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三战三捷, 陕军三个警备旅惨遭失败 长征中,红二十五军由豫南经豫西进入陕南后,在三要司、蔡玉窑、文公岭战斗中,曾给杨虎城部第十七路军四十二师一二六旅以连续打击,歼其4个多营。1935年,红军在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期间,继而又在石塔寺、九间房、袁家沟口战斗中,对陕军警备第二旅、第三旅、第一旅给以沉重打击,一名旅长负伤后潜逃,两名旅长被红军俘虏。时任第十七路军总指挥兼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的杨虎城将军,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念念不忘他的3个警备旅…… 这3次战况简略如下: 石塔寺战斗。1935年3月初,红二十五军为配合红四方面军发动的陕南战役,由湖北郧西挥师西进,途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博物馆现珍藏着一份杨虎城将军的手谕。这件宝贵的革命文物虽然只有几十个字,却向后人诉说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经过艰苦的征战,终于在川北取得立足之地,并着手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蒋介石为之震惊,一面急令十七路军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在陕南,四川军阀刘湘、田颂尧等部在川北,形成对红四方面军的包围之势并进行了“围剿”;一面却派其嫡系胡宗南部进驻陇南天水,部署在十七路军之侧背。  相似文献   

3.
1945年6月,蒋介石向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下毒手了。为了彻底瓦解和吞并第十七路军即第四集团军,蒋介石采取了两个措施:第一,用明升暗降的手段,把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用“切头”的办法,一刀“砍掉”了第十七路军最高领导者。蒋介石用这个办法已经关押了杨虎城,调走了赵寿山,今后还会调走孔从周。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的发起人之一杨虎城将军于1949年9月6日午夜12时半,惨遭蒋介石杀害于重庆松林坡,同时被杀害的还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老一辈革命新闻工作者宋绮云。他从1930年起,即奉党的特派在杨虎城部做新闻宣传工作。他主办七年的《西北文化日报》是“三位一体”(指红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喉舌,对西安事变的促成及和平解决起到了宣传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1936年,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同蒋介石集团的矛盾日趋加深,又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主张以及胡宗南精锐部队在甘肃环县山城堡“剿共”惨败的影响下,进一步认识到内战再也不能打下去了,只有调转枪口,一致抗日,才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6.
正16.西安事变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华北地区加紧侵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到西安迫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率部开赴陕北前线"剿共",张、杨决定发动"兵谏"。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调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囚禁了陈诚、  相似文献   

7.
陕南战役的历史作用范厚坤1935年1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决定以集结于旺苍的红四军5个团,红三十军4个团,红九军2个团,共11个团的兵力出击陕南。总司令部仍设旺苍坝。2月3日,红军向陕南国民党军队发起攻击,4日占领宁强和阳平关重镇;9日占领勉县,14日围...  相似文献   

8.
1936年1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遭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事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国民党各派系各霸一方,勾心斗角,亲日派更是蠢蠢欲动,觊觎大权,南京群龙无首,纷乱无绪的苗头争相显露,内战的硝烟骤然升起。  相似文献   

9.
正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首领杨虎城在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遭到拒绝后,发动"兵谏",扣留了到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和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政治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是历史的正确选择,但它为什么在1936年12月12日突然爆发?六十多年来,很少有人提出确凿的史料证据。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由洛阳抵西安,准备在西安召开西北“剿共”军事会议,部署西北“剿共”事宜。南京国民政府的一批军政大员,如陈诚、蒋鼎文、卫立煌、陈调元、朱绍良等陆续到达西安。从6日起,蒋介石依次召见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及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师以上将领,而张学良、杨虎城并未在座,致使张、杨产生疑惧。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蒋介石的密…  相似文献   

11.
17西安事变———古城西安张杨“兵谏”国共两党再度合作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当时驻在陕西、甘肃一带。1936年春,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达成了互不侵犯及交通、通商等协定。同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派周恩来与张学良进行了会谈,双方就联合抗日的许多重大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与此同时,我们党又先后派汪锋、王世英、王炳南等同杨虎城进行了联络。在此期间,红军在前沿阵地与…  相似文献   

12.
回忆毛主席对三十八军地下党工委工作的指示范明三十八军原为杨虎城将军所领导的十七路军的一支主力部队。其前身是十七路军的主力十七师。军长先后由孙蔚如、赵寿山担任。自1930年在十七师成立随营军官训练班起,共产党即在该部队开展活动。共产党员蒙定军、胡振家、...  相似文献   

13.
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联合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联合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当天,张学良即电告中共中央。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力促事变和平解决。22日,宋子文、宋美龄也从南京到达西安。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六项协议。在蒋介石承诺"决不打内战"和"一定要抗日"后,西安各方同意释放蒋介石。西安事变的和平  相似文献   

15.
李和平 《世纪桥》2009,(3):8-9,31
周恩来积极贯彻执行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卓有成效地开展对国民党各界人士的统战工作,争取张学良、杨虎城联共抗日,形成了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三位一体”的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周恩来与蒋介石国民党举行五次谈判,最终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事变发生前的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褫夺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此时张学良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杨虎城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十七路军总指挥,军事上归张节制,张授杨担任宜川方面进剿任务。蒋介石的密嘱全文如下:力子主席兄勋鉴:  相似文献   

17.
红二十五军和东北军交战秘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寨初试锋芒,红军俘虏东北军牛元峰部52名官兵,当时留下了一个班的俘虏担任红军的“机枪教官”1934年2月底,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将东北军10个师从华北陆续调往豫南、鄂东,以加紧对鄂豫皖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当时,东北军“围剿”的对象,主要是在鄂豫皖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的红二十五军。1934年4月16日,红二十五军重新整编后,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全军辖第七十四师(3个营)、第七十五师(2个团),总兵力共3000余人。4月18日,红二十五军由皖西北重返鄂…  相似文献   

18.
王志屏出生在陕西省蓝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与杨虎城(时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十七路军总指挥)是老乡。1935年7月,王志屏参加杨虎城领导的十七路军教导营,1936年初,被选调到杨虎城的卫士队,同年  相似文献   

19.
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政策,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亲临西安坐镇,督促东北军和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然而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早已对蒋介石的"剿共"政策十分不满,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曾数次到蒋介石的住处苦口劝谏,希望蒋介石能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二人的建议不但没有得到  相似文献   

20.
正许权中是1925年加入党组织的陕西籍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是我党早期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军事领导人,是执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先锋战士。一、事变前——主动请示党中央到十七路军开展统战工作1936年许权中在家养病期间,主动请示党中央、毛泽东和周恩来派他到杨虎城部十七路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中共中央同意了他的请求。随后,许权中到西安后被杨虎城任命为警备二旅副旅长。他在当时中国面临日本入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