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10页)那末,什么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呢?有以下两种认识:有的同志认为,“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涵义应该理解为无产阶级解放的“各种具体条件”。他们说,无产阶级进行解放斗争,直到实现彻底解放,是一个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长久过程,必须解决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各种具体条件,不仅需要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2.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同其他一切划时代的思想体系一样,它的产生也是基于那个时代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完整的科学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孕育、诞生和成熟的过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正式诞生,而1867年9月马克思《资本论》的发表则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求实》1980,(Z2)
51、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也叫科学共产主义,它既指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又指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它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们这里说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狭义上讲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的论述,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学说。所谓无产阶级解放的性质,是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是指无产阶级进行斗争、实现社会  相似文献   

4.
江波 《党史博览》2004,(8):36-39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十分严整而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体现。不过,当初马克思、恩格斯及其战友们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把这一科学体系称为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本人决不同意带有突出他个人的提法,他只把自己的学说称为“新唯物主义”、“共产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马克思主义这一提法最早出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等人从贬意上使用过“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作为切入点来审视和考察"现实的人",而不再是从"抽象的人"或"理性的人"出发解读"人的本质",这就在西方哲学史上实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变革。生产力、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两个基本而独特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两个基本的层面和形式上对"现实的人",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无产阶级的现实处境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进而深刻地揭示"人的解放"的根本动力、社会条件、未来状态等等,形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人的解放"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余显礼  严恒江 《探索》2002,(5):108-11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阐明了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揭示了共产主义的本质。纵观讲话全文,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每个人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观的当代体现。……  相似文献   

7.
一种观点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10页)。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应以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同时解放全人类为主线来形成其体系。另一种观点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阶级斗争规律的科学。它研究无产阶级采取的政治行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以过渡到废除阶级并同阶级一起废除国家,因而它应以无产阶级专政为主轴来形成其科学的理论体系。但是,有的同志认为,上述论点不是马、恩、列等革命导师的全面述论。这种提法  相似文献   

8.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现实基础和理论结构1、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理论界一直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许多同志还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恩格斯在1885年关于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思想,是特别强调无产阶级的解放的,这同他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有关。但这一研究对象似显狭窄,还应包括无产阶级以外的广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人的现实幸福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人类解放、实现人的现实幸福是马克思一生的事业。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人的现实幸福观,这一幸福观不同于以往的幸福观,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既超越了直观感受主义的幸福观,也超越了人道主义的抽象幸福观。这种幸福观的核心是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历史中得到充分展现,个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因此,马克思在政治解放的基础上要推进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现实幸福。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全面理解马克思"人的现实幸福观",有利于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正>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初心"。马克思曾说:"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人民幸福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习近平同志指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谋人民的幸福而尽心竭力,是党性的集中表现,是共产党人权力观的根本要求,是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规范的本质内容。习近平同志的施政理念深深地烙上了人民群众利  相似文献   

11.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旨是实现人类解放、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生活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但他们探讨的问题并不限于自由资本主义,而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问题,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全部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无论是他的哲学、政治经济学,还是科学社会主义,都服从一个目标:在实现人类解放、社会进步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期创立新的学说的目的和使命。他探讨人的本质,是为了揭示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批判地考察个人与他的现实生存条件,从而指出个人终…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又说,现代无产阶级只是依赖马克思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的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的解放条件。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理论一旦掌握了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3.
乔翔 《唯实》2012,(2):19-24
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政治前提,而无产阶级革命则是无产阶级获得政治解放的根本途径,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并保持无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根本手段和重要保证。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制度,使自己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成为享有充分民主权利的统治者阶级,这是无产阶级政治解放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14.
第一种意见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理由是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是这样说的:“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考察这一事  相似文献   

15.
·内容提要·绪论第一节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一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指的是研究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而不是其他阶级的解放运动。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条件,是指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正确途径和道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一般目的,指的是研究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们有些同志常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的这句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来证明人的本质只是人的社会性,而不包括人的自然性,甚至有的同志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之名与马克思并列深深铭刻在世界无产阶级心目中,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无可争辨地成了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小提琴手”,但他始终以绝顶的谦虚态度把马克思的名字放在自己的前面,就象他自己所说的一生都当“第二小提琴手”。恩格斯和马克思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但是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有它独特之处。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是多方面的、深刻的,下面试就三个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马校 《理论研究》2019,(3):49-54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运思起点是现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这既是马克思与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歧出所在,也是理解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马克思对宗教和政治的批判实质是对人所处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的异化的批判,在批判中马克思确立了此岸世界的真理。根据当时的德国现实状况,马克思判断认为德国实现人的解放的社会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哲学来共同完成。马克思所批判的宗教、政治问题和解放无产阶级的现实需要是存在于所有私有制国家的,因而马克思对德国的解放道路的探讨实质是对人的解放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政治解放思想首先是为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鲍威尔关于犹太人解放的观点而提出的。与鲍威尔的思路不同,马克思认为,宗教解放与政治国家的完成并不矛盾,政治解放的前提是先将宗教问题化为世俗问题。政治解放就是指国家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解放出来。马克思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已经实现了政治解放的国家、市民社会和人权的本质,不仅从理论上指出要超越政治解放、实现人的解放,而且找到了实现这一变革的头脑和心脏即哲学和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20.
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只有在全人类的解放中才能实现。共产党,作为马克思列宁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