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把握《宣言》的基本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局李兴耕《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到,《共产党宣言》是他的“入门老师”。他说,“学马列要精,学管用的。”《宣言》就是每一位共产党人必读的“精...  相似文献   

2.
现在大家都在议论提拔中青年千部。说起这件事,我扰想起了有远见率识的李顺达。 一九六二年,我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大队采访。那个时候李顺达已经把大队第一把手的位里让给了二十出头的张俊虎,自己却挂了个大队长的名,算是二把手。 李顺达一九三八年入党,是西沟最有威信的党员,但走他却说服大家选了张俊虎。当时李顺达才四十多岁。人们问他:“你舟强力壮,为什么要张俊虎当一把手?”他笑了,说:“扰得在自己身强力壮的时候,把年轻同志弄上来。这样,如果.将来不行,我们还来得及把他们‘请,下来。现在不弄,将来老了,临时弄几个上来,万一不行也来…  相似文献   

3.
瞭望哨     
《瞭望》1982,(1)
有位领导同志“诉苦”说。他的兼职有十几个,一天几个会,这个会不能终席,又夹着公文包去赶那个会了。这种“大忙人”,使我想起了张天翼笔下的“华威先生”。 张天翼在同名短篇小说中,刻划了一位名义上为“抗日”奔忙,实则泡在会里,只尚空谈、不干实事的官僚主义者。这位老兄官瘾十足,到处“争”会。有时未叫他出席,他就说人家是“秘密行动”,甚至要追查“背景”。他整天东奔西跑,口里挂的是:“恨不得要取消睡觉制度”,“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江苏省检察院表彰了全省检察官的贤内助,20位同志获得了检察官贤内助的光荣称号,其中有两名是“男贤内助”。一位是号称“汤司令”的汤福荣,他的妻子是江阴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检察官。妻子办案很忙,有时甚至几天不回家。买菜、烧饭、洗衣、拖地、管孩子都交给了他,因此得了这个“汤司令”的雅号。老汤有个严格的座右铭,那就  相似文献   

5.
一位同志谈起他们单位的书记,摇头说:“他呀,难得一笑,大家很难去接近他。”细问之,原来是该书记有个工作信条:如果整天嘻嘻哈哈,那么领导威信就会不高,就会“掉派”。因此,他总是板着面孔,或叫做“不苟言笑”。  相似文献   

6.
做思想工作,往往可以利用“道具”来喻事明理。曾有这样一则事例:一次,在武汉部队工作的实习报务员李立法同志奉命随同周总理乘江轮去重庆。晚上,来往的电报很多。零时,译电员送来0048号电报的一组数字,要求校对。紧张工作了一天的小李有些不情愿,心里嘀咕:真烦人,个把字,估计着译算了。第二天中午,总理同工作人员一块儿进餐。当总理看见李立法后,亲切地对他说:“昨夜辛苦了,报务员同志。”“总理,您辛苦了,我没什么。”总理笑着对身边的同志说:“瞧,小伙子的眼睛都熬红了。”接着总理和蔼地问起了0048号电报的事。“是我太粗心了。”李立法脸红心跳,准备挨  相似文献   

7.
潘燕 《瞭望》1997,(48)
学术实践四十载李京文教授曾主持过“三峡工程”、“京沪高速铁路”等大型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工作,是我国成就卓著的技术经济学家。同时,这位温文尔雅的学者也是一位颇具胆识和魄力的实干家,在他主持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期间,这个所由一个默默无闻、研究领域有...  相似文献   

8.
照片上的这位老人,长髯齐胸,洒脱清雅。有人猜他是位艺术家,有人说他是个老中医。听到这些,他总是笑呵呵地说:“我是个老兵。”这位神采飘逸的“老兵”,就是原核工业部副部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李觉将军。去年年底的一天,我们拜访了他。“先念同志这个词题得好!讲得好!”看到李先念同志为本刊的题词:“加强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如果有时间,我真想坐下来,写一本关于日本的书,书名都想好了,叫《樱花树下的回忆》。”26岁去日本,今年46岁的李宝瑞,经过20年的奋斗,已经成了大富商。回忆20年的奋斗史,他很感慨,说:“我26岁以后的大好时光,都扔在了日本,对日本东京,我比沈阳还熟!” 1956年,李宝瑞出生于沈阳近郊姚千户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中很贫穷,不过他天生有一副好嗓子,14岁时,他到沈阳一个样板戏班学习并登台演出。4年后,他下乡,回城后到沈阳电业局上班,后又到辽宁电力设计院搞预算。那个时代的人,经历的多,对社会有比较冷峻的认识,李宝瑞对自己前途思考的最后结果是,他想出国。巧得很,日本一个电力团组来沈阳考察,考察团的一位老者在沈阳期间生了一场病,李宝瑞给了他很多关照。考察团回日本后,  相似文献   

10.
我们尊敬的董必武同志,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功勋卓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法学家,这是众所周知的。同时,他还是一位培养过众多英才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从事革命教育的业绩,同样应该写在他的丰碑上。 董老生前讲过一句名言:“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他以此鞭策自己,终生不倦地攻读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各种文化科学书籍;他更以此指导自己  相似文献   

11.
1987年初春的一天,一位中年男子走进了沈阳电工机械厂。工人们用一种异样的目光,打量着这位来自营口的不速之客,好象要看清他究竟与过去的历任厂长有什么不同。他,就是这家大企业的第14任厂长李正治。确实,42岁的李正治与前13任厂长不大相同。他不是组织部门按传统程序任命的“政府官员”,也不是伯乐独具慧眼相中的“千里马”,而是凭借自己的勇气与才智,在商品经济的“赛马场”——企业承包经营招标的擂台上,经过一番激烈角逐,以高人一筹的标底,击败81名竞争对手的获胜者。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必须全心全意,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虚情假意。”长春市郊区纪委书记李忠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全家居一室12年 房子,在一些人的脑海中是一根敏感的神经,可是,对李忠厚来说,反映特别“迟钝”。 那是在李忠厚任英俊乡党委书记的时候,有一位村党支部书记看他一家6口一直挤在一间13平方米的小屋里,对他说:“盖一套房吧,地号我给你批,材  相似文献   

13.
周叶茂同志作为一名资深法官。在目己的岗位上,多年来公正司法,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他目身的人格魅力,体现着法治的强音、正义的呼唤。在担任准安币清浦区法院院长的短短5年中,他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带出一支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全院有80名法官先后被区文明委授予“文明法官”称号,有13位同志被区人大评为“人民满意法官”,一名同志被省高院荣记二等功。周叶茂同志1999年被淮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币“十佳政法干警”称号,2000年被淮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双争”活动先进个人,2001年被江办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相似文献   

14.
笑话的思索     
前不久和朋友聊天,听到两则趣闻。其一是某厂有位业余作者第一次发表小说,一位副书记看到后对宣传科长说:“这个人文章写得不错,就是不大老实。为什么要注明‘处女作’,是不是想打妇女的招牌好发表些?要加强教育。”其二是某化工厂一位技术员在笔记本里抄录了居里夫人一段名言,厂长发现后找他谈话:“好啊!你把情书抄到笔记本里,说说,到底是张居里还是李居里?要知道,你是有妇之夫啊!”  相似文献   

15.
可笑的逻辑     
在谈到“全盘西化”的谬论时,有一位同志讲了一个很生动又很深刻的比喻。他说,一个人去儿童医院,一看全是有病的孩子,于是他慨然长叹:小孩都是有病的啊!听了这样的话,人们都会觉得可笑。去医院看病的,当然都是病孩子,难道能够由此得出结论,全社会的孩子都是有病的么!确实荒唐!然而,“全盘西化”论者的逻辑却正是这样!他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南京军区某师警调连专业军士金正洪,是一名普通志愿兵。在10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始终坚持学雷锋,曾先后7次被评为“学雷锋标兵”,3次荣立三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全国学雷锋标兵朱伯儒来信鼓励他“奉献社会,无尚光荣”。“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写来诗歌赞美他是“当代青年的楷模”。然而,谁能知道,就是这样一位同志,却遭受着种种非议和责难,走了一条“坎坷雷锋路”。这里,笔者摘录金正洪的几段自述,作为“坎坷”的佐证。——有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一位青年人把老大爷撞倒了,没把人扶起来便扬长而去。我就赶紧跑过去扶起老大爷。没想到,后边跟上来的几个小青年不干不净地说:“当兵的,又不是你爹,充什么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今天,“为民模范”周国知同志的事迹感人尤深。周国知同志是一位普通的基层民政干部,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谱写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辉篇章。他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甘当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知心人,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当他病故后,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自发  相似文献   

18.
“要注重人们信念的培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康健生同志反复强调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在古城西安,得知康健生同志是一位在抗日烽火中参加革命,20岁就担任地委秘书长,解放后又长期在陕西兵工系统工作的老同志。经过联系,我们在他的办公室访问了他。话题是我们提出的,请他谈谈对继续提倡艰苦奋斗的看法。“其实,我理解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动力,是一种勇于进取、不怕困难、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19.
瞭望哨     
《瞭望》1983,(5)
暂勿“引导” 江西 李沁源 某同志看不惯“大锅饭”,挺身而出,承包一个长期亏损的工厂。果然,一“包”就灵,承包只两个月,实现利润数万元。有关领导闻讯后鼓励他再接再厉,但也有人不以为然,提出要立即把个人承包“引导”到集体承包。 原因何在?无非是怕沾了“个人”边。多年来,人们形成了一种并不正确的观念,似乎只要是“集体”。就算是“社会主义”,只要是“个人”,就一定是“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某刊载1978年9月,一位干部给当时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同志接连写了两封信,反映了“官司走后门”、“营私舞弊”等问题,未闻回音,也未作任何处理.这两封满篇言语刺耳的信,习仲勋同志在省委会上宣读了,并说;“下面的干部敢讲话,这是一种好风气,应当受到支持和鼓励.不要怕听刺耳之言,写信的同志相信我不会打击报复他,这是对我的信任”.后采,习种勋同志给写信人回了信,表示“诚恳接受”,并分别将批评信和复信的复印件发给了地委、县委.另外还写了一封自我批评的公开信,信中说:“对我的批评,是对我们党内至今还严重存在的不实事求是、脱离群众的坏作风的有力针砭,应该出一身冷汗,警醒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