,青年就业不足或失业现象较为普遍.过低的低保金、不正确的生活态度、巨大的就业成本与就业风险以及附带福利的低保,这些因素都对青年就业的积极性产生了抑制作用.因此,如何促使低保制度从生存救助向综合救助转变、如何促进低保家庭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城乡青年阶层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2006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调查的数据,描述分析城乡青年阶层认同的现状与特点,然后借助3个多元回归模型分别对整体青年、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阶层认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际拟合,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龙  毛朝晖 《求索》2013,(11):28-30
本文调研数据表明:多数农户认可科技对农村生产和生活的作用,但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农户对生产科技中的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贸易、新品种、化肥农药等科技需求意愿相对较高;对生活科技中的护理与教育、健康、食物营养等科技需求意愿较高。对其影响因素检测结果:地理环境、信息来源、性别、文化、务农人数等是影响江南农户两类科技需求的重要因素。据此,本文提出应该加大政府科技扶农力度,创造更多适合农村生产与生活的科技产品,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发展有效的科技传播手段和加强科技市场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日本生育率自1974年起始终处在更替水平之下,至今没有明显的回升迹象。这意味着日本人口在未来将持续减少。当下,应对超低生育率问题已成为日本等东亚国家的重要政策主题。这些国家具有相似的人口变化和文化背景。相关国家年轻世代婚姻、生育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对未来东亚国家的家庭政策制定有重要的意义。对日本代际与性别项目调查(JGGPS)历年的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日本已婚和未婚成年人中,生育意愿越强的个体,其在随后约10年的时间里生育孩子的可能性也越大;在已婚的调查对象中,更年轻的个体以及子女数更少的个体具有更强的生育意愿;教育水平越高,则生育意愿越强;在已婚和未婚的女性中,持有更强的性别平等意识的个体,其生育意愿更弱。因此,在探索有效应对低生育率的新政策时,亦应立足于上述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