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实践中,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他们明确展示自己特点的时期,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站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中间的位置,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他们甚至用中派政治的思维模式主导了"第二半国际"。可以说,在国际事务中,随着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威望的提升和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的普遍流行,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中派路线不再局限于国内的政治舞台,他们利用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施加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温士兴 《前沿》2008,(11):49-51
保尔·拉法格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有天才、最渊博的传播者之一”,他在继承、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积极投身于法国和国际工人运动中,当修正主义大兴其势的时候与修正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坚持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他对帝国主义理论及知识分子地位的论述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他的理论和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引起大家对第二国际理论家理论的关注,相信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是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论母体,后者以鲍威尔民族理论及其民族文化自治主张备受关注,并受到列宁、斯大林的重点批判。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研究社会具体问题的经验社会学,囿于局部视角而无法全面认识阶级问题与民族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在政治上表现为寻求调和与统一的折衷主义,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自决理论与追求人类解放的理论质性;拘泥于实证性偏好和西方理性主义,忽略了马克思主义顺应历史潮流的革命性本质和理论概括性,在解决民族问题等方面走向了改良主义、机会主义。溯源性地分析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及其局限,对于深刻理解鲍威尔民族理论与民族文化自治的错误以及列宁、斯大林对这种理论的批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阙愚 《人民论坛》2020,(1):84-85
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新型的绿色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分析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和解决生态危机途径方面具有共通之处,但二者在批判对象、批判目标、批判立场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新时期,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作用,提供更具指导价值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奥地利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其对历史名胜区自然风光的重视和对现代生活垃圾的处理,让外国旅游者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6.
张波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是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系统中国化的组成部分。在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思想是沿着何种路径发生中国化现象并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成果的,这是全书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丰富的国际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经历了三次飞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第三、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系统的和谐世界论,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8.
逯建  乔洪武 《求索》2008,(10):15-17
奥地利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不同之处,是我国对奥地利经济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因坚持“主观”,奥地利经济学至少与新古典经济学存在着“主观主义视角”、“反自然科学的方法”、“无‘连续’的观念”、“不达到“‘均衡’”等四项区别。理解这些区别对我们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劳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要使"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深入人心,应坚持正确的劳动原则,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实现美好新生活。要使"劳动"成为党和人民改善民生的共同方法,每个人都应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劳动内容,提高劳动质量,突出科技劳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通过劳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应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从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到劳动创新、劳动创造的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等在内的多维空间的现实劳动存在状态,丰富了我国劳动的形式和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劳动活力。  相似文献   

10.
刘赋  邹茜 《理论月刊》2010,(10):24-2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完备的无产阶级党报如何利用报刊阵地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思想理论体系。具体包括:舆论监督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开展舆论监督必须做到实事求是;舆论监督要坚持走法制化建设之路。——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真知灼见,对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搞好党的新闻事业,如何正确开展舆论监督,以利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无疑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江玲 《理论月刊》2006,42(6):10-13
马克思对人的生存、命运及其发展的强烈关注是一贯的。无论是早期对异化劳动的批判,还是走向成熟时期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设计共产主义正义理想蓝图,抑或是对东方社会独特发展道路的探索,都体现了对人类正义这一终极价值的关怀。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实质上是建构了包括价值目标、科学理论体系和制度设计的“三位一体”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何海燕 《人民论坛》2013,(12):185-187
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社保思想作为指导,并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成功经验和教训,是加快完善我国社保体系的需要.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社保思想的社会和阶级背景、理论基础、主要内容等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我国社保体系的健全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张利 《人民论坛》2012,(17):196-19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对其具有指导作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新形态,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相联,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联系以及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方面。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这些观点上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党史学的角度,剖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发展的理论。它与不同的民族文化相联系、与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或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作解读,就会产生不同的传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一传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凯  廖文 《传承》2014,(2):84-85
人与自然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最核心的理论部分。从总体性、历时性、社会性,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中,多维视角地研究探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深刻的分析,解构传统的自然观念,以形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6.
曹芸  吴远 《求索》2012,(2):51-53
列宁不仅运用马克思主义回答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而且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大众化问题。回顾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我们得到的实践启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处理好大众化与本土化、时代化的关系;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以学术化推进大众化;必须重视青年一代的理论教育工作,增强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的吸引力;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物质利益,在满足群众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华章琳  蔡萍 《求索》2006,(10):128-130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是马克思主义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能否且如何与现实相联系是马克思主义当代性的精神实质。21世纪世界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的发展都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理论课题。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新流派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展开批判的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提供了一种理论借鉴和素材。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要在马克思主义整体中认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一个整体、体系,不能割裂;在各个领域中的毛泽东思想也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要从各个领域中阐明毛泽东思想体系;学习毛泽东思想要注意领会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9.
在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上,学界已有诸多角度的研究.我们主张从“思想自我”的角度,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民族自我、时代自我的思想特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体现为中华民族重构“思想自我”的努力.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理论选择、实践精神以及价值诉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这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思想品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作为当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中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个案研究可以深入透视时代的特征以及思想的变迁。郝孚逸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研究,经过不断的探究,他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基本框架:以现实的人为起点,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理论为基本内容,异化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发展轨迹。和萨特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相比,他的思想的起点、方法和框架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坚守和发展。与国内的研究比较,他的创新点在于深入挖掘市民社会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人学意蕴。这些见解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人本维度的创新探索,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