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古代在治水过程中产生了国家。治水之"治"展示了中国最早国家领导者智慧的伟大与民众力量的强大。从治水之"治"到治国之"治",是"治"之意义的一次质的飞跃,飞跃的根源在于统治者认识到水"润下"及"平"之特性并用于治国。"君舟民水"理念的形成,是治水之"治"含义的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2.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心,也是治国理政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总结。为了巩固国本,历代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重民、爱民、富民、养民、教民的政策和措施。尽管世易时移,其中仍有超越时空的合理因素,对于今天的国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人性张扬与传统道德的对立 从传统意义上讲,中国是一个"以德治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文明古国."德治"即德政之治,它是以伦理道德思想观念作为统治手段和社会管理模式.几十年来,历代统治者都是实行"以德治国"、"德主刑辅"的统治方式作为管理国家和调整社会的重要手段.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治国问题上的以德治政和以法治政的争论,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①孟子指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孔、孟创立的"德治"思想,为后代的德治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以道德教化为治国之根本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略论孔子德治思想体系中的经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义利观是其德治方略中经济主张的理论基础,他认为人们的欲利和求富观念乃人性所在,但"利"应受"义"制约,应义主利从、重义轻利.孔子德治经济思想在实践上则主要表现为他的惠民、富民主张,他强调统治者"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认为均无贫、薄赋敛,去奢取俭,是安民之道.他重视发展农工商,建议废关卡,统一度量衡.孔子与柏拉图的治国经济主张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治国就是治吏"。"官德"是官员的立身之本,为政之要,中外古今政治治理都十分重视官员官德建设。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官德更是建设廉洁政治的根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础。  相似文献   

6.
民贵君轻、以民为本思想是我国传统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群书治要》作为一部治世要典,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义。本文从贵民重民、爱民恤民、富民利民和恕民教民四个方面,对《群书治要》中的民本思想的内涵进行挖掘与分析。旨在为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当中,更好地处理干群关系、有效地解决民生问题提供理论借鉴和施政参考。  相似文献   

7.
《唐律疏议》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代表性法典,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统治者依法治国经验教训的体现,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部最完整而又最丰富生动的法律典籍。而这样一部承前启后的巨著,不仅仅是法典之中的典范,更加刻意透过法典看到唐代统治者的政治谋略和治国之道。民,既包括特权民(皇帝以下的亲贵、官员等有职位者)又包括普通民(人民大众)。而对于这两类民众,在唐律中又通过种种制度加以抚恤、爱戴进而最终达到加固统治根基,稳定社会秩序的政治目的。文章欲从《唐律疏议》中挖掘出统治者对这两类民的不同法律倾,浅谈当朝统治者恤民、用民框架下恤己的“大智谋”。  相似文献   

8.
傳說是殷商时期辅弼武丁使殷道中兴、国家大治的股肱良臣,是儒家、墨家、道家共同认可的圣人。诞生于距今3300年前的《說命》三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武丁与宰相傳說59年"君臣共主"的思想理论及"和谐执政"的合作决心。通过君臣对话问答的形式,记述有关治国理民的应对之策,是奴隶制社会国家安邦昌盛之龟鉴。由协调的"和"而致应该的"合",是《說命》三篇的核心。傳說的政治理念及学术思想自然也就成为后来社会尊崇的孔子儒学之滥觞。  相似文献   

9.
从国家战略来看,全面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包括四大方面:首先要厘清"中国梦"的"富民"、"强国"、"民族复兴"之"三位说"的真实内涵;其次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次,执政党需要有更高的执政智慧,以"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治国理念让国家机器在既定的规则下有序运转;第四要凝聚被称之为"中国力量"的各族人民"甩膀实干",兢兢业业地推进各项改革。"中国梦"最核心的内涵和终极的目标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因此,"中国梦"的实现是当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尤其是向心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和价值观念 ,是关系一个国家的政府是否廉洁、高效、务实 ;是否为百姓所接受和支持 ;是否能够治国安邦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问题提出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以及应当树立的几种正确观念等几个方面 ,对公务员应具备的责任意识和价值观念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