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浅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比一般的传统道德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广泛性、适用性和更为直接的社会功能,是各民族调适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的重要手段。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与一般的伦理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民族不同,道德也不同。人类社会步入了新的时代,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无论在理论上,抑或实践中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主动迎接挑战,在开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保持优良传统,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图说宝岛     
《台声》2013,(9):8-13
屏东三地门排湾收获祭 8月14日,屏东县三地门乡举办观光收获祭。当日举行的传统祭典仪式中,全乡各部落排湾乡亲身着传统服饰参加年度盛事,祭典中不仅有传统勇士舞、歌谣比赛,还有多项传统技艺竞赛表演。  相似文献   

3.
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除了具有现代体育的竞技性,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广泛的群众性,多与民族音乐和歌舞艺术有机结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民族对外开放和民族交流的媒介,对于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大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觉程度和自信心、凝聚力,保护各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共识。在现代旅游经济发展中,传统文化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加快旅游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古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传统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清荣 《理论月刊》2002,(10):78-79
经济全球化对各民族国家的影响决不仅仅在经济领域,它同时会对各民族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我国要想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现念的独立性,就必须对我国传统伦理进行彻底改造和现代转型,并将此伦理精神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6.
贵州少数民族森林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贵州的各少数民族对森林的认识形成了独特的森林的文化,它主要融合于传统宗教,传统习俗、传统制度以及森林栽护的地方乡土知识中,这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保护森林,提高森林林分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云贵高原各民族生息在互有差异的生态格局中,长期的生产实践,使他们逐渐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的传统生计方式.虽然各民族的传统生计方式互有区别,但都能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安全.随着中央王朝统治的深入,各民族传统生计方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由此也诱发了相关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深入研究云贵高原各民族生计方式的变迁,对于我们今天探讨云贵高原的生态退变以及生态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传统生态知识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实践经验、技术技能、社会保障和精神支持等四个方面。研究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尽可能地传承和发扬各民族的传统生态知识,使这些传统生态知识更有利地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文明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外来文化冲击下逐渐丧失主体地位,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也缺乏基础理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日渐萎缩。在此情形下,要振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必需将其与现代体育文化有机结合,接受世界各民族优秀体育文化。同时要大力发展学校体育教育,积极开展世界各民族体育盛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视野,结合包括汉民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即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实际,对现代性进程中"传统"变化的某些规律性,或说"传统"的现代性变迁的某些规律性,进行力所能及的梳理。本文通过那些研究"传统"不可回避的关系,如传统与过去、传统与"原生态"、大传统与小传统、旧传统与新传统、传统的重构与新构等,来揭示包含在其中动态而稳定的本质性关系。这样的分析表明,中华民族的现代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现代的成长与传统的(被)发明"的历史,那种对传统全盘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或全盘肯定的历史保守主义,都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现代的成长与传统的(被)发明"这个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曦 《人民论坛》2020,(6):160-16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的滋养,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运用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有、共识、共享,夯实各民族团结奋进、共同繁荣的思想基础,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从学术史来看,改造传统农业的三大思想理论进路包括经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农民民粹主义,它们对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改造目标以及改造路径有着不同的观点。三者对于改造传统农业的各方面制约因素均有论述,然而三者在理论立场、分析方法、改造途径上有着根本的不同,分别主要侧重于技术进步、社会制度变革和文化再造。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社会制度的变革为突破口,对传统农业在制度、技术和文化方面进行全面改造,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改造传统农业的思想,即实现农业的社会革命、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的水电库区,大多位于该省的多民族贫困地区。这些地方的各主体少数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使其原本完整的民族传统文化已经趋于支离破碎,处于衰落状况。现今,又由于水电资源的开发,更使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加剧衰落甚至走向消亡。为了遏止贵州水电资源开发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加剧衰落,应当采取相应对策,对少数民族移民的特殊性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其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非常一致。而对各方面因素的全面考虑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中的辩证法思想。科学发展观还是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在全球化时代的必然演化物,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新发展和最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试析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与传统体育的共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文化中的民族舞蹈与传统体育通属于人体艺术形态,有着深厚的民族群众性基础。民族舞蹈与传统体育各有其特点,两者都有共生共存的共性。  相似文献   

16.
温和琼 《前沿》2011,(6):126-128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如何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这一潮流中争得一席之地,为各少数民族文化留住文化根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进一步唤醒其文化自觉,强调凸显东方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的发展内涵;民族地区是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应发挥其地方优势,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历史地传承和批判、现实地发展和创新、积极地传播和交流的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乡村传统记忆是以乡村历史传统为对象,通过口述、文字、仪式活动等为载体,再经过对乡村传统的选择性、想象性的建构后被呈现和流传的反映在乡村群体意识中的集体所共享的记忆。乡村传统记忆作为连接性要素,是乡村传统得以赓续传承、保持再现和重新构建的重要纽带,也是实现当下乡村群体认同和国家意识形态整合的重要方式。近代以来在西方线性时间观、社会客观现实的变化和科技发展的影响下,乡村传统记忆从表现形式、规约效力到生成机制上陷入了各层级的断裂和遗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优秀传统的承继和发展,不仅需要保护物质性和观念性的优秀传统文化,更要立足当下社会框架重构、重建乡村优秀传统记忆。重建作为乡村优秀传统赓续发展纽带的乡村优秀传统记忆,需要在思想上肯定乡村传统记忆,在内容上重构乡村传统记忆,在实践中激活乡村传统记忆,在中介性要素上重建乡村新型长者叙事。  相似文献   

18.
蒋瑛 《理论月刊》2005,(11):116-118
传统行政文化以封闭停滞的小农经济为根基,以封建官僚为载体,以儒家文化为其内核。作为行政思想历史积淀的行政心理和行政心理外化的行政观念,对政府机构改革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社会变迁的加剧,对行政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行政文化进入了激变、更新的重要关头。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管理活动各方面发展的需求,中国行政文化正在实现转变,探讨传统行政文化的现代走向问题,实现传统行政文化与现代行政文化冲突中的统一,对于加强我国现代行政体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云南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近年来所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明显,传统生计受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和敏感,同时民间关于气候变化的认知也比较丰富多样.基于2007年以来的田野调查和研究资料,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果念行政村为例,考察藏族对气候变化的本土认知、气候变化对当地传统生计的影响以及当地藏民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可以呈现地方性传统知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现象中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丽江纳西族的社区资源管理传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东巴文化“人与自然是兄弟”的传统观念对社区资源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 ,丽江纳西族村寨社区资源管理有许多传统习俗 ,包括社区组织、管山员和乡规民约的种种社会功能 ,以及良好的社区资源使用与管理方式。只有充分发扬各民族传统文化中所存在的理性生态保护意识 ,调动民众的生态保护自觉性 ,完善传统的社区资源管理机制 ,才能保护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