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歧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平等就业权和就业歧视就业歧视是对平等就业权的侵害 ,所谓平等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 ,达到法定年龄的劳动者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选择用人单位从而平等地获得参加社会劳动的机会 ,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肤色、国籍、个人身体素质等不同而遭受歧视的权利。平等就业权是劳动权的直接体现 ,也是实现劳动权的前提 ,是劳动者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生存权利 ,是一切民主国家政治权利的基础。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这一有别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法…  相似文献   

2.
论公民劳动权的刑法保护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永明  利子平 《求实》2004,(8):72-74
劳动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刑法对劳动权的保护涉及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强迫职工劳动罪、非法雇用童工从事特定劳动罪等。我国刑法对公民劳动权保护范围过窄 ,限制、剥夺刑满释放人员的劳动权。刑法宜扩大对劳动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我国宪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认识和把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切实做到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它们是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610页)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保护…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和谐社会,全面实现人的劳动的自主性与自觉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环节。劳动和实现劳动的价值是劳动者的天赋权利,谁有劳动能力,谁就有义务工作。让和谐社会接纳更多热情工作的劳动者,是国家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5.
刘灵芝 《世纪桥》2011,(5):56-57
我国宪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后有生活保障权,并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因而政府负有以作为的形式履行对老年人生活保障的义务。公民养老权是指公民在年老时有权利要求家庭和子女提供赡养和扶助,并有权利要求国家和社会提供基本的养老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6.
梁华忠 《奋斗》2001,(6):15-16
现代社会的基石——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义务即法律责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相似文献   

7.
公民意识与公共意识有交集,也有不同。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身份意识,即公民对自己的身份——公民的认识,同时,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应尽的社  相似文献   

8.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强调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弄清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正确地行使权利和自觉地履行义务,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历史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现在正处在第二次否定的过程之中。在原始社会,权利和义务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融为一体的,因此无所谓权利,也无所谓义务。“在氏族制度内部,权利和义务之间还没有任何差别:参加公共事务,实行血族复  相似文献   

9.
新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一内容是建国后三部宪法都没有的。只有大家都遵守和履行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应尽的各项基本义务,才能保障大家都享受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在资本主义社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不仅不是平等的,而且是根本对立的。这种对  相似文献   

10.
《前线》1993,(17)
什么是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同公民的义务和权利是什么关系?所谓公务员的义务,是指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即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公务员所应该履行的某种责任。其涵义是:第一,国家规定公务员的义务,是为了保证公务员在国家  相似文献   

11.
学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最重要的就是抓落实,注重实效,真正提高每个公民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围绕这两个方面,我们认为,公民道德建设应当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三种基本关系。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是国家依法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社会人。“公民”之公,在于它体现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从这样的关系来看公民道德建设,其核心问题在于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在道德领域,所谓权利就是指人们在道德生活中享有的坚持道义的权利,或者说是做符合道德要求的事的权利。所谓道德义务,则是指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  相似文献   

12.
宪法赋予了每个公民劳动的权利,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类组织都有促进劳动者就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义务。但在现实生活中,多种形式的就业歧视现象大量存在,使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受到了严重侵害。我国现行禁止就业歧视法律保障制度却存在诸多缺陷,难以对劳动者进行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后,保障公民权利的问题引起了重视。公民权利的形式如何,在现阶段那些问题侵扰公民权利,应该从哪些方面确保公民合法权利的实现等,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权利的产生与形式权利是义务的对称,它体现了权利的意志活动和利益的社会关系。权利是伴随着国家的诞生而产生,随着阶级的出现、等级制度的强化而进行分离的。原始氏族社会里,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统一的,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着,社会公共秩序、劳动规则等全靠习惯和传统来维持,原始社会里的一切禁忌都是为了保证整个氏族的生存,根本没有谋取个人利益的规则。直至氏族社会的末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的度产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大通过了《劳动法》,结束了我国没有一部规范企业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的历史。《劳动法》明确规定了职工有劳动和休息、劳动保险和福利保障、有提出劳动仲裁申诉和按月领取劳动工薪报酬等权利,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寻求法律武器保护。 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企业领导和职工双方的事,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在过去,国家  相似文献   

15.
海笑 《唯实》1993,(Z1)
权利者,《辞海》条目中曰:“法律用语。与‘义务相对’,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也。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得不到纸上的权利,而只能得到纸上所规定的义务。如若不信,请作一番调查,公民现在真正享有了哪些权力,得到了哪些利益,又尽了多少义务。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权益是农民工问题研究的核心。学界基于产业工人化和市民化理论提出农民工权利由劳动权向市民权、从底线型权益向增长型权益转变,国家政策保护大致经历了从农民工就业权向职业保障权,再向市民权发展的变迁。与学界理论和政策管理自上而下的视角不同,农民工自下而上对自身权益谱系的认知和划分也呈现出从重视劳动权益向关注市民权益转变的趋势,但利益受损农民工更重视劳动权益,而利益未受损农民工更重视市民权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第一、第三重要权益中的劳动权益对是否遭受权益侵害有显著影响,但只有第三重要权益中的市民权益对是否遭受权益侵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现行党章规定了党员的八项义务和八项权利,并把党员义务规定在先,权利规定在后.党章这种规定顺序,正好与宪法规定公民权利先于公民义务相反,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党员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和自愿性,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摆正了党员的义务规定先于权利规定的关系,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筱萍 《奋斗》2001,(9):48-49
权力和义务是什么关系?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还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可见权力和义务的关系具有统一性,两者是不可分离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杨光 《求贤》2010,(12):38-38
司法上对劳动争议的定义.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换句话说.劳动争议就是劳动关系双方因劳动问题引起的纠纷。劳动争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既定权利的争议,即因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既定内容而发生的争议;  相似文献   

20.
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认识和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宪法纷纷将宗教信仰自由作为本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宗教行为自由是一项受限制的权利,它以不侵犯他人的权利为限。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应该成为国家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