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把理性推到公共生活的前台,我们也不吝对理性本身做一个稍稍细致的检讨。 什么是理性?对个人而言,它是利己的算计;对企业而言,它是对企业利益的算计;对社会而言,它是人们互利的算计。在自由竞争的前提下,利己的算计和互利的算计可以统一起来;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和社会的福利最大化可以统一起来。这几句话,可以说是全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理性假说的核心内容。这是一个“美妙”的和谐理论,但也留下了被人们广泛批评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泛刑主义法律观在市场化交往时代的逐渐淡化,似乎与文化天然"作对"的法律越来越被人们纳入文化的视野而打量和探究。法律继承,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涵摄和应用;法律移植,也自然涉及不同法律背后的文化考量和较量;法律制定,不能不考虑国人既有的规范交往方式和规范观念——即使法律担当了对它们的"革命"任务;法律运行,更需在公民日常交往秩序中获取灵感,以便法律的刚性规定获得人们交往文化的柔性支持。因之,在法治建设中,无论人们情愿与否,法文化都在以其独特的魅力作用于法律秩序的构造中。而民间法这一概念,更可谓是法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习惯、习惯法以及民间法与司法和法律方法的关系,是自从我关注民间法以来,一直挂怀的课业,当然,在我看来,它也是我国司法制度和司法活动得以进一步完善的必要课业。众所周知,法律是人们交往行为规定性的产物,尽管法律反过来也会进一步规范人们的交往行为,但在最终意义上,和人们交往行为的规定性相比,法律只能是、永远是被决定的。再完备无遗的法律,也不可能完全搜罗尽净人间交往行为的所有事项,  相似文献   

4.
“殡葬”,一个非常独特的行业,似乎是一个不会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字眼,但它绝对是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行业。“自古有生必有死”,有人类社会,就有了殡葬,也只有人类社会才会有殡葬。因而它又构成了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世界的一道分水岭。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农村法治,乡民的权利问题应当是一个关注的重点。改革开 放二十年来,乡民的权利观念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乡民权利观念的泛道德化、极端 法律化倾向必须得到有效抑制。关注当代中国乡民权利发展的命运,离不开与乡村 社会化相伴随的两个起整合作用的要素——法律和市场,即乡民权利生长的规范机 制和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6.
虚拟社区是人们交流、互动、分享的理想环境,人们在研究其功能作用和实现技术等问题的同时,也对其中人与人的交往内容,交往方式,交往深度和交往策略作了深入的研究。虚拟社区中的交往问题不仅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而且也与哲学等基础学科密切相关。可见,交往问题是虚拟社区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在前人对交往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虚拟社区中交往的道德问题,从这一侧面研究虚拟社区的道德现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对虚拟社区中交往道德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一、全球化是世界性普遍交往发展的客观趋势 交往是社会的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交往关系是人们之间最普遍最常见的社会关系,交往范畴是唯物史观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马克思把交往和人类生产、需要活动统一起来,看作是人类生活最普遍的社会关系范畴.人类为了维系生命的存在、种族的繁衍,必须结成一定形式的社会交往关系,交往和生产是同一的,没有生产、交往,就没有人类自身的存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就没有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交往、生产活动形式的日益拓展,是人类社会历史进化、变革的基因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下海”成了当今社会最时髦的字眼,不管自己的能力如何,似乎人人都这么喊着,并且行动着,成为当代中国的一大景观。其中,那些惯于舞文弄墨、曾一度不屑“世俗”的文人作家们,或被时代所感召,或悲壮无奈,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态投身商海“游泳”,以及由此引起的种种争论和唇枪舌战,成了人们非常关注的有趣的现象之一。倾斜的处境和心态  相似文献   

9.
<正>何谓传统?或许人们对之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传统作为构织人们交往行为秩序的重要方式,大概并无什么疑义,反倒是传统一旦失去对人们交往秩序的构造作用,也就自然在人们交往行为中失去其作用——它便不再是活动的、流动的、当下的传统,而只能是僵死的、作为遗产的、曾经存在的传统。固然,后者具有某种秩序考古、心理感怀和行动追念的意义,但对人们日常交往的现实秩序而言,它或许能提供镜鉴,但并不能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10.
我认为,新权威主义与反对新权威主义的主张都有正确的一面,但又都不尽符合马克思主义。我的基本观点是:中国需要重建政治权威;这种政治权威属于民主政治范畴,而不属于专制政治范畴。 十年动乱造成的恶果,有两个方面:一是民主的践踏,一是权威的失落。对于第一个恶果,人们似乎从一开始就看的很清楚,因此,近十年来,人们是一直在为民主张目与呼喊的。特别是1986年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以来,这种呼声更趋高涨。中国需要民主,成为全  相似文献   

11.
交往对于人类,特别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交往过程中,人们相互交流信息、情感、思想等,并通过交流得到提高。由于少年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因而决定了他们的交往具有自身的特点,交往过程中存在独有的问题。因此,关心少年,正确引导少年的交往,使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少年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他们  相似文献   

12.
交往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方面,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互联网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网络交往。这种新的交往方式的出现,在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伦理道德问题。为此,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合理的网络交往的伦理原则,规范人们的交往行为,在减少问题出现的同时,也有助于交往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相似文献   

13.
在电脑和互联网络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人们的情感生活当中,网络爱情这一崭新的交往方式和情感样式,也已经悄然出现。但由于网络爱情交往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展开的,所以,与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交往过程相比,它又具有一些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4.
乡民对国家法律缺乏信仰,直接影响到法治建设的成败。法律信仰危机,是因为有限的法律认知、人治传统、法律制度、司法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培植法律信仰需要我们制定出完美的法律、一支合格的司法队伍及强化公民个体权利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在电脑和互联网络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人们的情感生活当中,网络爱情这一崭新的交往方式和情感样式,也已经悄然出现.但由于网络爱情交往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展开的,所以,与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交往过程相比,它又具有一些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但是在传统的实践观中,人们对实践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它忽视了主体间的交往实践,而把实践看成是单一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在我国随着对实践和主体性问题讨论的初步深入,交往实践开始引起了哲学界的注意,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交往实践也为人们看待、分析网络空间及其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在语言运用中 ,人们常使用委婉语把话说得更含蓄 ,使意思表述得更文雅、有礼貌或用委婉、动听的字眼来掩饰人们惧怕、害羞及厌恶的心理。其表达方式是不直接说明其内心的真情实感 ,而是借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语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英语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交往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交往与社会是有关联的。研究交往与社会的有机关联性,强调社会有机体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即它直接形成于人的交往活动之中。从而揭示出交往范畴的客观性、必然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改变着传统的交往方式,高校学生党校教育需要适应新情况,优化教育内容,搭建实践平台,依托新兴媒体,创新教育方式,推动党校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交往存在低活跃度朋辈交往,开放真诚与慎重功利的交友心态呈两极分化等特点。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交往动机中以情感性需要为主要驱动力。为此,学校应通过发挥建设性介入、增加异质交往、建立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等举措,对当前多校区大学生群体中的朋辈交往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