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有过辉煌灿烂的标志性事件和发展历程,彰显了蓬勃的生命力,但今天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其具体表现是: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发达国家共产党的力量大大削弱,马克思主义遭到空前的质疑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科技进步反问着马克思主义的资本"危机"理论,全球一体化质疑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文化多元化挑战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一元化;当代社会思潮中"左"倾思潮扭曲着马克思主义,右倾思潮"演变"着马克思主义,"中间道路"的民主社会主义冲击着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如党风政风问题、公共危机问题、社会民生问题也严峻地考验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周建超 《群众》2020,(3):31-3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科学论断为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提供了基本依据。理论维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制度具有生命力的思想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首先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以无可辩驳的理论逻辑和不容置疑的实践逻辑证明其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从而为我们国家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前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挑战较为严峻的一股社会思潮。民主社会主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必以公有制为主体,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的性质表述意在弱化党的工人阶级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主张阶级调和。这些论断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构成了极具针对性的现实挑战。能否有效应对挑战、消解其负面影响,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前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挑战较为严峻的一股社会思潮。民主社会主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必以公有制为主体,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的性质表述意在弱化党的工人阶级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主张阶级调和。这些论断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构成了极具针对性的现实挑战。能否有效应对挑战、消解其负面影响,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这个社会"这一核心问题,系统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关键、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基础、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保证的治国思路,不断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性课题,继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是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原理不断发展前进的,但是在转型期的关键时刻,社会危机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指导人类社会走出危机,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不仅不会失效,反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又将这一思想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形式正式颁布,这为我们想要摆脱危机,建立更加美好的社会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7.
浅议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感情纪鸿翔目前在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社会主义有没有生命力?能不能战胜资本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已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打了问号,他们忧虑、担心、怀疑、动摇,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接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视野中观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为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作出宏观考量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民族立场与世界眼光相结合,历史审视与现实观照相结合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发展,曾经在历史上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形态的变革,使马克思主义面临许多新的课题;还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促使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和探索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并要求马克思主义有新的发展和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新科技革命不仅没有扼杀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而且更显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成为发展社会主义的强力助推器。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我们依然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1世纪将是高科技产业化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世纪。  相似文献   

10.
陈琳  刘国普  邹成 《传承》2010,(30):84-85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以广西田东县"红军村"为例,在地缘优势、特定符号的传递和刺激、社会政治组织的调节和理论普及等方面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途径,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重大命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为目标,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方向;以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倡导,开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视野。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不仅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创新,而且深化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黄雯雯 《传承》2009,(10):34-3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是系统、全面的理论,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各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观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5,(3)
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动力是其始终保持极强生命力,也是其在种种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所在。因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动力,对我们在新时期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始终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兴国圆梦,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划分,是现实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提出的一个新问题,是总结几十年经验的结果,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同时,作为社会主义社会自身发展规律,它还在继续探索之中,尚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值得认真研究并作出理论概括,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是系统、全面的理论,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各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观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内部要继续改革,对外进一步开放。""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自由"就已经被人们说起,而真正赋予"自由"以科学含义的是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掌握自由观的含义并在社会实践中准确实施,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最宝贵、最有生命力的内容,在于它在人类历史领域内所确立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论。重建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实质上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论视为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内容,就是要实行以历史、现实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长期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以这种方法论变革激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活力,以活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以死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科学认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即系统梳理、科学概括和全面阐述蕴含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对于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开始了一个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科学发展观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最新成就.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命题.科学发展观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为发展确立了时代的价值准则,它不仅是时代主题的弘扬,更是马克思主义核心命题的历史升华.和谐是马恩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基本价值和追求.在市场的基础上,在利益多元的社会背景下追求社会和谐,应对的不仅是中国,而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乃至人类社会面临的大挑战.科学发展的思想不仅是对时代精神的提升,更是对唯物史观命题的深化.它展现了"人类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在新的人类文明水平上新的涵义,深刻展现了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联动和变革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