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值香港回归之日,我们登临地处河北省境内的角山长城,遥望沉沉的燕山山脉,俯瞰青青燕赵大地,“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思古幽情油然而生。长城是中华各族人民辛勤劳动与聪明智慧的结晶。“往事越千年,”在长城脚下,英雄豪杰、金戈铁马、此兴彼亡、朝代更迭,长城越千年...  相似文献   

2.
泱泱二十五史,其集中到一点,就是反映了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如何跳出周期率的支配,如何使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不变色,  相似文献   

3.
刘博文 《廉政瞭望》2008,(11):62-62
公元581年,在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从三国、魏、晋、南北朝以来390多年混乱、割据、分裂、动荡的局面后,建立了一个统一稳定的隋王朝。可惜的是隋王朝立国只有父子两代短短的37年,就在风雨飘摇中灭亡了,成了中国历史上除了秦朝以外唯一的短命王朝,也成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最典型注脚。探幽大隋兴亡的历史轨迹,改革立国和腐败亡国都是值得警醒的。  相似文献   

4.
民心向背与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明 《理论学刊》2002,(6):118-119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那么“民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具有怎样的作用呢 ?对此我们的先人曾进行过探讨 ,并得出不同的结论。商朝统治者认为王朝兴亡与民心向背关系不大 ,他们鼓吹的是“君权神授”论。西周统治者就明智多了 ,他们提出了“皇天无亲 ,惟德是辅”的见解 ,认为只有得民心者 ,皇天才会佑助。到了战国时代 ,孟子更提出“桀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 ,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 ,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这样一种“得民心者兴 ,失民心者亡”的观点 ,对民心…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代王朝盛衰兴亡,是由民心的向背决定的,剥削阶级的劣根性,决定了中国历代王朝"其兴也焉,其亡也忽焉"的命运,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才能打破这个"周期律".  相似文献   

6.
说起隋炀帝杨广,人们的印象是像殷纣王、秦始皇一样的暴君。的确如此,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就是这样写的。由于杨广不体恤国力民力,急于求成,过于追求完美,结果天怒人怨,隋王朝三代而亡。这就是历史,不容否认。有人说李唐父子给杨广抹了黑,我认为即使抹一点也不是隋朝三代而亡的主要因素。本文不讲这些,主要想就杨广为国家、为民族、为历史做的一些有益的贡献说些话。  相似文献   

7.
邓伟志 《求贤》2010,(3):29-29
最近报刊上,就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在同毛泽东的交谈中.说到中国历史上不少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没有跳出“兴亡周期率”的“率”字.展开了争论。我这里说点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谈到"历史周期率",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要解决这一重大课题,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对党内存在的严重问题以猛药去疴,动真碰硬,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行动,对这一课题作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一、"历史周期率"揭示的执政者从严到松、从勤到怠的嬗变过程"历史周期率",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语出《左传·庄公十一年》:"禹、汤罪己,  相似文献   

9.
又是甲申年     
以史为鉴,为何大顺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骄傲自满,私欲发作,腐败滋生,导致大业毁于一旦,功败垂成。历史的教训极其深刻。  相似文献   

10.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普天之下无人能敌,结果 却落得乌江自刎,原因何在? 项羽至死也没弄明白,他到底失败在什么地方, 还以为: "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反观刘邦,本 领不仅不如项羽,甚至赶不上张良、萧何、韩信这 "兴汉三杰",但在楚汉争霸中,却最终打败项羽,夺  相似文献   

11.
邹远修 《理论学刊》2002,(4):118-118
儒学在战国时期是首屈一指的“显学” ,然而到了秦朝 ,伴随着秦始皇“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一文化专制政策的实行 ,特别是“焚书坑儒”惨剧的发生 ,儒学几遭灭顶之灾。秦传二世而亡 ,汉高祖刘邦代之而兴。这位“马上公”也极不好儒 ,“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辄解其冠 ,溲溺其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在关系到新王朝能否“逆取”而“顺守”的历史关键时刻 ,陆贾挺身而出劝说刘邦 ,使之转变了对儒学的态度。陆贾尊儒是从改变刘邦对儒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建国前,毛泽东同黄炎培曾有一次谈话,言及历代统治者从艰苦创业到腐败灭亡“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问题。黄说,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创业时艰难困苦,环境渐渐好了,就惰性发作,到风气演成,无法扭转,历史上“政  相似文献   

13.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09,(11):65-65
夜郎国红红火火地历经了战国、秦、汉几个时期,到公元前一世纪时,却因当权者的乱政,最终被汉成帝斩断国脉,结束了两百多年的辉煌. 夜郎国亡在末代王兴的手里,而灭掉它的西汉成帝,几乎与兴一样昏愦. 历史学家们早就发现了古代的这样一个怪圈:每个封建王朝开国之初,都会出一两个励精图治的明君,几代以后,继承皇位的总是一些无能与荒淫的无耻之徒.西汉前期的文、景二帝和汉武帝,致力于发展经济,拓展疆域,将汉王朝带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但到汉成帝即位,朝政一片混乱.在他死后十余年,西汉王朝落入了王莽之手.  相似文献   

14.
时代答卷     
正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历朝历代的当权者无一不是开国时期聚精会神、励精图治,但随着时间推移,往往就纸醉金迷、腐败成风,国运由此走向衰亡,形成始兴终亡的历史周期率。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当年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有一个共同的答案:过好胜利关,不做李自成。"过好胜利关,不做李自成"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等人主政西南的成功实践。早在湖南常德时,  相似文献   

15.
<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如何破解这一千年难题?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和黄炎培有一个著名的“窑洞对”,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执政后应对考验作了战略性和前瞻性思考,并给出第一个答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先锋队》2005,(18)
2000年5月,刘向东同志受命担任省供销社主任。当时,全省供销社的各项经济指标几近谷底,改革发展步履维艰。新的领导班子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己任,提出了“改则存,不改则亡;改则兴,不改则衰;改则进,不改则退”的响亮口号。几年来,他们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取得  相似文献   

17.
公元六四三年,唐王朝的谏议大夫魏征病逝。唐太宗李世民涕泪交流,抚尸痛哭,为之亲书碑文。他痛切感叹地对群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说毕潸然泪下。在厚厚的史册里,象魏征这样被自己的君主推崇为“人镜”的大臣,象李世民这样真诚推崇自己的大臣的帝王,确实少见。作为谏议大夫的魏征,获得其君主的这样的评价和赞誉,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几  相似文献   

18.
<正>夫史皇绘迹,挟泣鬼之威,极变成化,珍流千载而继者,煌煌兮文相传也。彼诗蕴风雅、书存诰命、史记事言、传注春秋,其金声玉振,述心原道,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盖经纬文辞之功哉。若乎子罕拒玉、杨震却金,王翱门无私谒、陈经囊无私遗,颂廉之美者,着一字则芳流百世;赵高指鹿、石崇斗富,刘瑾纳贿而灭、和坤敛财以亡,恶贪之邪者,落片言则臭遗万载。此亦文之力矣。然则古之褒廉刺贪之作或  相似文献   

19.
秦朝速亡的教训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琪 《理论学刊》2006,(11):104-106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李白《古风》诗第三首的前四句,赞颂了秦始皇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东方六国、建立起空前强大的专制帝国的历史盛况。但是,秦王朝刚刚进入秦二世的时代,陈胜、吴广即揭竿而起,且一呼百应,本欲传之万世的秦王朝顿时就像一个泥腿巨人,轰然倒下。应该说,秦王朝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奠定了中国几千年的大一统格局,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的。然而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的秦王朝何以会迅速灭亡了呢?其速亡对后人又有什么启示?这便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所在。一、“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  相似文献   

20.
<正>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际,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参观了山海关甲申史鉴馆,重温延安整风运动重要文献《甲申三百年祭》。通过汲取李自成兵败山海关的历史教训,更加坚定了始终坚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信念。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顺势而兴、抚民而盛、骄奢而腐、逆道而亡",和历朝历代统治者一样,最终没能跳出"其兴也勃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