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话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开端,也是文学活动的肇始,神话是文学的源头活水,文学是神话逻辑之链的延伸、繁衍和深化。正如黑格尔《大逻辑》所说:“科学自身在其整体中形成一个圆圈”。神话作为人类创造能力的最初佐证,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辐射作用,不能如游国恩先生和“高等教育文科教材”那样仅仅界定为“浪漫主义源头”,事实上,它对后世文学有着更广阔、更复杂、更曲折的生发意义、建构意义和模式意义,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学也才有更大、更深、更高的无穷变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之分析能力,是通过政治科学习学生应着力提高的重要能力。一、什么是分析能力所谓分析能力,是指将整体分解为部分并确定各部分关系的能力。它反映在从事物现象入手,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及其本质的过程中。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上看,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是在认识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思维能力。因为,没有对事物现象的分析,就不能做到对事物本质联系的理解;而没有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则对此事物相联系的现象的分析就失去了科学依据。从获取知识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在整体推进中突出重点 整体性是系统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把事物的整体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从其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中把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获得系统的整体功能。近几年,宜昌市根据思想政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本市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总体思路:一是一个中心,即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务于和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二是“双创新”,即窗口行业、执  相似文献   

4.
中国创世神话一般包括3类基本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族群诞生神话.①这3类神话在叙事内容上尽管各有侧重,但又相互指涉,相互关联,连缀成一个具有发生学意蕴的叙述整体.因此,当我们探究中国创世神话的情节生成原则时,首先应当把中国创世神话视作一个"单一神话"来看待,先探究作为整体意义的"中国创世神话"的情节生成原则、主题意蕴,然后再揭示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族群诞生神话的叙述差别及其叙述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5.
张碧 《求索》2010,(5):177-179
神话是产生于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文化现象。从诞生人类社会以来,神话便先天地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作为现代社会语境中的一种文化样态,"现代神话"虽在具体表现形态、价值诉求等方面呈现出多元趋势,但意识形态属性却从未消失。就"现代神话"范畴中的"神话主义"而言,其不同形态的艺术制品在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中发挥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功能。"神话主义"文学及其他艺术形式往往渗透着面向历史特定境况的批判意识,具有针对社会现实的意识形态;而在"新神话主义"景观文化中,景观化神话堕入视觉文化之中,并通过对社会、历史意识的淡化作用,使神话在消费主义逻辑弥漫于世之际,成为弱化受众社会现实的意识形态工具。  相似文献   

6.
盘瓠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产物,它广泛流传于东南亚地区。我国南方的有关兄弟民族,诸如瑶族、畲族和部分苗族等,民间也蕴藏着不少的盘瓠神话资料。汉文献对盘瓠神话也不乏记载,丰富的盘瓠神话传说资料,它在民族学,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和神话学等学科领域,都颇有研究的意义。本文仅就盘瓠神话的美学价值进行初探,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7.
联系和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存在着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联系之网上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正是由于存在着普遍联系,因而导致了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在人们认识的过程中,说某物现实地存在着,就是从它具有一定的时空关系说的,并由联系继之认识该物的变化发展及其特殊运动规律。因此,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中,联系是这一体系的逻辑起点。离开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无从考察事物的运动、变化  相似文献   

8.
系统和要素的范畴以及结构和功能的范畴,是在现代科学与实践条件下形成的辩证法的新范畴。前者是从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考察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变化,后者是揭示事物内部的构成方式和事物同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并从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上去考察事物。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与要素两个方面。系统是诸要素(不少于两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的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批评派代表性理论家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至少具有三个不同层面的意义,即:语词意义、句法结构的意象和隐喻意义以及由意象、隐喻转换成文本的虚拟象征世界的意义。《边城》中的语词意义、句法结构,构成了一个虚拟象征世界。《边城》的浅层意蕴,主要是由边城世界中极富诗意的自然环境和极富牧歌情调的社会环境所组成的整体边城幻景来显现的。经由"人类之爱"的生命形式的构建,《边城》的深层意蕴展现了边城人完美的生命形式,它具有承受生命压力极限的生命境界,它既是民族精神的再现,也是人类理想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10.
高蔚 《求索》2008,(8):128-130
诗性情感并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生命情感,而是心灵的意识活动对自然生命情感的“意象综合”,是艺术创造过程中“与创造性直觉融为一体的情感”,是一种艺术情感。它以直觉为基础,是一种直觉认识,是直觉的物化,并以意象创造为特征。它具有一定的结构,能赋予诗以艺术的形式感。它表现的是语言无法表达的“意识本身的逻辑”。它的作用就是直接展示情感活动的结构模式。它的形式轨迹与艺术的表现形式之间,具有一种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须臾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整体性逻辑可以从历史逻辑与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两方面来考察。从其历史逻辑来看,自党成立以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位一体,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在于我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自在到自为、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发展过程。从其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来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逻辑关联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三维"说。"一体"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是统领一切的总问题、总原则和总要求,它逻辑地蕴涵着时代化和大众化两个方面;时代化、大众化为"一体"之"两翼",它们导源于"一体",服从于"一体",服务于"一体";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构成同一事物之"三维",它们分别从空间、时间、受众三个维度表征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图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逻辑,根本目的在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做到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论艺术家生命体验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艺术是生命形式的外化和对象化。艺术,就本体而言,不只是一种传达媒介、表白和阐释的手段,它也是人对自己生存的世界、自身存在的意义和自己的生命形式能动的、整体的把握。艺术的考察,除从社会、历史、文化等角度考察之外,我们还应该打开生命的窗口,从人的最深刻、最本质的层次,即艺术家对生命体验的层次来探讨和考察艺术。艺术家,作为生命活力洋溢的血肉之  相似文献   

13.
侦查逻辑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侦查的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第二部分是预审的逻辑和侦查的假说。侦查逻辑的逻辑方法独具特色,主要有:侦查描述、排疑法、必要条件法、或然性推程。侦查逻辑的思维特征是由侦查破案工作特点决定的,具有回溯性、或然性和假说性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这说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众多的部分组织得合理,相互作用,就能激发出正的整体效应。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所反映就是整体小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若部分组织的不合理,相互拆台、抵耗,就会产生负的整体效应。仅仅认识部分不可能真正认识整体,单单从整体来把握对象而不深入到部分也不可能全面地认识整体,必须将两者统一起来。系统论就是这样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它认为系统是普遍存在和变化发展的,并把研究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对待,从复杂事物的整体上,从…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批评派代表性理论家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至少具有三个不同层面的意义,即:语词意义、句法结构的意象和隐喻意义以及由意象、隐喻转换成文本的虚拟象征世界的意义。《边城》中的语词意义、句法结构,构成了一个虚拟象征世界。《边城》的浅层意蕴,主要是由边城世界中极富诗意的自然环境和极富牧歌情调的社会环境所组成的整体边城幻景来显现的。经由"人类之爱"的生命形式的构建,《边城》的深层意蕴展现了边城人完美的生命形式,它具有承受生命压力极限的生命境界,它既是民族精神的再现,也是人类理想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16.
也谈我国神话中龙形象的产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龙的神话,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圣经》里有胡卜尔派出壁虎、龙、蛇去作战的故事;希腊神话中有巨龙守金苹果的故事;北欧神话中有毒龙啮断生命树之根的故事;印度神话中有龙兴作雨的故事。而在我国各民族的神话宝库里,龙的神话尤其丰富。在大理白族地区,几乎每一个湖泊(海子)、沼泽,每一条江河,每一个水潭、山泉,都流传着有关它们的一个甚至几个美丽的龙的神话。和别的神话一样,这许许多多龙的神话之所以产生,是自然和社会形态在处于原始阶段的人类不自觉的艺术幻象中的反映,是原始人企图认识自然,  相似文献   

17.
一 概念(名)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主观逻辑是客观逻辑的反映 概念在《墨辩》中叫“名”。“名”是什么?《小取》篇说:“以名举实”,名是用来列举、模拟、代表事物的;《经说上》又说:“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是某事物之所以谓某事物的一种符号,“实”是名所描述的对象。这就是说,概念(名)是“实”的反映,“实”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名”与“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先有被反映的对象“实”,然后才有所反映的意识“名”。因此,“名”作为一种思维形式,从它的内容、来源来看,它有其客观性的一  相似文献   

18.
狄奥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它象征着原始、狂野、自由和对生命的肯定。然而,随着思辨哲学,基督教和科学理性的盛行,狄奥尼索斯精神走向了衰落尼采对狄奥尼索斯进行了改造,把狄奥尼索斯当作艺术和美的象征,其目的就是要让生命意识和创造精神回到人本身,进而提升生命,恢复生命的激情。  相似文献   

19.
神话形象不同于后世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它是人类社会艺术不发达时期的产物,是原始人类“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出来”的形象。它具有自己的形象特征和发展规律。近几年来,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神话资料(口头的和书面的)大量被发掘出来,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神话宝库,改变了  相似文献   

20.
凡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人,皆知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实践—精神”的方式掌握世界这一命题,然而,对这一命题的科学内涵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它是与理性思维方式相对应的方式;有的认为它是政治和道德的方式。笔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实践精神掌握,顾名思义,是对事物给予实践掌握精神形式,或对事物给以精神掌握的实践形式;是对实践中的事物的精神掌握,或是对精神中的事物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