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成武上将的婚姻很简单,又不简单。他的家庭很美满,却又遭到过许多不幸。在已经逝去的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里,杨将军身先士卒,戎马倥偬,难得和家人团聚一次。如今,他和他的夫人赵志珍已经跨过金婚、钻石婚……在杨将军九十华诞前夕,记者拜访了杨将军的夫人赵志珍,并请她转达对杨老的问候,同时作了如下采访。记者:“‘风风雨雨几十年,海枯石烂意志坚。居家操劳人人赞,辅佐大事吾内贤。’这是杨将军在您71岁生日时,特意  相似文献   

2.
杨颖 《求知》2020,(10)
正杨连弟(1919—1952),天津北辰区北仓村人,中共党员,著名的"登高英雄",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1师1团1营1连副连长,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2019年荣获"最美奋斗者"国家荣誉称号。参军入伍报效祖国杨连弟从小家境贫寒,他14岁开始帮佣种地,做柜台伙计,15岁到鞋厂做学徒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天津后做三轮车夫。1943年被日伪当局抓去当电业工人,登高架线,终日奔波,不得温饱。1945年8月,八路军冀中军区七十五、  相似文献   

3.
范垂省 《侨园》2015,(1):38
在中国提起包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们对包拯的了解多是来自于戏剧和影视,知道他生下来因其丑陋肤黑被父亲扔掉,而被其嫂抱回抚养成人,后成国家栋梁,以他为主人公创作的剧目如"探阴山"、"铡美案"、"狸猫换太子"等不胜枚举。然而真实的包拯并非如此,下面,仅就本人阅读的史料和小说,说一说真实的包拯。包拯是北宋年间庐州合肥(今安徽)人,字希仁,生于公元999年,卒于1062年,享年63岁,曾辅佐宋仁宗赵祯皇帝。实  相似文献   

4.
最爱君 《各界》2022,(3):53-56
早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初三举行登基大典时,乾隆便为自己设定了退休时间. 他当时昭告天下是这么说的:"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那一年,他才二十五岁.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6,(9)
正去年夏秋之交,从海外回国定居的杨老先生邀请我到他上海的家中做客。杨老先生已80高龄,但精神矍烁,走起路来大步有力。杨老先生出生在大陆,年轻时去了台湾,曾广游欧美,退休后又在西班牙旅居10年。所以在杨老先生身上,既有中国传统的一面,也有西方的生活习惯。在杨先生家生活的十多天里,我见证了他不少"堂吉诃德"似的举动。我虽然是他请来的客人,但他对我的  相似文献   

6.
正1980年,四川省泸定县决定重建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之时,请杨成武将军写纪念文字。想起当年战士立下的不朽功勋,66岁的杨成武挥墨写下:"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在共和国的开国将帅中,杨成武上将以忠诚、勇敢、智慧闻名三军,他与杨勇上将、杨得志上将被毛泽东风趣地称为"三羊(杨)开泰"。杨成武15岁参加古城农民暴动。红军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4月7日,《最强大脑》第五季最后一期"中日之战"开播,14岁少年杨英豪对战日本脑王伊泽拓司。赛前,对方曾有"舍我其谁"的扬言,结果却被杨英豪以4:0的骄绩"吊打"。参赛数月来,因在《最强大脑》擂台上PK掉了98个来自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天才选手,初中生杨英豪大火!美国麻省理工向其伸出了橄榄枝,施一公教授也想让他到自己的西湖大学当博士。这位出自普通家庭的天才少年是怎样炼成的?  相似文献   

8.
高荣伟 《侨园》2012,(1):49
世人只知胡适是中国著名的学者、诗人,一生获35个博士学位,而不知他还是一个幽默大师.胡适性情随和,宽容隐忍,温文尔雅,其幽默风趣的谈吐常令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爱国人士杨杏佛同样幽默,是胡适的关门弟子,此人鼻高嘴阔,绰号"杨大鼻子".一天,胡适去他家,适逢杨不在.等得无聊的他忽然掏出笔写下一首《致杨大鼻子》的诗贴在门上鼻子人人有,唯君大得凶.直悬一宝塔,倒挂两烟筒.亲嘴全无份,闻香大有功.江南一喷嚏,江北雨蒙蒙.写毕,适逢杨杏佛回来,看见后连呼:"好诗,好诗!"紧接着对恩师就来了一个响亮的喷嚏,"蒙蒙雨丝"洒满胡适的长袍马褂,二人捧腹大笑不已.  相似文献   

9.
张健 《侨园》2009,(4):46-47
1971年"九·一三"林彪叛逃后,老共产党人王稼祥在陈云、王震、胡耀邦的支持下,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毛泽东看过后,动情地对周恩来说,他是有功的人,他是教条主义者中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的.遵义会议上他投了关键的一票.于稼祥功大于过.……  相似文献   

10.
<正>在滦平县农行家属院传达室门口,墙上挂着一个白铁皮箱子,上面写着"张伶九信箱"。84岁的老人对记者说:"这是我自己做的。我书信来往多,在这挂个信箱,收发方便。"一辈子勤思考、爱学习,张伶九如今依然耳聪目明,文思流畅。谈到家书故事,他吟起当初作的一首诗:"寻常家书诗史篇,呕心珍藏几十年,梳理割爱献国家,复制育后家风传。"343封家信2005年,张伶九从北京电视台和《北京青年报》得知张丁等人发起"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早就成为某些人办不光彩事情时的一句口头禅了.他们认为:只要局限于天、地、你、我所知的范围,外人一概不知,什么行赌、受赂、走后门、私分公款等等,就统统可以放胆而行. 但对这句语不作这样理解的,也大有人在.东汉时,有个以廉洁著称的太尉杨震.有一次,他路经昌邑县.县令王密是杨震以前举荐过的.听说杨震来到,他就在当晚带着金银,去报答杨的知遇之恩.杨震坚拒不受,说:"难道老夫当年荐举你,竟是为了金银吗?这不成了受贿吗?"王密轻声说:"暮夜无知者."杨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读2017年秋全国统一使用的"部编本"七年级《中国历史》16课《三国鼎立》"刘备三次登门恳请诸葛亮"中提到:"刘备的身边有猛将关羽、张飞,但缺少辅佐的谋士。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是旷世英才,就三次亲自登门求见,恳请他出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三顾茅庐’的佳话。"笔者认为,诸葛亮"隐居"这一提法不妥,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13.
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蒋介石迫于压力宣告下野,下台前他把鲁涤平调往浙江任省府主席. 此前,鲁涤平任"江西剿匪总指挥",他率领张珲瓒、谭道源的湘军和邓英的新十三师的陕军,进攻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红一方面军.结果,被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游击战术打得一败涂地,其手下的两员大将张珲瓒、谭道源一俘一逃,或全军覆没,或溃不成军.  相似文献   

14.
晏建怀 《侨园》2013,(3):42
中国古代有"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少年文彦博为自己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在罐中放黑豆,做了好事就在另一罐中放红豆,日积月累,红豆越来越多,黑豆却几无增长。这说明,文彦博从小就注意自己的品行和修养,后来他辅佐北宋四朝皇帝,出将入相50年,始终坦诚、谦让、宽厚、包容,获得上下一片赞扬,成了一代名相。不过,这位名相清白一世,却曾经被人以走"夫人路线"跑官买官为由弹劾,如同白璧之瑕,留下了人生"污点"。文彦博历任知县、监察御史、枢密直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枢密使。庆历八年(1048年),43岁的文彦博被宋仁宗提拔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  相似文献   

15.
"史迪威事件"是抗战后期中美外交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民国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想必不会陌生. 事件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1942年1月,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国宣布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同年3月,美国派遣史迪威中将来华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一职,辅佐蒋介石指挥抗战.但双方因职务、个性和战略见解的不同而屡生摩擦.由史迪威指挥的缅甸战役失败后,蒋介石萌生了撤换他的念头,而史迪威认为,战败的责任应由国民党将领承担.此后两人矛盾愈演愈烈,1944年双方最终摊牌,美国政府不得不召回史迪威.  相似文献   

16.
程世清,1918年生,河南新县人,建国后曾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第26军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委书记、江西革委会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是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见证人:邓小平、陈云等被"流放"江西时,他正任江西省革委会主任,与邓、陈有过来往;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他曾斡旋于毛泽东与林彪之间;九·一三事件之前,他曾向毛泽东报告"林彪可能要逃跑".他因"上了贼船"受到审查和逮捕,而后又被免于起诉,在孤独和落寞中度过了晚年.  相似文献   

17.
宜德五年(1430),明宣宗朱瞻基亲赴皇家史馆,接见为其祖父修撰《实录》的众位学士.为表达对这些御用知识分子的感激之情,皇帝命左右将一大把钱抛撒于地作为恩赐.素来清苦的众学士见此情景纷纷山呼万岁,伏地跪着拾取赏钱. 但是,此刻却有一个单薄的身影傲然孤立着,他睥睨地看着趴在地上的这些同僚,不屑中尽显文人凛然的风骨,皇帝对此颇感惊奇,仔细一看才知这位学士竟是多次触怒先帝和自己的老臣李时勉.回想起此人一贯的表现,宣宗也不得不对他心生感佩,于是令随从将所余的金钱全部赐给他.  相似文献   

18.
裴春锦  大光 《侨园》2009,(5):42
41岁的白云鹏,已经是沈阳军区小有名气的年轻书法家.他的正式身份是沈阳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干事.他从12岁开始学习书法,到现在已历经20年有余.回顾他所走过的追求书艺之路,有艰辛,也有欣慰.民间有俗语说:"要问收获,先问耕耘".他说,他今天的收获同"耕耘"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鳌拜本人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顺治去世,遗诏命鳌拜与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共同辅佐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为辅政四大臣之一.康熙八年,鳌拜因专擅弄权而被拘禁,不久就死于幽所. 鳌拜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概括地来说,鳌拜早年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忠于故主,始终不渝,是功臣也是忠臣;康熙初年辅政时期飞扬跋扈,把持朝政,颇多恶迹,最后败在少年康熙手中,虽然免于刑戮,但身死禁所,成为中国历史上强悍不逊的权臣.  相似文献   

20.
    
正东汉杨震,暮夜有人馈送十斤黄金,送金的人说:"暮夜无人知。"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句话万古流传,直到晚近许多姓杨的人家常榜门嵋口"四知堂杨"。清介廉洁的"关西夫子"使得他家族后代脸上有光。汉末有一位郁林太守陆绩(唐陆龟蒙的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