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殿臣 《世纪桥》2008,(8):117-118
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就要在“基础”课中科学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基础”课的各章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基础”课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环境;对“基础”课教师进行心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开放教育“金课”在促进开放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开放教育“金课”建设以开放大学为建设主体,结合开放教育教学的需要,通过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及人格魅力,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及创新性。本文主要从课程团队建设、课程内容筛选、课程教学设计及课程平台运行推广等方面介绍了“金课”建设及应用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为需要进行开放教育“金课”建设的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湘潮》2023,(1):35-36
<正>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的重大时刻,衡阳以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党史课,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相继对衡阳音乐党史课进行了宣传和推介。背景起因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需要开发“新课件”。2021年,中共衡阳市委提出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创新“自选动作”。根据市委指示,  相似文献   

4.
在对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活动中,长春地质学院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政治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两课”的建设。在政治理论课实现了由“老三门”(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向“新三门”(马列主义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中国革命史)转换后,他们继续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在遵循现有理论课教材的前提下,把理论课教学与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学生的思想实际“三结合”,着重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三脱离”现象,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有的课还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 在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地质学院党委以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高校“思政课”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对“思政课”教育教学也必然提出新的要求,“思政课”教学如果依然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则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进一步加快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步伐,不仅是新形势下提高“思政课”教学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的需要,也是做好高校思想理论工作的必然要求。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务必要在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加强实践环节,引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考试方式,实现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下功夫。本文是作者关于提高新形式下“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大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新发展阶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必经阶段,倡导充分发挥协同式育人团队合力,强调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相互联动,注重多种教学载体的配合与优化。在“大思政课”理念指导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实践教学效果明显,不仅打破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固有认知,而且对于把思政课打造成有温度、有深度的课堂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从充分运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统筹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校内外实践教学时间,持续优化实践育人体系等方面,继续深化、落实“大思政课”理念,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历史厚重感,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教材体系,从“时代新人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治思维教育”七个方面探求“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切入点,基本形成了向教学体系转换的思路结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教育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以下简称“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要真正使大学“两课”上出水平,上出实效,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六性”。第一,思想性。高校开设“两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鲜明…  相似文献   

9.
陈斌 《世纪桥》2023,(11):63-65
构建“大思政课”是新时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新举措,以“大思政课”为主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增强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科学内涵,拓宽了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路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理解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思政课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原则,必须基于“大思政课”视域,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价值维度和场域维度把握教育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北京支部生活》2022,(10):34-37
<正>金秋9月,北京各高校陆续开学。时值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开展“2022年北京高校新生引航工程”,指导各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念引领、学习生活帮扶、文明安全教育“四位一体”的新生入学教育。各高校通过党委书记、校长讲授“开学第一课”、开学典礼、新生军训、特色新生教育活动等形式,引导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11.
探讨文化认同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逻辑理路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认同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前提基础在于二者在属性特质、目标价值、方向进路方面的高度契合。文化认同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在于以中华文化为媒介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文化认同教育融入“大思政课”,要以“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为关键点,使中华文化以德育资源形式融入育人的各个场域、不同平台与多元主体。  相似文献   

12.
“课证融通”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课证融通”要求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教育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课证融通”是促使学生教育教学专业化的有效模式,对高职院校以“课证融通”的要求反思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教法有促进作用。本文基于“课证融通”的具体要求,反思五大领域活动设计的现状与不足,进行教法的改革,以便于更好地实现“课证融通”的要求,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展,为成为优秀的教师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23,(2):37-38
<正>“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作为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我将引领学生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这是曾艳的一段感言。思政课理论性强,曾艳另辟蹊径,一步一步改变了思政教育古板、乏味的老面孔,让思政教育“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用“四全育人”模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四全育人”模式内涵和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围绕“育人”这个核心任务,从教学与管理联动、课上与课下联动、网络上和网络下联动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四全育人”模式运行机制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警惕“清水衙门”水变“浑”文/江苏永茂教育单位原本是人们心目中的净土,素有“清水衙门”之称。然而,近年来,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逐渐在侵蚀着这片净土,使其逐渐变“浑”。现象侵吞回扣。学校为学生购物,联系有偿服务,大都有回扣,且名目繁多,如课本教...  相似文献   

16.
整体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应有的题中之义,是其最为突出的特征。整体性不仅应体现在各门具体课程的教学中,也应体现在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上。本文较深入地从整体性的视野探讨了高校两门主干课即“概论”课和“纲要”课的内在联系以及两门课程实现整体性教学衔接优化的重要性,提出了“概论”课和“纲要”课实现整体性教学衔接优化的具体思路,对“概论”课与“纲要”课教学衔接具有理论前引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吕永红 《理论导报》2012,(12):54-55
由于大学生学习“概论课”的兴趣普遍不高,直接导致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不很理想。为增强“概论课”教学效果,通过调查研究,我们确认提高大学生学习“概论课”的兴趣关键在教师。因此,“概论课”教师不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立足于满足学生成才发展的需要,进行主体教育,而且要以饱满的教学激情来感染学生,用扎实而深厚的理论基础来树立威信,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大多数师生对开设“两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有较高的评价,但是对“两课”学习的兴趣不高,师生对“两课”教学质量均不够满意,对“两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较多意见。那么,“思想道德修养”课(以下简称“修养”课)如何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通过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通知》精神,我校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来调整和改革“两课”教育教学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两课”课程建设。 建立“两课”教育工作领导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大使命。“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就是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既是对思政课建设基本经验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体现了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善用“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思政课发展的鲜明特色。要厘清“大思政课”的深刻内涵,把握“大思政课”的时代价值,明确“大思政课”的建设理路,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进而更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