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因其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深远的社会影响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利用"灾害、危机、风险"三个概念,以"灾害"为中心整合形成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救助的综合分析框架,具体分析了渐发性特别重大灾害和突发性特别重大灾害综合性、全过程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因其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深远的社会影响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脆弱性是一个由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共同决定的综合词汇,而社会脆弱性则与灾害风险和损失息息相关。本文作者提出,社会脆弱性从根本上导致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的差异性,而"政府-社会-企业"多元参与则能更好地满足差异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正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其救助需求在瞬间达到峰值。本文从"浪涌能力"出发,分析了"弹性"需求对于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的影响,建议通过物资储备结构体系的优化来提升其物资供给的峰值能力。"浪涌能力"与"弹性"灾害救助的关键和前提是救助需求评估。与常规自然灾害救助不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影响范围广、程度深,大量人员受灾需紧急救助,尤其是突发性灾害发生后,瞬时内数量巨大的人口需救助。然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概率低,平时所储备的灾害救助物资无法满足瞬  相似文献   

4.
正1978年以来,中国重特大灾害发生频繁,灾害损失巨大,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据不完全统计,30多年来发生在中国的重特大灾害足有40次以上,平均每年1—2次甚至更多;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仅国家层面启动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就有5次之多,这些灾害所具备的致灾因子超强、发生概率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严重、灾害影响范围大、灾害影响时间长等特征十分明显。对比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四川芦山地震和云南  相似文献   

5.
<正>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因其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深远的社会影响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作者从自然灾害救助的角度,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中蕴含的科学问题。为丰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研究内容,提升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救助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从本期开始,《论坛》栏目将连载"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中的科学问题探讨"系列文章。  相似文献   

6.
正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本身的巨灾特性必然使相应的救助工作与一般性灾害的救助工作不同。本文归纳总结了世界各国自然灾害救助的三种主要模式,借鉴"结构与功能优化模式"的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体系,提出开展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综合应对,在灾害救助的全过程、各环节,综合发挥政府、企业、社区与民众等多主体的作用,各方形成一股"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对我国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的全面开展提出了要求,促使我们拉开了系统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帷幕。五年后,汶川地震灾区再次发生7.0级强烈地震。这五年中,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评估工作的挑战和磨练,使我们的损失综合评估业务日渐成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技术也得到不断完善。在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是值得所有民政救灾人铭记的一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距离汶川地震6年,距离玉树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4年,距离芦山地震1年。2014年6月17日,由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制定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制度》正式印发执行。这一制度规范了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内容与指标,为国家和地方编制灾区恢复重建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也标志着  相似文献   

9.
正与《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不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以下简称"《统计制度》")在发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Ⅰ级应急响应,或国务院决定开展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时启用。它主要用以统计因灾造成的人员受灾情况、农村与城镇居民住宅用房损失情况、非住宅用房损失情况,以及居民家庭财产损失、农业损失、工业损失、服务业损失、基础设施损失、公共服务系统损失和资源与环境损失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4,(21):58-61
正《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以下简称《统计制度》)在充分总结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芦山地震等灾害损失统计报表和指标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收相关涉灾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引用现有部分相关涉灾部门统计制度与规范,经过多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作者着眼于我国自然灾害救助税收政策,呈现了其发展历程和现行制度,分析了国际上两个代表国家的做法,并提出了相应建议。《论坛》栏目将分上下两期刊登此文。发达国家自然灾害救助税收政策以日本、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灾害救助税收领域的研究与政策运用起步较早,应对自然灾害的相关税收法律体系比较完善,政策较为成熟,在一些方面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为支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展,2014年6月,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制定印发《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其统计内容与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相衔接,能够较好地为恢复重建提供参考。然而,该统计制度在指标体系设计上仍存在一些缺陷。为进一步优化该统计制度,更好地服务灾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正>《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以下简称《统计制度》)是以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的多次重、特大自然灾害综合损失统计表为基础制定的。其制定过程,主要依据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等,参考了地震灾害、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等部门制定的相关统计制度或标准,并在多次征求包括农业、工业、  相似文献   

14.
<正>(二)立法管控存在缺陷基于国家治理紧迫性需求的考虑,往往为了及时完成立法任务,抓时间,抢进度,忽视了立法规律,尽管立法制定出来了,立法各方面的效果如何少有问津,比如规定措施是否严谨,是否做到无缝衔接,系统性和协调性如何?是否避免了就法论法的严重倾向,法律条款是否具有必要的兼容性和前瞻性,立法管控是否做到了统筹协调、全面考虑?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依然存在一些法律法规不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的问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作者着眼于我国自然灾害救助税收政策,呈现了其发展历程和现行制度,分析了国际上两个代表国家的做法,并提出了相应建议。《论坛》栏目将分上下两期刊登此文。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史,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进入现代社会后,为支持灾区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16.
正汶川地震后,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表首次设计形成。在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评估中,相关部门对指标、报表进行了改进完善。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联合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专项研究,重点根据毁损实物量评估和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要求,对报  相似文献   

17.
正为支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展,2014年6月,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制定印发了《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以下简称《统计制度》),其统计内容与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相衔接,能够较好地为恢复重建提供参考。然而,《统计制度》在指标体系设计上仍需不断完善:一是需求类指标缺失,也就是说评估结果直接为决策服务的支撑作用受到影响;二是灾后恢复的相关指标缺失,影响了评估效果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正优秀干部从村镇、街道、企业这些基层岗位脱颖而出,然后,又从县到省区市,再到中央,一步一步地脱颖而出。每一步的脱颖而出都是按民主集中制的程序进行的,必须经受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测评、考察,还有不同形式的协商。最后,党组织领导人经过党委会、党代表大会差额选举产生,国家机关领导人经过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差额选举产生。  相似文献   

19.
正6月15日,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评估、救助与恢复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应急管理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规划科技司副司长张斌川,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汪航等出席启动会,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秦大河院士主持,项目负责人、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  相似文献   

20.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以下简称《统计制度》)在充分总结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芦山地震等灾害损失统计报表和指标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收相关涉灾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引用现有部分相关涉灾部门统计制度与规范,经过多次讨论、会商与应用示范,最终形成了由11大类27张表格、738项统计指标组成的报表与指标体系.以下是对报表与指标设计的相关内容较为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