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据安徽《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叶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张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叶家。张英作诗一首:"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拆掉围墙,退让三尺。邻居叶  相似文献   

2.
李平 《求贤》2010,(6):13-13
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在安徽桐城老家修建宅院,因地界与邻居发生争执,遂给张英写信求得支持.张英写了一首打油诗作为复信。诗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仔细思量,决定按张英说的.让出三尺。邻居见状,也不好意思再争斗.同样让出了三尺。从此两宅间留出了六尺宽巷道.两家也因此和谐相处.几百年来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3.
灯下随笔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首诗引出一段相传久远的故事来。说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姓张的人在北京做事,一次,他的家人因盖房砌墙与邻居发生争执,闹得不可开交,无奈之下,家人投书给他,问如何处置。他看了信后,觉得这仅是一件小事,没必要千里投书来问他,便为家人寄去了这首诗。家人见诗,主动向邻居退让了三尺地方,  相似文献   

4.
杰祖籍陕西韩城人,自幼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刻苦攻读,到了三十七岁,终于中了状元。也是陕西省在科举年间唯一的一名状元。他当过五部侍郎、兵部尚书、军机大臣,直至一品宰相。也是最终把大贪官和判处死刑的主审官。对人民宽容:王杰的一个侄儿叫王仁,在家乡因和邻居为三尺宽的墙界争执不下,想借朝中叔父的权势压制对方,于是就给叔父写了一封信,王杰看罢信,当即回诗一首:“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王仁按叔父讲的让了三尺,对方很受感动,也让出三尺,这六尺地界成了村民通行的巷…  相似文献   

5.
人文历史     
《支部生活》2015,(3):49
六尺巷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张英(清代名臣张廷玉的父亲)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因双方都官位显赫,是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便是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一纸书来只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有"三尺"这个数量词,含义却各不相同。最有名的是"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三尺"指距离。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刘邦总喜欢吹嘘自己凭"三尺剑"得天下,这个"三尺"有讲究。原来,周朝规定:佩剑分为上制、中制和下制,其中最高级别的上制,佩剑长三尺,所以又用"三尺"来指定剑。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则提到"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这个三尺指的是系在腰间的绅带。《礼记·玉藻》载:"绅长制,士三尺。"郑玄解释说,"绅,  相似文献   

7.
李新贵 《学习导报》2014,(11):50-50
《新湘评论》杂志社编辑部:看了贵刊2014年第7期刊载的"家道家风",我不由想起安徽桐城"六尺巷"巷口石壁上刻着的一封家书: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康熙宰相张英,写给家里的一封书信。我在基层法院、检察、  相似文献   

8.
<正>《宋史·寇准传》里有一个故事,人称"寇老西儿"的寇准在仕途上,一步步高升,官至宰相。他执掌相府之初,生活上还是很奢侈的,经常在相府里宴请他的诗友,招待志趣相投的各级官员,吃吃喝喝、笼络人脉。酒余茶后,经常让一些歌女唱歌排忧解闷。为此,他在相府里命人专门搭了一个楼台,为歌女唱歌所用。  相似文献   

9.
张维军 《当代贵州》2014,(21):52-53
正"抬头离天三尺三,出门走路腰半弯;下山买盐八九里,爬坡上坎腿打颤;光棍帽子一大摞,半夜愁醒母心寒。"三年前,这首流行在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一带的顺口溜,是周坪人祖祖辈辈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周坪人对这句顺口溜仍记忆犹新,但他们居住的家园已经改天换地。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扶下,短短三年,周坪村不仅摘除了"光棍村"的帽子,还树起了"美丽乡村"的牌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相似文献   

10.
警惕谊贿     
正"君王舅子三公位,宰相家人七品官。"要想提拔得快,就要与领导靠得近一点,零距离接触最好。所谓"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然而也不尽然。假如你遇到的上司是曾国藩,要想靠跑或送来获得提拔重用,近乎于痴人说梦。这一天,曾国藩召集谋士商量军国大事。人还未到齐,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有"三尺"这个数量词,但含义却各不相同。例如,"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三尺"好理解,就是指距离。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刘邦总喜欢吹嘘自己凭"三尺剑"得天下,这个"三尺"有什么讲究?原来,周朝规定:佩剑分为上制、中制和下制,其中最高级别的上制,佩剑长三尺,所以又用"三尺"来指剑。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则提到"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大家千万别误会这"三尺"是王勃的身高,王勃可不是侏儒。这个"三尺"指的是系在腰间的绅带。《礼记·玉藻》载:"绅  相似文献   

12.
正小时候我发现,老家的秋收习俗和周围地区有很多不同,收割稻谷叫"割谷子",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把子"。老家所在村庄叫马蹬坝,是一座貌似奔马的山峰挡出来的一个山间平坝。翻过这座山,就进入了双龙场田家河。小时候去双龙场赶场,沿途见有人收割稻谷。他们把一个俗称"搭斗"的木制工具抬到稻田里,前面的人将稻谷割倒放在地上,后面的人依次将谷子摔打进"搭斗",最后,再将"搭斗"里的谷子担回去。  相似文献   

13.
<正>初春季节,走进农四师六十一团农三连职工唐建华的家,院子里扫得干干净净,家里收拾得干净利落,二亩庭院种有果树、冬菜,房子走廊里的花足足有四五十盆,开得争奇斗艳,门上"和谐小康家庭"的匾牌非常耀眼、醒目,一看就知道这家人是勤快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家庭和谐了,社会才能和谐,团场的各项事业才能和谐发展。唐建华和刘迎晖是1987年结婚的,那时家里条件不  相似文献   

14.
正欧阳修称,士人的理想是"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谏官虽卑,与宰相等"。但谏官天生就是要监督宰相的,而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宰相,一般都不喜欢被人监督。监察官和行政官这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成了千年难解,他们彼此又"相爱相杀",最终成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在冲突中不断磨合,客观上有利于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重新诠释了历史上"天无三日睛,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当代含义,这是对贵州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近些年,"有山有水有优良空气","三有"的贵州正在成为一个"聚宝盆",变身让人向往的观光度假花园、寄托乡愁故园、改革创新田园。而曾几何时,贵州被贴上"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三无"标签。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  相似文献   

16.
宰相砸碑     
宋朝仁宗年间,宰相曹武衡被派去长江流域赈济灾民。回程路上,他顺道回了老家唐州湖阳镇。曹武衡是湖阳镇苦冲人。苦冲山穷水恶.曹武衡就是为了离开这个苦地方,才拼命读书,成为苦冲的第一个进士。后来他官运亨通.没几年就当上了吏部尚书并官至宰相.成为苦冲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官。这次回老家,他就是想看看自己20年前的功德如何造福族人。  相似文献   

17.
"三级贫户"之子陈水扁幼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非常穷困的日子,这给陈水扁后来的人生路程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在陈水扁老家庭院里,有一面破旧的土墙,他的父亲陈松根,经常拿粉  相似文献   

18.
<正>李悝荐相李悝为国君推荐宰相的故事一直为后人称许。一次,魏文侯对李悝说:"先生曾经教导我说:‘家贫就想得贤妻,国乱就想得贤相’。如今要安排宰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这两个人您看怎么样?"李悝回答说:"我听说,卑贱的人不替尊贵的人谋划,疏远的人不替亲近的人谋划。我的职责在宫门以外,不敢承担这个使命。"文侯说:"先生面对此事就不要推辞了。"李悝说:"这  相似文献   

19.
正三峡明珠,滨江之城,忠县,是中国版图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县城。巴蔓子"刎首留城",光照千秋;严颜断头不降,气贯长虹;唐太宗御赐忠州,名闻天下;刘晏、陆贽、李吉甫、白居易等三位唐代宰相和一位大诗人为官忠州,独步古今;秦良玉万里勤王,千古绝唱;吴毅血染羊城,流芳百世;马士弘血战日寇,忠勇长存;张兰权舍小家为大家,无怨无  相似文献   

20.
"妈妈,我想你!"5月12日中午12时许,蒋敏和远在北川县的两岁女儿通电话时,女儿这样说。因为工作繁忙,女儿被送回北川老家照看。在地震灾难来临的那一刻,蒋敏和战友们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抗震救灾的滚滚洪流中。5月13日凌晨6时许,蒋敏的手机终于响了,刚听了两句,蒋敏泪如雨下,舅舅在电话里哽咽着说,蒋敏的爷爷、奶奶、母亲、女儿全部遇难,蒋敏在北川的家人有10人已确认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