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发源地,古希腊人民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曾传留于后世。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欧洲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地理上的阻隔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在古代时期希腊的文艺作品并未被中国人民所知晓。直到明代,尤其是晚清时期,才有人开始在中国介绍古希腊的文学艺术作品。从此以后,古希腊文艺作品在中国逐渐受到了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17)与火药不同,火箭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这一事实在全世界是没有争议的;(18)瓷器是中国独特的发明,很多人将其列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中国陶器产生于6000多年前,而瓷器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商朝。这标志着中国加热技术和原始化学的成功运用。瓷器11世纪传到波斯,15世纪才传入欧洲;(19)化学这门科学是在欧洲中世纪炼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欧洲的炼丹术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学去的,这一点欧洲人是认可的。但是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人们还不知道公元8世纪出现在阿拉  相似文献   

3.
陈金平 《传承》2012,(18):56-57
阿拉伯哲学的诞生基于古希腊哲学的东渐,古希腊哲学与伊斯兰思想的融合而产生的阿拉伯哲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又重新点燃了欧洲人对哲学的兴趣,照亮了西方哲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西方逻辑学的传入大概开始于明清,其传播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传教士和教徒进行的翻译工作;二是国人译介欧美著作,其中徐光启的《几何原本》、李之藻的《名理探》、严复的《穆勒名学》《名学浅说》与王国维的《辨学》贡献最为突出;三是国人译介日文著作及编写逻辑著作。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列强传播科学文化是为了侵占中国的领土和中国人的思想;国人传播逻辑学是为了发展科学、富国强民;西方逻辑学的传播速度慢主要是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西方逻辑学本身和翻译上的原因造成的;无论如何,西方逻辑学的传入对中国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形而上学最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中译名。这个词的希腊文原字为“ta meta ta Physica”,意思是“在物理学之后”。《形而上学》这部著作是公元一世纪安德罗尼克根据亚里士多德的遗稿编纂而成的。之所以起这样一个书名,是因为亚里士多德在此以前曾写过一部《物理学》,它是研究宇宙中具体事物运动规律的。而安德罗尼克在编纂过程中把亚里士多德专讲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等抽象问题的内容放在《物理学》之后,起名就叫做“在物理学之后。”中世纪时有人把“在物理学之后”合成一个词,如果直译成汉语,应该是“后物理学”。此书在明朝时传入我  相似文献   

6.
张鼎良 《前沿》2011,(14):23-26
欧洲文艺复兴,名义上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学科的复兴,实质上是借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之名,宣扬启蒙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导致了一场对整个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君主论》是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学经典著作,是近代政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它采取新的研究方法,从新的视角研究政治学,奠定了近代政治学的理论基础,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了近代政治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公民权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它赋予了公民参与社会事务和社会管理的权利。在西方社会,公民参与治理的实践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罗马帝国兴起、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王权与教会统治、资产阶级出现以及制度化政体的确立等一系列历史进程中,公民社会也在逐渐形成与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8.
公民权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它赋予了公民参与社会事务和社会管理的权利。在西方社会,公民参与治理的实践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丁乙在罗马帝国兴起、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王权与教会统治、资产阶级出现以及制度化政体的确立等一系列历史进程中,公民社会也在逐渐形成与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自然观经历了古希腊、中世纪之后,引发了文艺复兴的自然科学革命,人类成为自然的征服者,这构成西方文明发展的底蕴;中国的自然观则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前提,但这种伦理意义上的自然观念,在一定意义上束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西自然观的不同发展实际上也是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不同价值取向:理想与欲望的难题。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和欧洲为历史各自画出了不同甚至可以说是相反的轨迹。中国始终是以“天人合一”的理想为前提,欧洲则是征服自然的欲望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科学革命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失调、环境…  相似文献   

10.
论高等教育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过程,高等教育外部影响因素(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变化导致了高等教育的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经历了一系列的转移。当前,在教育界,尤其是国外教育界,一致把中世纪的欧洲认作是世界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策源地。除了中世纪的欧洲这一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外,至少还有一个中心——亚洲,具体说,就是中国。  相似文献   

11.
人权思想的历史发展人权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之交的斯多葛学派。斯多葛学派根据世界一体论思想,由自然界的规律性而推导出人类普遍理性的存在。但人权作为政治实践问题,最早出现于欧洲中世纪的土地贵族同国王的政治斗争中。1188年,里昂会议从国王阿方索九世那  相似文献   

12.
欧洲的军事理论,在经过中世纪的沉默之后,于16世纪,开始逐渐复苏和活跃起来。试图对这个时期的战争规律进行理论探讨和说明的人,可谓指不胜屈。从意大利军事著作家马基雅弗利(1469—1527)。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关于中世纪哲学研究,在理性与信仰问题、欧洲中世纪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和从新的角度对中世纪哲学的核心人物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出版了一批专著,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但由于受某些客观条件所限,应该说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一些相对薄弱甚或空缺之处.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应在史料文献的翻译、专题研究和中西经院哲学比较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4.
赵涛 《贵州民族研究》2018,(12):166-169
翻译活动承担文化的传播工作,但是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翻译者的工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元朝。文章就权力操控下元朝蒙古文翻译活动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就翻译的文化转向和权力转向进行分析,第二部分阐述翻译活动与文化和权力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从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语言文字的角度分析元朝蒙古文翻译活动,最后对权力操控下元朝翻译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一世界文论发展史回顾从世界文论的发展来看,世界文论的发展有三大源头,这就是中国、希腊、印度。中国和希腊的文论几乎是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背景下产生的。中国文论产生于先秦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时代,而西方文论产生于古希腊黄金时代,当时的希腊也正是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在古希腊文论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从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一路发展过来的关于“模仿”的论述。“模仿说”是西方文论中占主导地位的学说,尽管古希腊哲人、文论家对模仿的理解不同,但其基点是把艺术…  相似文献   

16.
程颜  张海洋 《前沿》2014,(23):186-187
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到16世纪,首先由意大利发起然后扩展至整个欧洲的一场文化运动,其整个运动的领军人物是当时比较先进的资产阶级,其内容是利用复兴古罗马与古希腊的文化艺术来宣扬资产阶级思想,为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摇旗助威。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会主要宣扬的思想是人文主义和个性解放,主要针对的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与教会的黑暗统治给人们思想与个性上带来的束缚。主要工具就是文学与艺术。就文学而言是利用语言这种符号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一定的思想与情感、反映一定的社会风貌的艺术形式。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由其当时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这段文学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文艺复兴特点,本文将就这些特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翻译马恩著作是一种极其艰辛的劳动周亮勋为了在中国传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翻译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已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劳动。没有从事过翻译的人,常常有一种错觉,以为翻译很简单,懂点外语就能搞,遇到困难,查查字典就行。这是对翻译工作不了解。我国当代的伟大作...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过去,我们只把它仅仅理解为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进步”,这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对欧洲大学兴起的历史意义有必要进行再认识,它和城市的兴起、  相似文献   

19.
<正>谈到科学,人们自然而然要追溯它的起源。学术界一般把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即近代科学的源头定在古希腊,特别是其自然哲学传统、或理论传统、或理性精神。此外,还有当时的工匠传统或实践传统——这种传统在中世纪后期和文艺复兴时期进化为实验传统或实证精神。这是近代科学的两个主要的源头。对此,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爱因斯坦具有远见卓识:"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  相似文献   

20.
汤倩颖 《桂海论丛》2005,(Z1):78-79
对中国来说,中世纪西欧商业在最初的发端是低层次的,在时间上晚得多,在水平上原始得多.蛮族的入侵使得原来一度发达的商业遭到了致命的打击.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西欧的商业开始复兴并在中世纪的后期朝独立和专门化方向发展,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处于同时期的中国封建商业一直比较发达,然而却难以像欧洲中世纪那样,得到独立化的发展,难以突破国家机器的控制.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中世纪中西商业的发展条件不同所造成.笔者认为,这种发展条件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客观条件上的不同和主观条件上的不同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